来我厨房

受审查影响,文章将改在公众号offTune更新

关注

Hill Country Blues群英谱 | 山区纪事 Pt.1

2020-05-02 20:39阅读:2915荒腔走板offTune

封面:R.L. Burnside & Junior Kimbrough

@Kimbrough's juke joint


开篇语

说起“密西西比”,好像总是忍不住要在后边加个“三角洲”才算圆满。毕竟三角洲布鲁斯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时常盖过其他边缘风格。实际在地理上,密西西比州可以分为五个区域:除去我们熟知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elta),还包括墨西哥湾岸区(Gulf Coast)、东部与阿拉巴马州的交接地带、中央大森林,以及与田纳西州接壤的北部丘陵区。就是这片最高海拔不超过250米的北部丘陵地区(下称山区),孕育出了与三角洲大相径庭的另一种布鲁斯风格——山区乡村布鲁斯(Hill Country Blues)

密西西比地理区划草图,红色区域为北部山区 @Blues Rules 原图模糊

内战结束后,政府对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洪水泛滥问题进行治理,三角洲变得适于耕种。而北部山区的土地不像三角洲那样平坦肥沃,也没有发达的公路线,只能勉强以养殖和林业为生。这种地理条件对经济的制约,使得大量白人开始带着奴隶从山区迁徙到三角洲,黑人才得以在这里用较低的地价定居下来。

由于山区各方面条件相对闭塞落后,山区乡村布鲁斯没有受到三角洲文化大规模冲击,在很长时间内形态稳定,较为完整地保存下了自己的非洲根源。比起三角洲布鲁斯,山区乡村布鲁斯的律动更加直截了当,因为它的目的十分明确:跳舞。所以山区乡村布鲁斯的声音有时会被形容为“Stomp”(踏步)。

出于节奏驱动的娱乐需要,鼓在山区乡村布鲁斯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不同于摇滚三大件或芝加哥布鲁斯五大件(+钢琴+口琴),吉他-是该风格常见的编制。许多山区乡村布鲁斯的分支项目均是这种双人编制,他们选择让贝斯缺席,最多再加另一把失真吉他作为代替,唯独鼓是雷打不动的。即便是solo艺人,鼓的灵魂也早已刻进了他们的律动中。

①见下文Othar Turner部分。

当然,闭塞不等于孤立,区域交流总是存在的:山区乡村布鲁斯艺人同样会演奏来自三角洲和芝加哥的布鲁斯标准曲,偶尔也玩玩十二小节回转;至于John Lee Hooker,很难判断他和山区乡村布鲁斯究竟谁对谁的影响更大,不过可以确定,他的《Boogie Chillen》早已被纳入山区标准曲名录。

最终,在大时代浪潮中稳住自己舞步后,偏安一隅的山区乡村布鲁斯,没什么商业野心地朝着与芝加哥布鲁斯、老摇滚截然不同的路线发展去。

关于「山区纪事」系列

山区乡村布鲁斯强烈的地域性,令风格下所有流传的曲目、厂牌和艺人形成了一个相对闭合的信息集群也就是说,资料在检索过程中越攒越多,但它们并没有持续地为我打开新大陆,而是反复在与已知信息相互印证。所以,我想尝试用一系列文章,尽可能系统地介绍山区乡村布鲁斯文化(而非乐理!),冠以「山区纪事」系列名,应该是在个人能力范围内的。

这是系列第一篇,旨在介绍山区乡村布鲁斯的主要艺人。正因少有人走进来,也少有人走出去,风格呈现出由一两位初始艺人定义声音、代际传承关系明确的特点。历史上知名的艺人截至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至四代屈指可数。本篇的另一个目的是,后续文章再次提及这些艺人时,不必再作注解。文字是苍白的,希望您能点开每个艺人的歌曲听一会儿,感受他们之间的共性、差异和继承关系。

第一代艺人

Fred McDowell(1906-1972)

截至目前,所有资料都显示Mississippi Fred McDowell是此风格最早被发现的演奏者。1959年,民俗音乐学者Alan Lomax在南方之旅中记录下了Fred McDowell的声音,山区乡村布鲁斯从此走进公众视线。鲜明的吉他风格,加上一点点先手优势,Fred McDowell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教过Bonnie Raitt演奏滑棒吉他,滚石乐队也曾翻唱过他的《You Gotta Move》。不少后辈的吉他手都在访谈中表示过,自己以弹出Fred McDowell的感觉为荣。这是很高的评价,就好比布鲁斯吉他手们总是追随着Robert Johnson的神迹。

毕竟是风格定义者,Fred McDowell在被发掘后保存下来的录音精致古朴:精致是指与战前录音相比更加清晰保真,以及用滑棒准确地模仿人声部分的旋律,干净利落;古朴则是指他为山区乡村布鲁斯定义的那种单调、冗长、阴沉的感觉。和在音色与唱腔上大做文章的后继者相比,Fred McDowell的录音确立了该风格的基本特征。另外,Fred McDowell的部分录音已经开始使用电吉他加鼓的配制,考虑到时间已经来到60年代,便不足为奇。但这在三角洲布鲁斯中是不常见到的。

第二代艺人

R.L. Burnside(1926-2005)

R.L. Burnside小时候家住Fred McDowell附近,经常一有机会就跑去看Fred的表演,所以很早便学会了吉他。他曾追随着Muddy Waters的神话前往芝加哥打拼,等待着另一个Chess Records那样的伯乐。后来,Muddy Waters娶了他的大表姐,所以Burnside每周有两三天会和Muddy在家jam;再后来,Burnside的几位亲人在芝加哥相继遭到谋杀,出于安全考虑他不得不返回密西西比,当然,也把芝加哥的标准曲带回了山区。

② Muddy Waters 黄金时期所在的唱片公司。

Burnside正式亮相于1967年,他的第一次田野录音由民俗音乐学者George Mitchell主持,当George 找到家门口时,他正开着拖拉机收割玉米。George Mitchell首次录音中的六首于1969年发行,剩余的九首直到2003年才被完整出版。虽然在1967年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个人全长专辑,R.L. Burnside仍然依靠报道、合辑与现场演出录音扩大着自己的名气。

1996年,车库朋克乐队Jon Spencer Blues Explosion作为班底与Burnside合作了专辑《A Ass Pocket of Whiskey》,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就像John Lee Hooker的故事一样,Burnside在晚年迎来了自己的事业巅峰。坐拥丰厚资源的他,后来甚至还尝试了R&B(不是传统Rhythm and Blues)和采样。很难想象,布鲁斯作品的标题后面破天荒地被加上了[remix]标记。


Junior Kimbrough(1930-1998)

Junior Kimbrough出生于山区乡村布鲁斯根据地之一的Holly Springs附近。他早年经历平淡,直到90年代初,才在Fat Possum Records录制了第一张专辑《All Night Long》,随后开始与Burnside家族有过一些密切合作,直到1998年因心脏病伴随中风去世。Junior Kimbrough正式的音乐生涯比较短暂,但他凭借有限的存世作品树立了自己极其鲜明的特点,是山区群星中最具辨识度的一位。

Junior Kimbrough深受Fred McDowell影响,演奏风格却站在了Fred McDowell的对立面:他的吉他音色温暖醇厚,以缺少攻击性的中等速度稳步推进,有时还略显拖沓,难免让人联想到大叔/烟嗓/小酒馆之类的布鲁斯印象。山区独有的安逸令他和这些刻板印象划清了界限,这些音乐好像没有“天花板”,向着天空和宇宙通透。


Othar Turner1907-2003

Fife & Drum Blues(横笛和鼓布鲁斯,下文简称笛鼓布鲁斯)是活跃于密西西比北部山区的另一种布鲁斯风格,被称为布鲁斯与非洲“最后且最密切的联系之一”,它的发掘同样始于Alan Lomax。在当代,Othar Turner是寻访者所能接触到的最后一位著名的笛鼓布鲁斯演奏家,他创立的Rising Star笛鼓布鲁斯乐团至今仍在活动。

笛鼓布鲁斯本质上是行进打击乐+横笛的组合,可以追溯到内战时期用于动员革命的军队音乐。在当时的密西西比州,黑奴因被怀疑传达暗号而被禁止演奏打击乐器,但军乐用鼓是个例外(另一个例外:Hambone)。到了奴隶手中,军鼓和大鼓被玩得天翻地覆,许多非洲节奏于此时融合进了布鲁斯,而山区乡村布鲁斯则普遍以由笛鼓布鲁斯的节奏为基底演变而来。

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百年蓝调系列纪录片第一集《Feel Like Going Home》中,鼓笛布鲁斯的表演场景出现于全片第一个镜头,Corey Harris在这集中也拜访了Othar Turner。如果你当时还不知道他们是谁,不妨去B站重温一下。

How old it is? I don't know. They said it's African, back in African times, that's what they say, I don't know, I wasn't thought of. 


And they say drums was a-calling. If a person ceased, and you carry them to the cemetery, loaded in the wagon, all them drums get behind them and marched, just like it was a hearse, and they brought them to the cemetery, playing the drums.


——Othar Turner

左三为Othar Turner,左二为R.L. Boyce


Robert Belfour(1940-2015)

Robert Belfour是Junior Kimbrough的童年玩伴,师从于自己的父亲,半自学地掌握了山区乡村布鲁斯演奏技巧。Belfour更习惯使用原声吉他,总让人误以为他的活跃年代比Burnside或McDowell更为久远。

Robert Belfour于2000年被Fat Possum Records发掘,前后一共录制了三张专辑,随后一直在世界各地巡演。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向别人介绍什么是山区乡村布鲁斯,可以请他听一下《Hill Stomp》,你总是能在Robert Belfour里找到最纯正的Hill Country味道(这句是很认真的描述并非大而无当的套话)

第三代艺人

Kenny Brown(1953- )

Kenny Brown九岁就离家出走与黑人们玩在一块,他直接师承于R.L. Burnside,两人曾经每周都会抽出三四天演奏交流到深夜,Burnside亲切地称他为“子”。师父名声大噪后,Kenny Brown因经常出现在乐队阵容中而闻名。晚年的Burnside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演出机会减少,Kenny Brown开始发表自己的个人专辑。

他会演奏一部分乡村乐,所以从他这儿,你能了解到乡村音乐是如何影响山区乡村布鲁斯的。但令Kenny Brown颇为不满的是,演出方经常因为他是白人而对演出邀约感到犹豫,尤其外界总要用“白人布鲁斯音乐家”来介绍他,而非简简单单的“布鲁斯音乐家”。


R.L. Boyce(1955 - )

R.L. Boyce生于密西西比科莫镇,是地道的北部山区人。他早年在Othar Turner的Rising Star笛鼓布鲁斯乐队里当大鼓(Bass Drum)手,Othar去世后改弹吉他。Boyce尤其擅长即兴表演,几乎从不排练,经常让录音在谈笑间开始和结束,就连获得格莱美布鲁斯类目提名的专辑《Roll and Tumble》严格来说也只能称得上是一次session的朴素记录实际上布鲁斯的民间性正是在这种闲聊胡扯的互动表演中才趋于完整。

②实际需要区分三种情况:

· 表演者与观众的互动(现场场景);

· 主唱与乐手之间的互动(录音室场景);

· 录音室中由于观众的缺席,乐手替代观众与主唱的互动(唱片场景),最简单的例子请比较Muddy Waters《Mannish Boy》现场版和录音室版


Cedric Burnside(1978 - )

R.L. Burnside家族中,Cedric Burnside是最著名的一位,长期担任着R.L. Burnside晚年的巡演乐手。R.L.逝世后,Cedric主要以Cedric Burnside Project这一双人项目活动,获得过两次格莱美提名。他是主动向摇滚乐靠近的乐人,而这可能正是山区乡村布鲁斯最有希望的出路。

Shardé Thomas(1990- )

Shardé Thomas(吹横笛者)

2003年2月27日,Othar Turner和女儿Berniece Turner于同一天病逝,他还不到13岁的孙女Shardé Thomas不得不提前扛起笛鼓布鲁斯的大旗。同年,她便在Corey Harris《Mississippi to Mali》的录音中贡献了笛鼓部分,后来还接手了Rising Star笛鼓布鲁斯乐队的运作,让乐队得以继续在山区活动。

Shardé Thomas的名声如今已经盖过Othar Turner,大多数时候,人们都要用“Shardé的祖父”介绍Othar Turner了。她的演奏在上文提及的《Feel Like Going Home》纪录片中有所展现。下面两首均为feat.合作曲。

上文曾提到,山区乡村布鲁斯的知名表演者屈指可数,并不是说总共只有这么三代人!其余的山区艺人因篇幅所限,有机会留待以后再做介绍:他们要么只是单纯田野录音对象,资料有限,如Como Drum Band的多数成员;要么像Robert Belfour一样更擅长单打独斗,如“餐刀哥”CeDell Davis(1926-2017);要么演奏风格中三角洲或乡村元素更多一些,如T-Model Ford(1913-2013)。

不过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基本都受到音乐学者和Fat Possum Records这样口味刁钻的厂牌青睐而得到录音机会,留下专辑或单曲传世。请切记:Fred McDowell们只是历史的幸存者罢了。


下期预告

我们将去拜访拯救Hill Country Blues的幕后功臣:Fat Possum Records(胖负鼠唱片)!


感谢静默的猫重新开始协助校对

参考资料:

1.Encyclopedia of the Blues (2006), Edward Komara

维基百科各词条及其引用来源,包括:

2.https://aliciapatterson.org/stories/african-american-music-mississippi-hill-country-they-say-drums-was-calling

3.http://www.mnblues.com/review/burnside-intv.htm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05041130/http://trails.mdah.ms.gov/nchills.shtml

4.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731112421/http://www.hillcountryharmonica.com/hillcountryblues.html

5.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news/ct-xpm-2003-06-27-0306270274-story.html

6.http://waxploitation.com/rl-boyce

7.https://www.theguardian.com/music/2017/oct/22/rl-boyce-mississippi-blues-guitarist-roll-and-tumble

8.http://www.rustyrailbrewing.com/events/rusty-rail-live/-font-size-1-i-hill-country-blues-with-grammy-nominated-font-i-br-rl-boyce-font-size-5-font-br-i-font-size-1-accompanied-by-i-lightnin-malcolm/page.aspx?id=4954

9.http://www.louisianaweekly.com/cedric-burnside-real-deal-hill-country-blues/

10.https://crooksandliars.com/2017/08/cls-late-nite-music-club-rl-boyce

11.https://www.allaboutjazz.com/whats-wrong-with-you-robert-belfour-fat-possum-records-review-by-ed-kopp.php

12.http://www.thecountryblues.com/artist-reviews/robert-wolfman-belfour/

13.http://msbluestrail.org/pdfs/map.pdf%E2%80%8B

14.https://aliciapatterson.org/stories/african-american-music-mississippi-hill-country-they-say-drums-was-calling%E2%80%8B

15.http://www.blues-rules.com/north-mississippi-hill-country-blues/#content

16.《百年蓝调音乐之旅》系列纪录片之《Feel Like Going Home》

来我厨房

受审查影响,文章将改在公众号offTune更新

关注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 >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