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人们在盛赞《滕王阁序》的时候,有时就忘了这首《滕王阁诗》。
依山傍水的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当年滕王就在这里笙歌曼舞,而今只有栏杆外的淘淘江水仍自顾向远方奔流。当我们融入辽阔的自然...
介绍: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人们在盛赞《滕王阁序》的时候,有时就忘了这首《滕王阁诗》。
依山傍水的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当年滕王就在这里笙歌曼舞,而今只有栏杆外的淘淘江水仍自顾向远方奔流。当我们融入辽阔的自然,则容易感到自身的渺小,当我们面对永恒,则容易感到生命的短促无常。王勃站在滕王阁楼上问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永恒?提笔写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赣江东岸,高台之下,江波浩渺,渔舟往来。是历代文人登临做赋的圣地。王勃当年南下去探望父亲,乘船从赣江而下,路过滕王阁,恰巧赶上了庆祝滕王阁重修的盛会,写下《滕王阁序》。王勃并不知道他写的文章会让滕王阁名扬天下,而此后中国历代文人登临滕王阁都会想起王勃这个名字,他们在此把酒登临,吟诗作赋,回味诗文里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通篇以对偶句为主。强调对仗工整。骈文在文体上属于散文。散文在秦汉时期是偏应用的,像孟子的散文、司马迁的散文,多用来说理或叙事,根据行文的需要写的很随意,不受字句和声律的约束。到了南朝之后,文章开始全面骈化,讲究句子的对偶。
南朝是骈文的全盛时期,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写骈文。至初唐成为普遍使用的文体,公文或公共交往的书面写作,奏章、书信、传记、墓志等都采用骈文体,初唐堪称骈文的黄金时代,至中唐有韩愈发起古文运动,提倡学习先秦和汉朝的质朴散文,强调文章的思想内容,摒弃讲求声律、辞藻的文风,反对骈体文。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等都是响应韩愈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这段时间骈文是受文人排斥的。这是有关骈文的发展历史。
《滕王阁序》虽是骈文,却在严格的文体格式束缚之下,清新浩荡,意境天高海阔,成为文采与内涵兼具的传世经典。《滕王阁序》这样的文章不用过多的翻译,诵读就能体会到非常优美。另外《滕王阁序》几乎句句都有典故,这也是骈文的一个特征,同时也是我们现代人阅读的障碍。下面我们来读《滕王阁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这是第一段,写滕王阁所在的南昌的地理位置,连接三江五湖。而且是宏大的视角,从高空俯瞰。
南昌是汉代豫章郡的治所,如今是洪州都督府,所以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南昌除了地理位置好,而且人杰地灵,文韬武略。
然后王勃描写了参加盛会的情况,都督阎公,指宴会主人洪州都督阎伯屿;宇文新州,指的是复姓宇文的新州刺史,应该是本次盛会比较尊贵的客人。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唐朝公务员作息制度,工作十天休息一天,今天正好赶上休息日,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我父亲在朝为官,我去探望他,途中经过这里。我年幼无知,却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滕王阁序》毕竟是一篇应酬之作,开篇这一段不乏恭维之词,向宾主致意。
第二段开始写登临美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下临无地”,向下看不到地面。说明王勃的视角在楼顶。这一段的景色描写富有镜头感,由上而下,自山川至沙洲,带我们一路观赏。高耸的山峦,层层翠绿,依山而建的宫殿,随着山峦起伏。远望去,山岭平原尽收入眼底,仙鹤野鸭栖息在河滩沙洲,渡口停满了渔船,门户房舍遍地,都是钟鸣鼎食之家。
到这里,是视野开阔的广角拍摄,紧接着,王勃给了我们一个特写: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雨过天晴,虹消云散,天边的晚霞与孤雁一起飞翔,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了一片。
傍晚,从渔舟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发出的惊叫,直到衡阳之浦。
王勃描绘出一幅画面,把我们带到赣江之滨,感受一片水天之色,感受那个生机勃勃的秋日的傍晚。
下面第三段,境界上升到写天地辽阔: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囧,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这一段情绪开始出现转折,
天地辽阔,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兴尽悲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王勃忘记了盛大的宴会和宏伟的滕王阁,开始感怀自己的境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接下来又笔锋一转,最后两段,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奋发向上的盛唐气象: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冯唐、李广、贾谊、梁鸿,这四位都是仕途坎坷,得不到重用之人。这四个典故连用,是想说自己才华横溢又生于盛世,居然落得像他们一样怀才不遇的境地。
即便如此,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志向,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早晨, 桑榆指黄昏。青春虽然已经过去,珍惜未来的时光为时不晚。
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阮籍狂放不羁,怎能效法他穷途而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终军弱冠、有怀投笔、宗悫长风,这又是三个典故连用。但是这三位是志高有为的年轻人。终军是西汉武帝时期人,二十岁主动请缨去抓南越王,弱冠即二十岁年纪。有怀投笔,指班超投笔从戎,弃文从武。宗悫是南朝宋人,他从小的志向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所以这一段是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决心。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胜地不能常游,盛宴难以再次遇到。兰亭雅集已经成了古迹,金谷名园也变为废墟。临别赠言,蒙受阎公之恩,登高赋诗,仰仗诸位的诗才,请允许我冒昧的倾吐诚意,恭敬地写下这篇短序。
到这里,王勃的思绪也收回来了。序后附了开篇我们读的那首《滕王阁诗》。
王勃写这篇序的时候大约二十六七岁,怀才不遇,困顿不堪,但不甘就此埋没,渴望有所作为。这是王勃急切要表达的情感。
为什么同样是怀才不遇的失意文人,王勃的精神面貌却是如此的奋发向上,与其他人不同呢?
王勃出身书香世家,家学渊源,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叔祖父王绩是初唐著名诗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伯祖父王度以志怪小说《古镜记》知名,是唐传奇的先驱者之一。王勃从小接受熏陶,博闻强记,六岁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十四岁被朝廷正式授予了官职,前途一片光明。
当时的皇子沛王李贤招他入王府任职文官,王勃毕竟太年轻,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王勃的动机很单纯,皇子们玩斗鸡游戏,他写了一篇檄文活跃气氛,被唐高宗视为挑拨皇子之间的关系而撵出沛王府。这是王勃第一次遭受挫折。
王勃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他窝藏了一个犯罪的官奴,紧接着怕暴露又杀死了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这样一来,王勃就成了杀人犯,所幸遇到大赦才保住了性命。但是王勃彻底断送了仕途,还连累年迈的父亲被贬官到了极偏远的南方。
此时王勃正在南下探望父亲途中,他对父亲心怀愧疚,所以在《滕王阁序》里说“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不远万里去接受父亲的教诲。更像是一个犯错的孩子在反省自己,痛下决心要改过自新。
这和很多文人遭遇的“缺乏清明的大环境”不同,王勃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他的怀才不遇是自己造成的,因此,王勃的精神状态和别人不一样,他想改过自新,有所作为,并且相信自己还有机会。
可惜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第二年就去世了,从交趾回来的路上在南海溺水而死。
王勃位居初唐四杰之首,他的文学成就在四人中最高。最早将四杰并称的是与他们同时代的诗人宋之问,感叹“王杨卢骆”虽有才华,可是地位低、运气不好。初唐名将裴行俭甚至评价四杰“浮躁浅露”,称他们品行不佳,不会有大的作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王勃的政治才华几乎为零,骆宾王起兵反武不知所踪,杨炯在科员的职位上几十年得不到升迁,卢照邻更是与病魔抗争无心政治,最后投水自杀。
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正因为恃才傲物,和政治上的失意潦倒,他们的作品才引发了志存高远但却仕途寥落的中下级官僚的共情,受到他们的喜爱。而四杰,也并没有辜负这样的荣誉,虽然命途多舛,但是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仍然情不自禁引吭高歌,为大唐帝国、为自己的人生喝彩。他们传世的诗文,开风气之先,无愧“风华绝代”,无愧“初唐四杰”的名号。
这一点,杜甫在多年后已经为他们正名: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感谢收听,这里是语文大爆炸,我是欧子,祝大家新春愉快!
背景音乐:
S.E.N.S. - 妙音鸟(ミョウオンチョウ)
京田誠一 - 夏の终り
Capo Productions - Moon Light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