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洛神赋》是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文笔华美,当时人们欣赏其文字的优美,到处传抄,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是文学史上赋作的佳篇。
洛神是洛水的女神,洛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洛阳。
洛神也叫做宓妃,是上古大神伏羲的小女儿,因为在洛水玩耍时溺于河中很被封为洛水女神,宓妃的美貌和魅力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文学家灵感的来源。
...
介绍: 《洛神赋》是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文笔华美,当时人们欣赏其文字的优美,到处传抄,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是文学史上赋作的佳篇。
洛神是洛水的女神,洛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洛阳。
洛神也叫做宓妃,是上古大神伏羲的小女儿,因为在洛水玩耍时溺于河中很被封为洛水女神,宓妃的美貌和魅力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文学家灵感的来源。
《洛神赋》的序言说明了写这篇赋的来由,黄初三年,曹植去京师朝拜他的哥哥魏文帝曹丕,黄初是曹丕的年号,黄初三年,也就是曹丕称帝后第三年。
曹植从洛阳返回封地鄄城(今天山东菏泽),路上渡过洛水,有感于战国宋玉《神女赋》所写的楚庄王与神女相遇之事,就模仿他写了一段人神相遇的经历。
《洛神赋》全篇一共六段。第一段描述邂逅洛神的场景,从京城回封地的时候,太阳快落山了,人困马乏,于是停车在河岸边休息。
一阵微风吹过,忽见一位美艳动人婀娜多姿的女神从崖畔飘然而至,曹植心中一惊!
赶紧拉着驾车的仆人问他:“你有没有看到那个人,她怎么如此美丽?”
仆人说:我听说洛水之神,名字叫宓妃,您看到的不会是她吧?长什么样子呢?能不能讲给我听听。
很显然仆人看不到洛水女神,只有曹植一个人能看到。所以曹植接下来给他描述女神的仪容相貌,也就是洛神赋中最精彩的一段: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
她的形影,像天鹅翩翩飞翔,
像游龙婉约曲折。
容光焕发如秋菊,
华美茂盛如春风中的青松。
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
飘动摇曳似风中旋转的雪花。
远看明亮洁白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
近看鲜明清新如绿波间绽开的荷花。
秾纤得中,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她体态适中,不胖不瘦,高矮合度,
肩窄如削,腰细如束,
不施粉黛,修长的脖子露出白皙的皮肤。
云髻峨峨,修眉连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云状的发髻高高耸起,长眉弯曲细长,
红唇鲜润,牙齿洁白。
一双善于顾盼的明亮的眼睛,面颊上有甜美的酒窝。
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言语得体。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洛神服饰奇特美丽,风骨体貌与相书中骨相好的图像一样。
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首饰,缀以闪亮的明珠。
脚穿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
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她忽然又飘然轻举,遨游嘻戏,
左面倚着彩旗(牦是牦牛尾,彩旗上的装饰品),右面用桂旗遮阴,
在河边伸出素手,采撷黑色的灵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
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
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
解玉佩以要之。
我深深的爱慕她的贤淑和美丽,心动神摇。
用含情脉脉的目光表达我的爱意。
解下腰间的玉佩赠予她,与她相约。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她不仅知礼仪而且通晓诗歌,
举起美玉与我应答,指着深深的潭水约定会面的日期。
我心里充满真挚的眷恋,唯恐被女神哄骗,
传说曾经有两位神女在汉水旁赠白玉给郑交甫以定终身,却背弃信言顷刻消失。
于是我惆怅犹豫将信将疑,
收敛了满心欢喜,镇定情绪。
告诫自己要严守男女之间的礼仪来约束自己。
她似乎受到了感动,低回徘徊,五彩神光忽明忽暗,放声吟咏表达长久的爱意。
紧接着突然来了一群神仙,打破了刚才那种忘我的二人境界的纯美。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
纡素领,回清阳。
动朱唇以徐言, 陈交接之大纲。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juan之浪浪。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于是洛神被簇拥着越过水中的岛屿,翻过南面的山岗,她回首缓缓与我告别。只怨人神有别,不能与君相伴。说着掩面而泣,泪水沾湿了衣襟,今日一别将成永绝,赠明珠作为永久的纪念。虽然幽居于天界,我的心会始终思念君王。。。。。
《洛神赋》极力描写人神彼此爱之深,爱之缠绵,同时又特别说明双方均能自持。写洛神“习礼而明诗”,而自己“申礼防而自持”。最终因人神有别,不得不分离。
我想这也是《洛神赋》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既热烈又自持,既华美又感伤,既让人心驰神往又没有脱离社会传统礼教的主流价值观。
《洛神赋》在思想上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内涵和意义,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由于人神殊途一见即永别。曹植为什么会写《洛神赋》来虚构这样一场人神相恋的故事呢?
相传洛神的现实原型是曹植的嫂子、曹丕的妻子甄妃(甄在三国时期读juan)。曹植与甄妃有一段暧昧的感情纠葛,甄妃死后,曹植为了怀念她而写就此文。如果传说属实,则曹植是借文托意,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和身不由己的哀怨,道尽了爱情为人扼腕的凄美。
也许甄妃与曹植在魏宫中真的有过这样一场相遇,从此天各一方,曹植隐秘的将其镌刻在《洛神赋》中,以流传万世。
背景音乐:
David Nevue - Wonderland
Matthew Lien - Bressanone(布列瑟农)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