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

知识 语文大爆炸 第15期 2016-09-05 创建 播放:22184

介绍: 王羲之最负盛名的作品是《兰亭集序》。在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四十多位东晋的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写诗、游山玩水,大家把当日所作的诗汇集成一本兰亭集,并邀请王羲之为兰亭集做序。王羲之在醉酒状态下一气呵成完成了千古名作《兰亭集序》。

参加这次兰亭集会的一共42位名士,有的来自周边郡县,有的来自几百公里之外的...

介绍: 王羲之最负盛名的作品是《兰亭集序》。在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四十多位东晋的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写诗、游山玩水,大家把当日所作的诗汇集成一本兰亭集,并邀请王羲之为兰亭集做序。王羲之在醉酒状态下一气呵成完成了千古名作《兰亭集序》。

参加这次兰亭集会的一共42位名士,有的来自周边郡县,有的来自几百公里之外的京城建康(今南京),十几名军事将领中有的从更远的前线赶来,这样一个规模宏大、隆重的盛会,《世说新语》居然没有记载,令人匪夷所思。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其文字也意境深远,虽然我们在讲的是世说新语,但讲到王羲之却不提兰亭序,那太对不起王羲之了。
下面我们来读《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永和是东晋穆帝年号,即公元353年。此时东晋建立已经36年了,永和年间是东晋南渡以来少有的安定时期。永和九年,暮春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举行修禊xi活动,修禊是在水边熏香沐浴的活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名流贤士都到了,老少济济一堂。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地方山岭高峻、林木繁茂、翠竹挺拔,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水,如同青罗带一般掩映着两旁的景物,引溪水作为漂流酒杯的水道。大家依次坐在水侧,即使没有琴瑟萧笛合奏,也足以让人畅叙内心情怀。

曲水流觞,是一种已经消失的集体游戏,把酒杯放在木托盘上,托盘漂于水上,酒杯流到谁面前停下,就得饮酒吟诗,吟不出来的罚酒。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习习。抬头观览宇宙的浩大,俯身考察众多生命的兴盛繁茂,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纵目游览,舒展胸襟,所见所闻都是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快乐呀。

到这里,文字都还是明媚的,享受阳光和山风。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人们互相交往,俯仰之间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反省内息的感悟,与朋友在一室之内促膝倾谈;有的人则在爱好的事物上寄托志趣,生活狂放不羁。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虽然他们的取舍千差万别,沉静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感到自我满足时,竟然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对已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时,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以前所得到的欢欣,顷刻间就成为历史的陈迹,对此,人们都会感到伤怀。更何况人生的长短,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

王羲之写着写着,就开始变得沉痛起来,转入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话题。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次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就会感叹悲伤,心里却不明白为什么。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死生”和“齐彭殇”,出自庄子《齐物论》,一死生是指将死和生看做是一回事,齐彭殇,彭是指彭祖,据说活了800多岁,是长寿的代表,殇子活了20多岁,殇指夭亡。齐彭殇是说将长寿与夭亡同等对待。庄子认为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齐一的。人类社会一切矛盾的对立面,如生与死、寿与夭、贵与贱、成与败都是没有差别的。所以庄子否定了一切是非对错的客观存在。
王羲之说他虽然熟读庄子齐物论,但其实根本做不到这么超脱。所以他说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荒诞的,把长寿与夭亡一起衡量是虚妄的。
魏晋时期流行清谈玄学,知识分子都在谈论生死,老庄的思想已经产生了广泛影响,而此时王羲之敢于承认自己的真实想法,否定庄子齐物论的观点,这正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人看待今人,就像今人看待前人。真是悲哀啊!所以我要一一列出到会者的姓名,抄录他们所作的诗篇留作纪念。后代的读者也将会对这些诗篇有所感慨,因为尽管时代有别、世事变化,但触动人们情怀的情景是相同的。

1600多年后,我们依然能够呼吸到永和九年春天的明媚与忧伤。王羲之对生命的追问,从轻松,忘情,到沉痛,失声,就像一个醉酒忘情之人,笑着笑着,就失声痛哭起来。

《兰亭集序》以最美的笔迹,将这种情怀固定下来,永不磨灭。后人为之迷恋,疯狂,唐太宗痴迷于《兰亭序》,让当时的书法家临摹副本,然后自私的将《兰亭序》的真迹带进了坟墓。

据说后来王羲之酒醒后自己又写了好几次兰亭,但是都写不出来了。其实这只是他当时写的一个草稿,我们还可以看到涂改的痕迹,而这正是完全没有经过矫饰的、最接近真实自我的作品。

《兰亭序》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作品,而它的文字意境也可以帮助我们将王羲之从比较狭窄的书法艺术家的位置放大到中国文化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人位置。

以文学充盈生命,以音乐滋养心灵。这里是语文大爆炸,我是欧子,祝大家晚安。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