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 王羲之《装睡避难》

知识 语文大爆炸 第13期 2016-07-21 创建 播放:9493

介绍: 终于要开始讲故事了。

我们从《装睡避难》这一篇开始。为什么从这篇开始呢?因为我家宝贝儿最喜欢这类实用的生存技能。

现在我们来讲《装睡避难》这篇文章。

《装睡避难》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王右军是指王羲之,东晋设前、后、左、右四军,每军各设有将军,右军是其中之一,王羲之任职最高的官阶即右军...

介绍: 终于要开始讲故事了。

我们从《装睡避难》这一篇开始。为什么从这篇开始呢?因为我家宝贝儿最喜欢这类实用的生存技能。

现在我们来讲《装睡避难》这篇文章。

《装睡避难》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王右军是指王羲之,东晋设前、后、左、右四军,每军各设有将军,右军是其中之一,王羲之任职最高的官阶即右军,所以称王右军。以后看到王右军就是指王羲之了。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王敦很喜欢他,经常让他在自己的帐中睡觉。王敦是王羲之的伯父,是东晋大将军。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大将军王敦先出了帐子,王羲之还没有起来。过了一会儿,钱凤来了,钱凤是王敦的部下。王敦就屏退其他人和钱凤议事,完全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就开始说谋反的事情。历史上王敦是谋反了的,这里就提到了他们密谋反叛的事情。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汙头面被褥,诈孰眠。
王羲之醒来,听了他们所谈论的事情,知道自己就要活不成了,于是吐了很多吐沫,弄脏了脸和被子,假装睡得很沉。

敦论事造办,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王敦谈论到中途,忽然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来,和钱凤两人都大惊失色地说:“不得不除掉他了!”

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等到打开帐子,却看到王羲之把吐沫吐的到处都是,相信他是真的睡熟了,于是王羲之保住了性命。当时人称赞他有智慧。

这则故事里王羲之还不到十岁,从伯父的谈话内容就判断出自己有生命危险,非常的聪明。另一方面呢,王敦其实也很舍不得杀这个孩子,一看他睡得很熟,马上就放过他了。这个故事我猜测是王羲之自己说的,因为不会有人知道这么隐秘的事情。后来王敦叛乱失败之后,王家也没有受到株连,王羲之就可以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了,这样就记载了下来。

王羲之所处的琅琊王氏家族,祖先是秦朝大将王翦,发展出来的两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后来都发展为世家大族,尤其是琅琊王氏,在东晋时期更是举足轻重,门第高贵。王羲之的两位伯父王导、王敦,一文一武,同为东晋的开国功臣。我们常说的王谢子弟,就是指王导王家与后来的谢安谢家,王谢子弟也是门第和文化的象征。

后来南朝有个叫侯景的人,曾找梁武帝向王谢两家求婚,侯景是北方羯族将领,梁武帝萧衍认为王谢门第太高而无法答应,萧衍的回答是:“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南史.侯景传)在这里朱、张是指姓氏,那相比之下,朱张就不是什么望族大姓了。萧衍直接回绝了侯景,侯景大为恼火,所以后来侯景之乱时,屠杀王谢两家最惨,几乎亡族。

唐代刘禹锡写了一首诗《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说过去王谢家门口的燕子,如今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一方面道尽了后人对王谢世族没落的伤感,另一方面,唐代科举制度的兴起,使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能参与人才选拔,不像过去只能由世族世代承袭。刘禹锡也许感叹自己身在唐代,具备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

今天的《世说新语》故事《装睡避难》就讲到这里。

这里是语文大爆炸,我是欧子,欢迎下期继续收听《东床快婿》。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