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今天是我们的硅谷情报局时间,每期一个话题,为你搜罗最前沿的科技情报,解读最新最热的行业话题。
说起送货机器人,一般划分为可以天上飞的无人机,和只能陆地跑的陆用机器人。今天咱们把研究的范围限定在陆用送货机器人。从数据可以看到,在硅谷,所有研发陆用送货机器人都成立于2013 - 2016年...
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今天是我们的硅谷情报局时间,每期一个话题,为你搜罗最前沿的科技情报,解读最新最热的行业话题。
说起送货机器人,一般划分为可以天上飞的无人机,和只能陆地跑的陆用机器人。今天咱们把研究的范围限定在陆用送货机器人。从数据可以看到,在硅谷,所有研发陆用送货机器人都成立于2013 - 2016年这一阶段。
为何会在这一时间段突然火起来呢?首先,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与中国处处普遍的送货小哥相比,美国的人力资源既少又贵。以送餐公司DoorDash为例,司机送一单就要向用户收5到10美金的运费,而餐本身可能也就10到15美金。买一次外卖,感觉付了两顿饭的钱!
同时这些送餐司机还觉得工资不够,导致配送公司招不到足够的司机。因此,机器人送餐这个行业在美国火起来是有其必然性的。并且,在这一时间段,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为送货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从Uber、谷歌等大公司的无人车技术争夺战,无人车公司大量涌现并不断上路测试,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
而从本质上来看,陆用送货机器人本身就是一台微型的无人车。
而在硅谷,送货机器人也已经达到了L4 “超高度 自动驾驶” 的上路级别。也就是说,目前送货机器人基本上可以自行上路送货。于是,“最后一公里”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
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兴起也导致了送货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研发人员。借着硅谷的地缘优势,很多初创企业可以聚揽到很多之前在谷歌、Uber自动驾驶研究组的人才。而很多创业者自己之前就是在大公司研发无人车的。比如Nuro 两位创始人之前就都是谷歌Waymo的员工。
关于无人送货,美国零售业巨头亚马逊曾经用无人机惊艳了群众一下。而无人机的研发公司也层出不穷。但是,陆用送货机器人跟无人机相比,却更有其优势。
从续航能力来看,跑在地上的送货机器人不存在空中加油的麻烦事,因为其充电更方便。
而从安全性来看,无人机的载重能有限。比如亚马逊在英国进行测试的送货无人机,其最大负重为5磅(约合4.5斤),一旦超过这个承重量,就意味着无人机有可能会从半空坠落。而一般陆用机器人的载重量可达20磅(约合18斤), 而且人家就在陆上不怕坠落。
同时,无人机最怕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但是陆用机器人却并不会因这一问题而伤脑筋。
被投资的公司都有什么特点?
从Crunchbase 上的数据可以看到 2017年6月以来行业整体的融资情况。目前硅谷共有7家陆用送货机器人。除了Savioke 一家处于B轮外,目前其余6家公司,4家处于种子轮,2家处于A轮。而在过去的一年中,Marble, Savioke,Starship Technologies,Nuro 和 Box bot 共有5家获得了新的融资。
这四家的机器人凭什么能在过去的一年中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咱们逐一来看看。
虽然成立得不是最早,但在业界却最有影响力的Starship Technologies,总部位于爱沙尼亚,但是主要研发团队在硅谷。
和其他做陆用送货机器人一样,大家都要面对的是机器与行人如何共同分享城市人行道。早在Starship刚刚上路时开始为DoorDash试运营送货时,就有加州旧金山议员建议为了行人的安全禁止机器人上路。Starship的团队成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立法者们,让弗吉尼亚州 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允许机器人上路的州。随后,爱荷华、威斯 康辛、亚利桑那、俄亥俄等州也逐渐开放了道路,让机器人与行人享有同等上路权利。然而,美国50个州里,目前只有5个州允许机器人在市内四区的人行路上行走。
路都不让走了,还送什么货?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Starship 的团队决定在人行路较少的校园里,和基本不受车流干扰的公司内送餐。换句话说,就是从食堂/宿舍到你可桌旁的曲线救国方式来发展业务。
同时,Starship作为行业的先行者之一,技术过硬是上路的基础。 对于AI技术,虽然每一家送货机器人公司都在研发利用,但是Starship 利用AI来提高机器与路人的互动能力以及机器载重方面却是行业内的翘楚。传感器的敏感性 是机器人能够识路行走 的重要一个因素,Starship在这一方面的打磨也颇多。
最近,公司的创始人,同时也是Skype的创始人 Ahti Heinla,把CEO的职位交接给了曾在AirBnB 做Buseinss Developemnt 带头人的 Lex Bayer。 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信号:那就是在送货机器人领域,技术上优势固然重要,但是商业化思维 也是投资人所看重的。
并且,除了旧金山、华盛顿,德国汉堡、英国伦敦和爱沙尼亚塔林都有研发部门,高度国际化的团队也是让Starships备受投资人青睐的原因之一。
说完了龙头企业,再看看其他几家获得融资的送货机器人公司是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
腾讯爸爸投资的Marble在今年一共获得了1000万美金的融资。这家公司的机器人虽然贴着Yelp Eat24 的 logo,但是人家表示不仅送饭,还能送各种日用品。送货目标定在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士。用低廉的价格来吸引这一部分的消费者。
换句话说,Marble把之前大家都使用的“从饭店到你家” 模式变成了“从商场到你家”模式。
而在硅谷的另一家送货机器人公司Savioke则把目光聚焦在了医疗用品的运输行业上。
一些对温度、光照有要求的药品需要特殊车辆运送,并且有时候还需要特殊医疗人士监控把关。人力、物力成本极高。如果能把机器人训练成为懂得调控温度、湿度的“专家”,并且能送货上门,那真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Savioke 目前研发的机器人还是在医院里为医生、护士配送医疗用品。并且去年开始在美国和新加坡的高档宾馆里开始提供服务。
“AI + 医疗” 近几年一直是投资人追捧的投资领域。而Savioke从送货机器人入手,尝试解决医疗运输上的一大难题,创业点可谓新颖。不难理解Savioke今年获得了3100万美元的融资。
在硅谷的送货机器人行业,可以发现很多中国创业者的身影。比如Nuro.ai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就来自中国。正是因为有着中国背景,Nuro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许多中国投资者的热捧。而今年一月更是拿到了包括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的投资等共计920万美金的投资。
今年一月,Nuro和美国蔬菜零售业巨头Korger展开合作,开始了送蔬菜到家的服务。而同时,不同于前面几家公司,Nuro车身大小是跟小车,人家是要在大马路上跑的!也就是说,Nuro处于机器人与无人车的中间地带。它能送的货物的体积更大、数量更多,速度也更快。
而最后一家公司,目前还处于保密状态的Boxbot 6月拿到了750 万美金的融资。这个赢得Pear Venture 发起的2017年伯克利创业大赛冠军的团队到底有什么不同于其他送货机器人的杀手锏?咱们拭目以待!
咱们这期节目说了很多硅谷送货机器人的发展。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分享。好了,这期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期见!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