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今天是我们的硅谷情报局时间,每期一个话题,为你搜罗最前沿的科技情报,解读最新最热的行业话题。
在我们硅谷情报局的栏目中,大家一定已经听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在交通出行、音乐行业以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信息。今天,我们讲一讲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是如何大显神通的。
其实啊,早在上个世纪...
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今天是我们的硅谷情报局时间,每期一个话题,为你搜罗最前沿的科技情报,解读最新最热的行业话题。
在我们硅谷情报局的栏目中,大家一定已经听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在交通出行、音乐行业以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信息。今天,我们讲一讲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是如何大显神通的。
其实啊,早在上个世纪,人工智能技术便开始了在农业领域内的探索。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并未带来太多实质性的进展。进入21世纪后,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所发挥出的巨大效能,让农业看到了新的变革的机会。我们使用CB Insights数据库来识别从事农业的机器人和AI公司,并根据其重点领域将它们分为5大类:
第一类:人工智能分析卫星图像。分析卫星图像提供了农业实践的宏观层面的理解。地理空间数据可以提供全球作物分布模式的信息,以及天气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等。这里的创业公司正在使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 并从数百万个这样的卫星图像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
美国加州的InterlinAir公司,通过卫星图片给出的数据,对农田自身情况,比如杂草、施肥、虫害等,进行判断,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给农场主最佳的营养建议、气候建议,并可对产量进行预测。
Orbital Insight 这家公司的农业解决方案包括利用卫星图像预测作物产量的模型。
第二类:人工智能现场监测。该类别包括以农业为重点的无人机制造商,以及从事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初创公司,以处理无人机和其他现场摄像头捕获的数据。无人机初创公司将重点放在诸如农业和建筑等行业的现场检查和测量等任务上。
在软件方面,像Prospera这样的公司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实时监控作物。
再以畜牧业为例,以往由于牧畜疾病造成的损失无法做到有效的防控。据调研显示,每100头乳牛中会出现将近四分之一例的跛足.而乳牛跛足这一问题,有可能让全球乳品业每年出现超过110 亿美元的损失。在养殖过程中即便经验丰富的饲养员也无法做到对每一头乳牛的情况了如指掌。
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尴尬问题。加拿大的Cainthus机器视觉 公司近期就为一家农场 引入了该项技术。通过机器视觉原理 以及配套的物联网设备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以直观的方式让饲养员了解每一头牛的健康状况,为每一头牛建立属于自己的健康档案。
第三类:人工智能评估作物和水土状况。这里的初创公司使用机器学习来预测各种微生物对植物健康的影响,并确定可能对植物有害的病原体的遗传突变等等。
AI可以有效地分析土壤的性质特征,实现最佳的宜栽作物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在土壤分析等农业生产智能分析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人工神经网络(简称ANN),它将模拟人脑神经元,实现对人脑系统的简化、抽象和模拟等技术分析土壤性质特征,并将其与宜栽作物品种间建立关联模型。从而精准地判断出相应的土壤适合宜栽的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另外,AI技术将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水源、合适的肥料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施肥,保证农作物的用水量、施肥量,大大减轻灌溉问题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AI农作物在产前和产中的落地式应用,其实A I在产后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工程师们设计出了一种可用于搬运农产品的磁机器人手爪,可以搬运胡萝卜、葡萄等各种各样形状的农产品,而且该磁机器人手爪能够快速、准确地工作,并且不会损坏任何一个产品。避免了我们传统手工摘取方法导致的时间问题和意外抓伤、损坏的风险。
在17年第二季度,Benson Hill Biosystems在C系列融资2500万美元。创业公司使用认知引擎CropOS来鉴定植物中可改善光合作用的遗传途径。在16年第三季度,马萨诸塞州的Indigo从阿拉斯加永久基金和旗舰创业公司 筹集了1亿美元的C轮。
第四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该类别包括执行各种农业任务的地面机器人。蓝河科技正在开发利用计算机视觉在棉花植物上“看见并喷洒”杂草的机器人。另一家创业公司Abundant Robotics正在开发苹果采摘机器人。
5. 人工智能预测分析。这里的初创公司正在使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农业研发,季节性分析,建模不同的市场情景,并优化业务成本等应用。这样一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让产量得到了提升,更让整个产业链条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以草莓为例,这类水果天生就对温度、湿度、磕碰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一项环节出了问题,均会对口感造成极大‘伤害’。
一颗草莓在流通到市面前,要历经种植→采摘→物流等诸多环节的考验。农户在种植前,先要对果实成熟期进行考量,判断种植时间,以免发生大规模上市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随后的种植过程中,还要考虑土壤、水分、光线、探测虫害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果实成熟后,冷链运输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用户购买的意愿。
而以往这些只能凭借经验来运作,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渗透,越来越复杂的应用场景需要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技术,有效地提升软硬件协同的数据洞察能力。英特尔曾提出过一个人工智能全栈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利用图像分析、深度学习等AI技术,能够对市场需求、种植情况、虫害、采摘时间、运输温度等分析预测,从而提高决策判断的效率,以保障草莓以最新鲜的状态呈献给消费者。
虽然人工智能在引领农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人工智能应用于农业技术还处于基础阶段。另外,人工智能属于一种全新的科技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并没有完全普及下来。因此,对于人工智能在未来农作物的发展中,还需要去不断的技术指导和相关知识的普及。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了人工智能在农业的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卫星图像,进行现场监测,评估作物和水土状况,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采摘农产品,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农户预测分析。
不知道大家听了今天的节目之后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有什么自己的见解?欢迎留言分享!
好了,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期见!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