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人物志】硅谷企业战略咨询师:成功企业要敢于颠覆自己

文学出版 硅谷新发现 第115期 2018-07-21 创建 播放:490

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今天是我们的硅谷人物志时间,每期一个人物,为你探秘硅谷大佬的最新动态,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秘密。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大佬,叫做 Greg Satell,我们叫他 格雷格。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和企业战略咨询师,定期给《哈佛商业评论》和《Fast Company》这些权威商业媒体供稿。

在过去十年...

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今天是我们的硅谷人物志时间,每期一个人物,为你探秘硅谷大佬的最新动态,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秘密。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大佬,叫做 Greg Satell,我们叫他 格雷格。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和企业战略咨询师,定期给《哈佛商业评论》和《Fast Company》这些权威商业媒体供稿。

在过去十年中,为了探究科技公司的成功之道,格雷格采访和对话了数百名企业家、高管、科技公司的创业者,试图寻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所以,格雷格虽然自己不创业不写代码,但脑袋里干货非常多,对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等,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今天,我们就要介绍他经过十年探访后,形成的对“创新”和“效率”这俩概念的思考。

先用一句话概括格雷格的想法,那就是:能长久生存下来的成功企业,都是敢于打破和重建自己的;如果仅仅靠维持和增长现有业务,和追求效率最大化,那么企业不一定能活的很久,就算活下来,也很难活得很好。

听起来有些奇怪对不对?这个说法好像是违反了常识的。我们都知道:“效率”,是数十年来商业公司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这些公司认为:如果不能持续改进自己的流程提高效率,那么你最终会被竞争对手抛在后面,因为这些竞争者能比你更快更便宜地制造产品和服务。

但是,这种认知忽略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效率不会帮助和督促你,做任何新的事情。

我们将此称为效率悖论。很多时候,公司非常努力地改进,和优化现有指标,却看不到未来会有什么不同。一旦世界发生变化时,单调追求效率,就让公司难以适应变化了。更重要的是,追求效率,会让探索未知,和打破自己,变得更加困难。

什么叫打破自己?就是指公司根据市场和外界变化,对原本让自己立足的产品和服务,做出调整,去拥抱新出现的竞争产品。这样做,很可能短期内会因为没有成果,导致公司效率下降。但是格雷格强调:任何公司想长久生存和进步,必须在追求效率和打破自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格雷格用两个对比鲜明的大公司作为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这两家公司,分别是通用电气和 IBM。

创立百年来,通用电气是持续优化效率的代表企业。这家公司历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 CEO,叫做 Jack Welch,杰克·韦尔奇,被称作通用历史上最伟大的 CEO 之一。

韦尔奇对通用电气管理层面的主要贡献,就是引入了“Six Sigma”(六西格玛)工具,并且设为公司核心商业战略。概括来讲,这种工具通过制定特别高的目标、收集数据,然后分析结果,最终目的就是减少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失误,大幅度提高效率。后来继任的通用 CEO Jeffrey,继承韦尔奇的思想,创立“Fast Works”项目,进一步研究:怎么通过设立能衡量能分析的各种指标,持续不断地优化,和提高企业工作流程。

在很多年里,因为科技进展速度缓慢,世界变化不大,以上的战略和项目,对提高通用电气的效率和盈利起了很大作用,它的核心业务,天然气发电,赚钱效率非常惊人。

但是公司一味追求效率,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由于冷战结束后新能源的研发投入,造成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客户逐渐停止购买,传统的燃气发电机组。通用电气完全有财力有人力也去研究新能源,但是这样就相当于去发展现有业务的竞争产品了,不仅有冲突,还可能效率下滑。

这不符合通用电气一贯的做事风格,所以犹豫之间,它就逐渐失去了机会,直到 2018 年迎来大规模的裁员,核心业务要解雇一万两千人!最大的打击是:通用电气,从一家曾经的超级巨头,变成了一家普通公司,市值已经被很多科技公司远远甩在后面了。

而 IBM 相较于通用电气,就显得灵活勇敢很多。同样属于百年老店,IBM 不像通用电气给人没落的感觉,而是一直很风光,是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大公司。

其实,IBM 经受过很多次外界变化带来的冲击。在20世纪中期,IBM 主要卖编表机,结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带给它强烈的冲击和竞争。IBM 怎么办?它顶着巨大的压力,投入五十亿美元的资金进军这个新市场,这相当于今天的 300 亿美元啊!但是这种自我推翻和打破的做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IBM 在新市场又拥有了差不多 20 年的市场主导权。

后来,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又让传统的大型电子计算机不吃香了。有了之前的经验,IBM 选择再次打破自己,转头研发个人计算机(也就是PC),结果成功抓住这波浪潮,推出的 ThinkPad 名噪一时,还打响了“电子商务”的概念。这家公司也从微软和英特尔的手里抢到了大量利润。

近几年 IBM 为企业安装系统的核心业务,受到云服务的很大干扰。看起来,它好像追不上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云服务供应商了。

但其实,在人工智能刚开始火热的时候,IBM 就反应迅速,它下大力气研发的 Watson 系统,能提供企业级人工智能服务;并且在量子计算,和神经晶体芯片等新的计算架构领域,都占了个先机。所以 IBM 手里仍然握着很多好牌。

听完通用电气和 IBM 的故事,我们能发现,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IBM始终如一地投资开发新技术,并且广泛搜索,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它居安思危,敢于创新,时刻准备打破自己。另一方面,我们都想不到,通用电气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明 CT 扫描仪后,还掏出过什么新东西,那它的缓慢衰落就难以避免了, 为了持续盈利,通用电气选择优化现有的每个步骤,却顾不上新出现的东西。

我们要从这两家公司中得到一个教训:那就是,如果你不打破自己,就会被竞争对手打破。要学会做正确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用正确的方式做事情——因为前者代表持续打破自己,追求创新的态度,后者却容易陷入“效率悖论”。

这个教训除了能应用于公司,也对个人有深刻的启发。科技发展越来越快,风口也是一个接一个。我们自己得时刻准备学习新的技术和技能,吃老本是维持不了太久的,哪怕这个老本,你做的特别好。

比如我一个同事,之前在报社工作,写的文章风格很符合报社新闻的规范,而且他一直就训练这个,写作非常快。结果后来报社持续亏损做不下去了,他就跳槽到一家新媒体。但是因为写作方式太固定,他写出的文章,不符合新媒体读者的喜好,他又改不了,所以就特别难适应,现在报了专门的新媒体写作课在学习,他觉得挺吃力的。

我希望咱们的听众朋友,能从今天的内容中得到警示和启发,时刻记得居安思危,敢于打破舒适区,愿意学习新出现的东西,掌握工作上的新要求。我认为,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职场如何变迁,你都能很快很好地适应!你觉得是不是这个理呢?欢迎留言跟我讨论。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