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今天是我们的硅谷情报局时间,每期一个话题,为你搜罗最前沿的科技情报,解读最新最热的行业话题。
相信不少朋友都特别烦堵车这件事,或许此时此刻正在收听节目的你,就正在路上堵着呐。堵在路上半天都不动一下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车安上一双翅膀直接飞起来!
什么?你说这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
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今天是我们的硅谷情报局时间,每期一个话题,为你搜罗最前沿的科技情报,解读最新最热的行业话题。
相信不少朋友都特别烦堵车这件事,或许此时此刻正在收听节目的你,就正在路上堵着呐。堵在路上半天都不动一下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车安上一双翅膀直接飞起来!
什么?你说这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啊,现在硅谷不少的科技巨头,都在不约而同地试图让这件事情变成现实。谷歌、优步、英特尔...这些硅谷最顶尖的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发“空中出租车”。
我们先从谷歌的飞行出租车说起吧:谷歌到底有多重视飞行出租车的研发呢?这么说你就明白了:谷歌母公司 Alphabet的 CEO 拉里•佩奇,自己创办了个公司,专门就做这件事情。
这家公司名字还有点萌,叫 Kitty Hawk。Kitty 就是 Hello Kitty 的那个,K-I-T-T-Y,Hawk 就是“鹰”的意思,拉里•佩奇对这家公司的喜爱程度啊,可见一斑。
而这家公司着力研发的“空中出租车”,名字啊叫做“Cora”,C-O-R-A。Cora 的外形有点像个小直升机,但比直升机更小、从头到尾只有11米左右;它的外观也比直升机更具流线型。
Cora 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它是全电动的。Cora 有12个电池驱动的旋翼,在充满电后,它可以一次搭载两名乘客飞行100公里左右。可能你觉得这个距离不算什么,但别忘了,这种飞机是主要用于城市内之间的交通的,而对于城市内的交通,100公里的范围足够了;
第二,Cora速度很快,可以达到每小时150公里。这个速度当然不如一小时好几百公里的喷气式客机快,但还是那句话,我们在市里开车,总不可能开到每小时150公里吧?
这么一对比,Cora还是很快的。举个例子:北京西五环到东五环大概30公里,开着Cora可能加上起飞、降落也就25分钟左右,而早晚高峰堵车时,估计要开几个小时。
第三,Cora不仅能飞,而且还是全自动驾驶的!当然,这对它的雷达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等,都是不小的挑战。
第四,它可以垂直的起降,不需要跑道。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城市里寸土寸金,没有那么多地方给飞机起降作跑道。
这些特点使Cora具备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条件,但它的发展之路也不是一路顺风,而这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政府的许可。
拿政府许可有多难呢?虽然研发Cora的公司是美国公司,但由于美国政府不给飞行许可,拉里•佩奇只好带着Cora远赴重洋,到新西兰测试。这家公司啊为了得到新西兰政府的飞行许可,也真是够不容易的。
和新西兰政府谈了一年半,才终于把许可拿下来了。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没准2021年,Cora就会飞行在新西兰的上空。
不过说起“颠覆出租车”,怎么少得了优步呢!最近,优步宣布他们将于2020年在洛杉矶试运行他们的“空中出租车”。其实洛杉矶和北京有点像:城市比较大、铺得比较开,而且洛杉矶也经常堵得很厉害。
虽然选了洛杉矶作为试点城市,但毕竟总部在旧金山,所以优步衡量速度也是拿硅谷的距离打比方:优步说了,他们的“空中出租车”能把从硅谷最北端的旧金山、到最南端的圣何塞开车60分钟的交通时间,一下子缩短成15分钟。
当然了,随着以后“空中出租车”越来越多,管理交通啊也是个挑战。优步想得很全面:他们还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合作,共同开发一个“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确保大家在飞行的时候能够“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让我比较佩服的是,优步宣称这种“飞行出租车”的价格,将会和现在普通优步的价格差不多,每公里0.8美金,这个价格如果真能兑现,的确非常有竞争力。
而英特尔的Volocopter ,和谷歌、优步的空中出租车还真有点不同。2018年1月9号,英特尔在CES,也就是“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上面,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架纯电动两座、多旋翼直升机Volocopter。
这种多旋翼直升机采用白色蛛网设计,有18个旋翼装置。相比普通直升机而言,新型直升机飞行性能更加稳定,安全系数更高,机上操纵杆和驾驶舱的软件也容易操作。
英特尔表示,Volocopter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环保、最安全的直升机,因为它使用的是安装在机身后部的蓄电池组和顶部的18个旋翼,而不是传统模式的燃料驱动引擎。
与其说Volocopter是一个“会飞的汽车”,它更像是个巨大的、人能坐进去的遥控飞机。Volocopter充好电后一次能飞30分钟,最大航程为27公里,这个距离的确不太够,不过它的电池更换起来很方便,能弥补距离上的不足。
当然了,对于这种要在天上飞的东西,最重要的肯定是其安全性,毕竟如果有一点点安全的隐患,相信没人愿意坐上去。因此,英特尔会为这个飞机设计足够多的“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减少出现事故的概率。
例如,Volocopter使用4个IMU,也叫“惯性运动单元”,它们在飞行过程中负责不断测量和确定飞机的姿态和位置。这么多个“惯性运动单元”,保证了飞机对自己的位置的判断不会失误。
它的电池也有多重保证:它有九个独立的电池组,如果一个或两个电池组发生故障,机器仍然可以飞行;而且它的GPS和导航系统也共同运行,避免失去导航的情况;
哪怕最坏的情况发生,Volocopter顶部会有一个弹道式降落伞,这架降落伞将会让“空中出租车”完好无损地返回地面。Volocopter有信心让这种“空中出租车”和我们现在的民航客机一样安全。
看来,英特尔的飞机除了外型独特,在安全性上也是格外重视:从机身的定位、到电池、到GPS系统,都上了多重保险,以确保安全性。
从谷歌、到优步、到英特尔,为什么这些科技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开始研发“空中出租车”呢?除了因为这些公司都是在硅谷以堵车而“臭名远扬”的101高速边上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其实还真有!现在“空中出租车”飞速的发展,是建立在电池技术突飞猛进的基础上的。我们刚才也提到了,三个例子里的“空中出租车”都是用电池的。
而电池的改进、再加上无人机的广泛使用则催生了技术突破:“空中出租车”可以像无人机一样垂直起飞、着陆,占用更少空间,这才使得它们有了在城市市区里起降的可能;电池的相对环保,也让“空中出租车”不用担心额外的污染问题。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这期节目和大家聊了聊“空中出租车”,这种原本异想天开的点子,现在正被硅谷像谷歌、优步、英特尔之类的大公司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这些“空中出租车”虽然还有各种各样的不足,比如一次能飞的距离有限,但在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及无人机热潮带来的技术突破下,相信这些颇具未来感的“空中出租车”将会发展得非常快。
当然,“空中出租车”离广泛运用的那一天,可能还有一点距离。在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前,它们还需要面对两个挑战:
第一,“空中出租车”能否变成产业?尽管有着谷歌这些科技公司十多年的研究,以及硅谷和汽车产业上亿的投资,目前还没人能把“空中出租车”变成一个大型产业。
第二,如何获得监管部门许可,也是一个问题。美国的监管机构刚刚才就公共道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测试达成一致,而什么时候能对“空中出租车”的测试达成一致还很不好说。因此,硅谷一些“空中出租车”公司只好到别的国家测试。
现在问题来了:无人驾驶的空中出租车,如果让你坐,你敢坐吗?
好了,本期节目我们先聊到这里,下期见!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