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的内容多次上传失败
这两节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后期再补给大家 望谅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的自我复制;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
介绍: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的内容多次上传失败
这两节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后期再补给大家 望谅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的自我复制;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确定遗传物质的历程
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①、从物种特征看: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有一定形态和数量的染色体;
②、从生殖过程看:生物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三个过程使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③、从染色体组成看: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
④、从DNA的分布看: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少数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叶绿体中。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①、研究思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②、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i、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A、1928年 格里菲思(美)实验
a、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
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荚膜,有毒性
R型细菌: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毒性
b、过程: 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c、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B、1944年 艾弗里(英)实验
a、过程:
①S型活细菌DNA+ R型细菌→R和S
②S型活细菌多糖或脂类+ R型细菌→R
③S型活细菌DNA+DNA酶+ R型细菌→R
b、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三、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分子的结构
一、相关概念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二、DNA的结构
1、化学组成
①、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
②、连接方式: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
2.空间结构
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即A一定要和T配对(氢键有2个),G一定和C配对(氢键3个)。
三、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的数学公式
1、A=T;G=C;
2、(A+G)/(T+C)= 1;
3、(A+T)1=(T+A)2,(C+G)1=(G+C)2;
4、(A+C)=(T+G)=(A+ G)=(T+ C)= DNA碱基总数的1/2。
5、如果(A+T)1/(C+G)1=a,那么(A+T)2/(C+G)2= a ;
6、如果(A+C)1/(G+T)1=b,那么(A+C)2/(G+T)2= 1/b ;
☞DNA的复制
一、相关概念
1、DNA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DNA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像这种复制就 叫半保留复制。
二、DNA的复制
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但在拟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如质粒)中也可以进行
2、时间: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来完成的。
3、条件: 模板:DNA母链(DNA的两条链),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有关的酶:解旋酶、聚合酶等
4、过程:
①、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①、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②、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6、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 ②、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7、功能:传递遗传信息
8、实质和意义:
实质:以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两个与原来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相关概念
1、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二、染色体、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功能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
3、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排列序列。
4、每一个基因中可以含成百上千个核苷酸,但每个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三、DNA分子的特点
1、稳定性: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2、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4^n ,n为碱基对数)
3、特异性:每一个特定的DNA分子都有着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即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