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知识 高考生物知识点 第40期 2024-01-23 创建 播放:2447

介绍: 1、内环境稳态
(1)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2)内容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相对稳定,如O₂、葡萄糖的含量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平衡,如pH、渗透压等。
(3)实质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

介绍: 1、内环境稳态
(1)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2)内容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相对稳定,如O₂、葡萄糖的含量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平衡,如pH、渗透压等。
(3)实质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不断地进行代谢活动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与消化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功能联系密切。
(2)稳态的调节机制
现代观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3、稳态失衡引起的疾病
(1)尿毒症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症状: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2)糖尿病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症状: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3)高原反应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症状: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4)发烧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症状: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5)严重腹泻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症状: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4、人体血浆pH稳态
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5、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分析
(1)实验对比分析
✓对自来水的处理结果:滴加盐酸后,自来水pH逐渐减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pH逐渐增大。
✓对缓冲液的处理结果: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对生物材料的处理结果: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2)实验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
(3)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烧杯清洗不干净,造成酸、碱或者实验材料之间相互影响。
✓加入酸碱后未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
✓加入酸碱后未待其稳定就立即测pH。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