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
今天是我们的硅谷人物志时间,每期一个人物,为你探秘硅谷大佬的最新动态,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秘密。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人呢,叫做粟津恭一郎,他从事的工作是“高管教练”,就是专门给高管们做培训的。粟津恭一郎在很多国家都有工作经历,并且他是一家国际培训机构的董事,企业高管学员们...
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
今天是我们的硅谷人物志时间,每期一个人物,为你探秘硅谷大佬的最新动态,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秘密。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人呢,叫做粟津恭一郎,他从事的工作是“高管教练”,就是专门给高管们做培训的。粟津恭一郎在很多国家都有工作经历,并且他是一家国际培训机构的董事,企业高管学员们遍布全世界,从硅谷纽约,到伦敦香港,他对硅谷的影响很大。
而他训练这些精英们的内容,就是不断的“提问”。他十多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怎样提问能更有助于一个人达成目标?能引导一个人获得更大的成功?最终把这些思索的心得总结为一本书。
但其实,他书里面的这些精华,早就影响深远。今天咱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好的提问,如何促进你的成功?希望听完之后,大家能有些收获。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伊隆•马斯克,硅谷的钢铁侠,特斯拉的CEO。这个人一直就很能向自己提问,有了答案后就采取新的行动。
在互联网时代刚开启的时候,他就问自己:我要如何利用这个时代机遇?
这个问题促使他连续创办多家公司,最著名的是PayPal;功成名就了,他又开始问自己:我从小的志向就是有生之年看到人类移民外星,现在是时候去实现了吗?然后2002年创办了Space X;
后来呢,马斯克看到电动车这个市场,他就问自己:它能成功吗?有了肯定的答案后,他就把自己的大部分的身家投资了特斯拉。所以我们看:行动和实践,是从不断的提问开始的。
除此之外,学习优质的提问,有着更具体的日常收益。
比如,提问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获得的评价,好的问题能让人看出你的独立思考。
其次提问使人与人,处于不断互动的动态关系中。你刚到一家新公司时,往往就是通过不断的提问来熟悉环境的。优质的提问,能让同事们看到你的进步。然后,提问有助于团队的建设,和搭建公司文化和氛围等,咱们在实际工作中想必都有相关的体会。
栗津恭一郎在教导过很多商业精英以后,也总结出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果一个人每天抛给自己和其他人的,都是一成不变的问题,那么此人的人生也将一成不变。因为同样的困惑,你始终没有解决。
如果你想获得提升和进步,就要从问出有进步的问题开始。因为,新的提问会促成新的行动,而新的行动则会导向进步和成功。那说到这里,我们都了解了优质提问的意义所在。那如何界定优质提问呢?
栗津恭一郎按照两个维度——提问能否引导新的发现,和被问者是否意愿回答,将提问分到了四个象限中,分别归类为轻松提问、沉重提问、劣质提问和优质提问。
那你可能会想到说:优质提问,就是既能引导新的发现,被问者也很愿意回答。如果你的问题不能引导新的发现,但是对方挺乐意答复的,那就属于“轻松提问”。
一个提问是不是属于优质提问,得根据具体上下文背景来判断。同样的问题,你拿去问不同的人,大家不是都愿意回答的;能给每个人的启发,往往也不一样。
举个例子,你问一个程序员,两种新的编程语言优势的比较,那他认真思考后可能会获得新的发现;但是你拿这个问题,去让公司销售人员回答,人家会认为你在找茬。
在明白如何定义不同提问的类型的基础上,咱们可以进一步思索,怎么样把其它类型的提问,变成优质提问。比如说,一个能“促进新发现,但是被问者不想回答的沉重提问,要怎样转变它的表达方式,让别人更愿意思索和回答呢?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能进步为一个优质提问。
接下来,我们从“促进新发现”和“促进回答意愿”两个方面聊一聊,提高问题质量的具体方法。
首先说说“促进新发现”。大家思考一下:提问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问问题本身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在于对事物本质的不断挖掘。更优质的提问,就应该能促使更深层的挖掘。流于表面的问题,是不会带给人新的发现和进步的。
我的一个朋友,在硅谷一家软件公司工作,这段时间他负责带两个新员工,然后很快,就从俩人的提问中发现了不同。
新员工A,写程序遇到困难时,一般就直接问他:公司有没有现有的解决方法和代码?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有的。然后他把现成的代码复制黏贴一下,就完事儿了,遇到新问题再跑来问。
但是新员工B就不一样,他喜欢追着问:公司这么写代码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不采取另一种方式?在获得答案之后,他就对公司的做事风格和思考逻辑熟悉的很快,然后工作也做的越来越顺手和平滑,因为掌握了本质的思考逻辑。
我们训练提问能力时,要注意从这方面下手,多考虑考虑:这个问题,能帮我进一步了解事情的本质吗?这里还有个小建议:咱们知道,事物一般有六要素:地点、时间、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不知道如何针对本质进行提问,可以从这6要素着手。
其次,要获得“新发现”,我们就要多询问“未来”,而不是探究“过去”;问题也要有“开放性”,不要是封闭式,不然人家就用个“是”或“不是”就回答完毕了。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你的主管,针对部门的一个新项目询问你的意见,一个着眼未来并且具备开放性的提问,应该是怎样的呢?
你可以提问主管:“这个项目对我们的未来三年发展有何意义?”或者“它如何跟我们的长期战略计划保持一致?”以此为开头,谈话就能进一步的深入下去。
最后,有一类问的题是针对人的。比如认识新朋友、对应聘者进行面试等等,这时候如果你想获得“新发现”,或者对人有更接近本质的了解。
那么,栗津恭一郎也提到:提问者要注意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目标、价值观和遣词造句。一个人说话的词汇选择,结合他的目标和价值观综合考虑,往往能让你对他有更深入的更本质的解读。
第二步,咱们来谈谈优质提问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让别人有意愿回答”。这个就要求更多的实践练习和技巧了。
首先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问过程如果是面对面的,那么,要时刻注意:保持交换语言之外的信息,比如对方的表情、神态和动作等。如果不是面对面,那就关注对方的遣词造句,以及说话语气。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语言外信息,甚至提供的信息量不比回答问题本身少。举个例子,假如员工工作出了一个差错,而你是他的主管,你问他:以后你打算如何避免这样的差错呢?这个问题肯定会令员工比较尴尬。
但是,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态度来问。第一:直视别人的眼睛,语气诚恳,肩膀和对方保持持平;第二:双手抱胸,面无表情,语气冷淡。那我们想一想:员工面对两种提问态度,对哪一种,他更有意愿回答问题呢?
除了语言外交流,当我们对别人提问时,问题本身应该对别人具有建设性,能帮助对方思考,对方才会更愿意回答。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也会有助于你的问题质量提高。
还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明。当员工工作出了差错,那么在查询错误的过程中,你的提问重点是放在“你怎么把这件事儿搞砸了?”还是,“你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什么以后能用到的经验吗?”,这两种提问的方式,必然会得到不同的回答意愿以及答复内容。选择后一种方式,不仅回答者的意愿更高,而且可能促进新的发现。
此外,在对方给出答复后,作为提问者,一定要给出反馈,哪怕只是简单概括他的观点,这样才会促成双向的互动。如果就是一人问一人答这种单方向的输出,回答者得不到反馈,提问质量就很难一直保持优质的水准。
这就是我们今天介绍的硅谷人物志,栗津恭一郎的“优质提问”技术。他凭借对于提问的钻研,成为诸多高管的导师,和畅销书作者。而作为你,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培养“优质提问”的能力,可能会收获到很多的益处。
咱们之前的讲解中已经举了很多实践中的例子,大家自己还有哪些关于“优质提问”的心得呢?或者,我们今天的解说内容,大家是否有一些感同身受的经历呢?欢迎留言分享!
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见。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