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启示录】亚马逊:找到“不公平优势”,迅速垄断市场

文学出版 硅谷新发现 第38期 2018-01-23 创建 播放:1506

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

今天是我们的创新启示录时间,每期一个案例,为你介绍最顶级科技公司的创新方法论。

我们的生活当中充满了竞争。大家都知道,要靠“优势”和别人竞争。

不过在硅谷这种聪明人遍地的地方,大家有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你要是想赢、想获胜,就要靠你的“不公平优势”。

不公平优势,就是一个别人...

介绍: 你好,我是李攀,欢迎来到硅谷新发现。

今天是我们的创新启示录时间,每期一个案例,为你介绍最顶级科技公司的创新方法论。

我们的生活当中充满了竞争。大家都知道,要靠“优势”和别人竞争。

不过在硅谷这种聪明人遍地的地方,大家有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你要是想赢、想获胜,就要靠你的“不公平优势”。

不公平优势,就是一个别人无法模仿、无法赶超的优势。在硅谷这种地方,公平优势早都变成基本要求了,“不公平优势”才是能够让你立足、能存活下来的根本。

那什么是“公平优势”呢?比如说“努力”就是公平优势,你说你努力,但别人也可以努力,还能比你更努力。这种“别人不太费劲也可以做到的事情”,都是“公平优势”。

把“不公平优势”这种思路运用得最好的公司就是亚马逊了。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在亚马逊上面去搜索某种商品,亚马逊会把你搜的那个商品和它的类似商品做个比较,哪个好评率更高、哪个更便宜。然后你可以横向的比较,做出选择。很多产品都是亚马逊自家牌子的东西卖得最畅销。哎?等等!亚马逊不是个平台吗,怎么自己还有牌子,而且自家牌子还很畅销呢?

这么说吧,如果我让你猜一猜,在亚马逊美国的网站上面,哪种牌子的电池卖得最畅销?

你可能会猜:是不是劲量,又或者说是不是金霸王?这两种在美国的确是最常见的电池,走进五金店一进门,基本上都是这两家的电池。但在亚马逊上面不是。在亚马逊上面,最畅销的是亚马逊自有的品牌AmazonBasics的“亚马逊牌”电池。劲量电池只有一千五百多条评论,而亚马逊的自有品牌电池评论高达一万五千多条!而且基本都是好评。

再比如说HDMI线,“多媒体接口线”,也就是把电脑连接到电视上面的那根线。在亚马逊上面搜索这种商品,评分最高和打分人数最高的双料冠军,就是亚马逊自家品牌的接口线。一万三千五百多条评论,平均分还能达到五分里四点七分的高分,把第二名的一千多条评论甩得非常远。

不仅是电器,就连床单、书包这种产品,亚马逊自家的产品评论往往都是上万,而且评分极高。对于那些不知道买什么牌子的人来说,显然买亚马逊家的牌子更明智,因此销量也就蹭蹭的往上面涨了。

除了亚马逊,你还能想到哪家公司,既生产电池、数据线,又生产湿纸巾、尿不湿,还生产床单、书包,而且这些产品还能卖得特别的好?恐怕没有吧。那亚马逊凭什么能做到这点?就因为它们有自己的“不公平优势”。

亚马逊一开始在卖别人的东西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久而久之就能从自己的数据库里看到各种产品的销量、评论、退货数量等等的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面,亚马逊能够让自己家的产品扬长补短,而别人家的公司可没有这个信息,只能干瞪眼。

你能想象帮宝适跟强生说,“来来来,我给你看看我的销售数据”,不可能吧。但亚马逊就有这个数据。这就是亚马逊的“不公平优势”。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亚马逊这种业界大佬当然可以这么做了。那么,初出茅庐的年轻公司在没有亚马逊这种雄厚实力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也有“不公平优势”呢?当然有可能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家门口附近的录像店,想看什么电影了,到店里租一下,到期把碟还回去,不还就扣钱。美国也有这种店。以前有家公司叫作Blockbuster,B-L-O-C-K-B-U-S-T-E-R,“热门大片”的意思。这家店曾经就是人们想看电影的时候的首选。在超市、市中心之类交通便利的地方,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这家公司在当时可谓是“一统江湖”,它使用数据分析,算出周围居民的人口特征,并以此来决定藏碟的种类。如果附近有很多小孩的家庭,店里边就多放点动画片。

和门口随便一个租碟看电影的小店比起来,这家公司的算法可准确多了,它也因此迅速的成为了行业巨头。2004年是它的巅峰时代,当时它有九千多家店面和六万名员工。Blockbuster太强大了,以至于Netflix刚刚成立的时候,媒体们说Netflix“一文不值”,想挑战Blockbuster简直是“自不量力”。

但大家忽视了一点:Netflix有它自己的“不公平优势”。

第一,Netflix轻资产化,不用像Blockbuster在超市或者市中心那种很贵的地方设点,而是把碟隔天寄到客户家里,客户不出门就可以看电影,对公司来说也省成本;

第二,Netflix选择多,Blockbuster再苦兮兮地根据人口数据调整影碟,也架不住人家线上选择琳琅满目呀!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一点:Netflix早期的收费每张碟才五十美分,而Blockbuster平均每张碟要五刀!Blockbuster也想降价,无奈房租、人工都要支付,实在降不下来。价格差别这么大,大家自然纷纷倒向Netflix了。

这些都是Netflix早期的事了,至于用大数据算出你喜欢看什么、用大数据做自制剧,都是后话了。你看,当初初生牛犊、一穷二白的Netflix,还真就靠自己的“不公平优势”,扳倒了当时的行业巨兽。

除了公司,硅谷的投资人们也在寻找“不公平优势”。创业公司这么多,大家都很拼命的想成功,投资人怎么判断哪家创业公司能存活呢?拼的就是各个团队的“不公平优势”了。

比如“市场规模”这个词,在硅谷的创投圈子里边经常被提起,尤其是投资人们。投资人需要一两个像优步、苹果一样非常成功的极少数,来弥补绝大多数失败的项目,并且还有足够的盈余。所以硅谷的投资者非常强调市场要大。当然了,如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粗暴、显而易见的大市场,比如外卖,投资人也可能不想投,因为这些创意已经有足够多的团队在竞争了。

被誉为硅谷创业之父的保罗•格雷厄姆说,可以找一个目前还不大,但因为某些原因即将变得巨大的市场,并且你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投资人,比别人更早看到这个趋势。等于是提前起跑,这就是“不公平优势”。

相比于”提前起跑“,另一位硅谷大佬彼得•蒂尔建议投资者找到小市场,把这个小市场迅速垄断,然后再随市场发展而发展。不用最先进入市场,但是要有垄断的实力。垄断说白了,不也是不公平优势嘛!所以你看,两位大佬观点不完全一致,但是都在强调一件事情:要找不公平优势。

不论是公司还是对个人,要想知道怎么用“不公平优势”,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不公平优势”。不少公司在介绍自己的时候,经常会强调以下的优点:

“我们的产品有某种功能”;
“我们对这个事情非常的有激情”;
“我们把客户放在首位”;
“我们的团队有三位PhD”;
等等....

这些都不是不公平优势!再强调一遍:刚才我们提到的,是优势吗?是的!但都不是“不公平优势”。

你说你的产品有某种功能,别的产品看到你这个功能好,也能加上去,那你的这个优势还是优势吗?你说你对自己做的事情充满激情,我还没听到哪家公司说,“我们做这个事儿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没什么激情”。所以这些都不是“不公平优势”。

像刚才我们说的亚马逊,他们就有先发优势和数据优势。别的公司再努力,也赶不上他们的先发优势;他们的竞争对手再努力市场调研,也拿不到亚马逊所有的数据。

这个方法除了对企业有用,个人也可以用。你比如说,年轻人在选择职业生涯的时候,不妨好好问问自己:什么才是自己的“不公平优势”?你说“我大学的时候组织过社团活动”,对不起,不少人都组织社团活动,这不是你的不公平优势。但如果你说,我组织社团活动的时候,认识了一批人,这些人都很信任我,对我评价很高,这就是你的不公平优势了。

对职场中人也是一样,大家都想升职加薪,那就要问问自己的“不公平优势”是什么。

你说我有五年工作经历,给我升职吧。这不是你的不公平优势,你隔壁桌的老张都三十年工作经历了。但如果你说,我工作了五年,对这个行业理解非常深,我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新趋势,我能发现别人没发现的新问题,这就是你的“不公平优势”了。当然了,不是每个岗位都需要它的员工有“不公平优势”的,看你怎么自我定位。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这期节目,和大家分享了“不公平优势”这个概念。我们在遇到竞争的时候,要问问自己,我的产品、我的团队,或者我自己不公平优势到底是什么。不过其实换个角度,如果你觉得别人比你在哪方面有优势,只要那个优势不是他的不公平优势,你完全也可以学过来啊。

那么大家觉得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有哪些“不公平优势”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呢?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

好了,本期节目我们先聊到这里,下期见!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