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史上四大安魂曲 | 莫扎特/威尔第/福雷/布拉姆斯
安魂曲(Requiem)也称安魂弥撒(Requiem Mass),是天主教会用作祭奠仪式的合唱套曲,其名因唱词以“ Requiem Aeternam”(永恒的安息)开头而得。莫扎特...
介绍:
史上四大安魂曲 | 莫扎特/威尔第/福雷/布拉姆斯
安魂曲(Requiem)也称安魂弥撒(Requiem Mass),是天主教会用作祭奠仪式的合唱套曲,其名因唱词以“ Requiem Aeternam”(永恒的安息)开头而得。莫扎特《D小调安魂弥撒曲》,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威尔第《安魂弥撒》和福雷这部《安魂曲》,被称为四大安魂曲。
1.莫扎特
《D小调安魂弥撒曲》,作品号K. 626,或简称《D小调安魂曲》,是莫扎特创作的一套安魂曲,亦是他最后的作品之一,写于1791年。
莫扎特最后的作品,在他去世时尚未完成,已经引起了很多猜测。莫扎特(Mozart)在拿到丰厚的报酬来写这首歌之后,就以津津乐道的方式开始了这项工作,直到病重。他开始将此乐曲视为自己去世的安魂曲,自己完成了第一部分,并留下了草稿和说明来完成其余的音乐。
2.威尔第
《安魂弥撒曲》是朱塞佩·威尔第为四位独奏者,双合唱团和交响乐团举办的天主教葬礼的音乐演出。它是为纪念威尔第钦佩的意大利诗人和小说家亚历山达罗·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而创作的。第一次演出于1874年5月22日在米兰的圣马可教堂举行,标志着曼佐尼(Manzoni)去世一周年。
3.福雷
《安魂曲》福雷认为宗教音乐权利简朴清纯,他的这部作品是个很好的注脚。福雷放弃了表现末日审判冲突激烈的《末日经》(Dies Irae),只是在《拯救我》中用少量篇幅简单带部。并且,福雷在曲末增加了抒情的《天堂经》(在天堂中。)。整部作品风格非常统一,充满了悲哀和慈爱,而完全没有末日审判的阴沉恐怖。当属,则是在听到第五章Agnus Die而能够感动的。《羔羊经》用弦乐奏出温暖安详的主题,然后合唱唱队唱出“上帝的羔羊”,让我有如被圣洁的光芒所笼罩。接下来的利比拉我和天堂里的一气呵成,延续发展了这种圣洁的温暖感。
4.布拉姆斯
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在安魂曲音乐中的特殊的地位,在于它不但是以德语演唱的(“德意志”在此有“德语的”及“德国的”双重意义)、唱词摆脱了传统的拉丁语经文的规范,而且精神上更富于人性,从天主教的神性转向自马丁·路德以来在德国兴起的新教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是“德国的”)。勃拉姆斯是从1857年开始创作《德意志安魂曲》的、那年他才24岁。到1861年,安魂曲已经写了四个乐章。1865至1866年间…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