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种魔法大乐团(英语:Yellow Magic Orchestra,简称YMO),是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细野晴臣以及高桥幸宏所组建的前卫时髦电子合成乐团。该乐团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早期对迷幻浩室和电子合成运动有着开创式的世界影响,另类前卫时尚风格也令人侧目却大受欢迎。1980年代在日本武道馆举行演唱会,数万乐迷座无虚席。散开前并发行一部音乐录影带影片;1984年12月21号发行了封印4LP专辑及纪念写真集[sealed]之后分别专注于个人音乐表演生涯;1993年曾以[非YMO]发行专辑后又个别发展;2007年于富士山顶重逢演唱并为日本啤酒拍摄广告。
细野晴臣(电贝司、合成器)
细野在参加了乐队April Fool、Happy End和Tin Pan Alley之后加入了YMO,是YMO的队长和制作人,提出了YMO使用合成器和电脑进行制作的音乐风格。细野对宗教、民俗学和神秘主义都很有兴趣,这些对于YMO的音乐也有一定影响。在演出时,细野大部分时间担任贝斯手,有时也根据曲目需要以合成器代替贝斯进行演奏。在YMO散开(1983年第一次解散)之后的细野,在演出中采用了多种曲风特别是氛围音乐和电子音乐。
高桥幸宏(爵士鼓、主唱)
高桥在参加了乐队Sadistic Mika Band、sadistics之后加入了YMO。而且,在演出中高桥以在敲鼓的同时担当乐队的主唱为特色。因为高桥同时兼具时装设计师的身份,因而负责了YMO在演出时的舞台服装。YMO散开之后,高桥在个人身份进行演艺活动的同时,和许多音乐家进行了合作和制作。Sadistic Mika Band时代的高桥,随乐队前往伦敦作为Roxy Music的暖场乐队进行了演出。是YMO组成时,唯一一位有海外演出经验的成员。
坂本龙一(电子琴)
坂本在作为录音师(参加了大滝咏一和山下达郎的专辑制作)进行演艺活动之后加入了YMO。除了演出,坂本龙一和松武秀树一起负责了YMO的录音和乐曲的创作,并且一手操办了YMO在演出时乐曲的编曲工作。YMO散开后,坂本以个人身份进行演艺活动,并且在电影配乐方面取得了成功。坂本从小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研究所。有“教授”的爱称,这个爱称来自于坂本在大学院生时期高桥幸宏的调侃。
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名字来自于细野晴臣在70年代后期主导的“Yellow Magic”概念。这一种既不是白魔法(象征善),也不是黑魔法(象征恶),全是黄色人种创作的电子合成乐。按以人种来诠释音乐魔法的说法来讲即为“黄种神奇”(Yellow Magic)。细野在YMO之外也使用过“Yellow Magic”的说法,在Tin Pan Alley中的曲子“Yellow Magic Carnival”以及在细野的专辑‘はらいそ’的作者署名“Harry细野和Yellow Magic乐队”。另外,细野为坂本龙一的专辑‘千のナイフ’所写的撰稿文中也有“Yellow Magic”的描述。
作为80年代初兴起的新浪潮/铁克诺运动中众多乐团之一,YMO以使用电脑和合成器进行创作的崭新的音乐风格,从1978年组团开始到1983年“散开”(YMO在第一次解散时的演出)的五年间席卷全日本。在这期间YMO也在欧美发行了专辑并且举办了巡回演出,使得YMO在欧美范围内也成为了颇具影响力的音乐人。YMO在1983年的“散开”后经历了1993年的“再生”(YMO第一次重组演出)和2007年的第二次重组。
在当时,使用电脑和合成器制作音乐的有德国著名的电子乐队发电厂乐团,以这种方式进行音乐制作是很特别的。在这样的时空下出现的YMO,在当时的日本受到极大的欢迎与注意。而在1978年,随着YMO的组成;发电厂乐团的专辑《The Man-Machine》的发行以及也使用合成器进行音乐创作的DEVO专辑《Q:Are We Not Men? A:We Are Devo!》(日本发售版本译作:颓廃的美学论)的发售,1978年也被一些电子乐迷称为“Techno元年”。 YMO对英、美等国家的音乐界也产生了影响,如“U・T”(收录于专辑《BGM》)、“RIOT IN LAGOS”等,被后来的英美音乐界定位为Trance音乐、铁克诺乐的始祖。
前卫时尚也是YMO的特色之一。在年轻人中引发一股潮流;特别是在初期的专辑封面和现场演出时三位成员所穿着的红色人民服(根据高桥的设计,这是一款基于革命军的时装,因为形状和中国的人民服极为相似),以及将鬓角剃的干净俐落被称为“techno头”的不对称发型也是源于对YMO成员发型的效仿。 另外,YMO在演出时通过声码器和台下进行互动的方式也很出名。在YMO发行的现场专辑中可以听到这种声码器互动。
【初期】 组成 ~ 世界巡演
在YMO组成之前,细野晴臣有构想过和作为鼓手的林立夫以及作为歌手的Mana一起组成一个翻唱他自己之前的作品“Yellow Magic Carnival”的组合。然而这个构想并没有真正实现(后来Mana自己曾经翻唱过“Yellow Magic Carnival”),细野进而计划通过他和林立夫以及佐藤博的组合翻唱Martin Denny的作品“Fire Cracker”,然而这个构想也由于佐藤的赴美而再次流产。
1978年2月19日,在为细野的个人专辑‘はらいそ’中收录的“ファム・ファタール”进行录音时,细野晴臣、坂本龙一和高桥幸宏三个人第一次聚在一起。
在此之前,细野和坂本在1975年,为大泷咏一的“福生ストラット Part II”录音时就有过碰面。在1976年Tin Pan Alley的巡演中,细野还邀请坂本担任过乐队的伴奏嘉宾。另一方面,细野和高桥两个人是学生时代就已结识的旧友。而在音乐上,他们之前的唯一一次合作是在高桥的乐队Sadistic Mika Band在1975年日本摇滚音乐节演出时,细野代替小原礼参与了Sadistic Mika Band的演出。
三人第一次相聚,细野将坂本和高桥邀到自宅,三个人围在被炉边,边吃烤饭团(也有吃“鲣鱼饭团”或“蜜柑”的说法)边聊天。细野向其他两个人描述了新组合的概念,这个概念立即得到了坂本和高桥的赞同,YMO也由此诞生。当时,细野给两人看了他写的一个纸头:“把Martin Denny的‘Fire Cracker’用合成器以Electronic·Chunky·Disco曲风重新编曲,这单曲在世界上能卖400万张”。
乐团的成员决定之后,三个人也有让横尾忠则加入YMO的设想。但实际上,当细野在一次记者会上将这种想法告诉横尾时,横尾却不知为何以“不想加入”回绝了细野。作为初期的YMO标志的燕尾服,甚至也准备了4套,然而最后横尾却没有成为YMO的一员。
之后,在YMO结成之前就和坂本私交甚笃的合成器专家松武秀树,被以客座伴奏的身份邀入YMO,他也一手操办了之后成为YMO特色的合成器自动演奏。
YMO结成之后的一段时间,三位成员也以其他形式进行着自己的演艺活动。坂本和渡边香津美一起结成了二人组“KYLYN”,并且举行了“カクトウギ・セッション”演唱会(高桥幸宏和矢野显子也于此进行过演出)。而高桥直到1979年6月都一直是Sadistics的成员。初期的YMO在新宿的许多爵士系LiveHouse,如“六本木ピット・イン”等,以YMO以外的名义作为客座嘉宾参与过矢野显子的演出。另外三人还在“KYLYN”和“カクトウギ・セッション”的演出中演奏过YMO的作品并且一起参与了坂本的“千のナイフ发行纪念演出”。
1978年9月,以松武秀树为客座伴奏,YMO在日本乐器池袋店东Shop举行了首场演出。
1978年11月25日,YMO的出道专辑“Yellow Magic Orchestra”由Alfa Record正式发行。同年秋,Alfa Record与来自美国的唱片公司A&M Record成立了合作关系,12月3日-10日在纪伊国屋HALL举行的演出中YMO受到了当时访日的A&M副社长Tommy LiPuma的关注,由此也敲定了YMO在美国出道的事情,在之后发行的现场专辑“LIVE AT 纪伊国屋HALL 1978”附带的小册子中YMO也说明了此前决定即将在美国发行专辑的事情。
1979年5月30日,YMO的出道专辑在按照Tommy的建议混音之后以“Yellow Magic Orchestra (美国版)”的形式由A&M下属的Tommy个人厂牌Horizon Record正式发售。混音由细野和美国著名的录音师Al Schmitt合作完成。专辑的美国版在7月25日在日本开始发售(Oricon榜最高排名第20名)。与之前的日本版不同的是,坂本创作的无人声作品“东风”不仅更名为“Yellow Magic”而且加入了吉田美奈子的人声。1979年8月2日 - 8月4日YMO前往洛杉矶在GREEK THEATER作为The Tubes的暖场乐队进行演出(这是乐团的首次出国演出)。虽然是暖场乐队,但是演出之后全场观众起立要求乐团返场,这次演出使乐团受到了极高的赞誉。8月6日乐团又举行了专场演出,从此之后YMO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9月25日,双碟专辑‘SOLID STATE SURVIVOR’发售(当时,在美国发行之前因为之前合作的厂牌Horizon Record倒闭,所以原版专辑并没有发售)。专辑在Oricon榜最高排名第1名,专辑销量超过百万张,YMO的影响力也由此渗透到各个年龄层。专辑收录的作品“TECHNOPOLIS”和“Rydeen雷电”也成为了YMO的代表作。10月初,YMO名为“Trance・Atlantic・Tour”的世界巡演从伦敦开始。巡演中,日本国内媒体对演出投入了极高的关注度,各电视台电台相继推出针对这次演出的特别节目。他们不刻意讨好观众而专注寡言的演出以及他们所穿的类似红色人民服的舞台装扮等独特前卫的风格也使他们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回国时掀起了YMO热潮,拥有国际名声在外的YMO,在日本也因此以一种“逆输入”的形式人气暴涨。
【中期】 前卫的作品‘BGM’和‘TECHNODELIC’
【后期】“君に、胸キュン。” ~“散开”[编辑]
【 再生】
2000年代
2010年 - 现在
单曲
"Firecracker" (1978, Japan;1979, US, UK)
"Yellow Magic (Tong Poo)" (1978, Japan; 1979, UK) (东风)
"Computer Game" (1979) UK No. 17,US No. 60
"Cosmic Surfin" (1979, US)
"La Femme Chinoise" (1979, Europe)
"Technopolis" (1979, Japan) – Japan No. 9(电音都市)
"Rydeen" (1980, Japan; 1982, UK) – Japan No. 15 (雷电)
"Behind the Mask" (1979, US; 1980, UK, Italy) (Lyrics: Chris Mosdell) (面具之后)
"Nice Age" (1980, UK, Netherlands) (Lyrics: Chris Mosdell)
"Tighten Up (Japanese Gentlemen Stand Up Please)" Japan No. 43
"Cue" (1981, Japan, US)
"Mass" (1981, Japan)
"Taiso" (1982, Australia, Japan) (体操)
"Pure Jam" (1982, Spain)
"Kimi ni Mune Kyun" (1983, Japan) – Japan No. 2 君に、胸キュン。 (因为你、而心动)
"The Spirit of Techno / Kageki na Shukujo" (1983, Japan)[113] – Japan No. 15
"Ishin Denshin (You've Got To Help Yourself)" (1983, Japan) – Japan No. 23 (以心电信)
"Every Time I Look Around (I Hear The Madmen Call)" (1983)
专辑
1978 Yellow Magic Orchestra (黄种魔法楽団)
1979 Solid State Survivor
1980 Public Pressure (公的抑压)
1980 ×∞ Multiplies (a.k.a. Zoshoku)(増殖)
1981 BGM
1981 Technodelic
1983 Naughty Boys
1983 Naughty Boys -Instrumental
1983 Service
1984 After Service (售后服务)
1984 Sealed (封印)
1993 Technodon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