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
袁中平 古琴曲集(四)
序
周朝以前即有「弦歌」的形式,如:《尚书.益稷》记载:「抟拊琴瑟以咏」。《琴史.声歌》中曾提到:「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又说:「子夏弹琴以歌先王之道」。《论语.阳货》记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其中无论是风、雅、颂都是可以用咏唱的。使用琴为伴奏边弹...
风雅
袁中平 古琴曲集(四)
序
周朝以前即有「弦歌」的形式,如:《尚书.益稷》记载:「抟拊琴瑟以咏」。《琴史.声歌》中曾提到:「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又说:「子夏弹琴以歌先王之道」。《论语.阳货》记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其中无论是风、雅、颂都是可以用咏唱的。使用琴为伴奏边弹边唱,称之为「琴歌」。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相和歌、隋唐时代的清乐,琴都是伴奏乐器之一,或称为「弦歌」。虽然目前所见最早的琴歌是宋姜夔所作「古怨」,但是在东汉蔡邕《琴操》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都收集了大量古琴歌词,可惜曲谱没有流传下来。其后琴歌散见于明清以来的各琴谱中。抚琴而歌的这种形式是由来已久,并创造了琴文化当中不可或缺,完整表达以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情感与美善。
此辑命名《风雅》,「风」意指民间诗歌词曲之意,「雅」是表达楷则标准之意,亦可视为初习琴歌者所备。每曲之前口述说明曲意内容,或先演奏一遍,或奏唱同步,以敬备详考。
己亥上元节 袁中平 识
中道琴
袁中平先生谨依传统古法精斲、监制。孙枝准量,徽轸发彩。形体宽博爽健,材古质坚透润,造型简约,曲线优美。虽为新斲,出声高古。历久愈清奇古润,净匀透芳。漆艺精炼,工序考究完备。色泽隐敛透润,涵光彩照。手感深浅恰当,运指无滞。散、泛、按三声相和,上、中、下三准均衡,音色和谐寓润于苍穹,有穿神之魄,体清而心远。琴身背面刻有「中道」印记,以资证明。
清明丝弦
「中道琴」使用之琴弦为「清明丝弦」。
自清以降制弦式微,造弦之法多有失传,近半世纪琴弦更多以钢弦替代,八音中之丝声或亡,坊间或有丝弦出现于世,优劣混杂,价高难寻。
为恢复传统华夏元音,承先启后,发扬琴道,袁中平先生寻觅到目前丝质之至纯至优者,结合前人制作之经验,以传统工序多次严格试作研究,终达到目前至佳至善之质量。无论其散、泛、按、走等音,均通透紧润,实远清明,手感舒适,运行无碍,如手下无弦之感。琴友间赞此为真冰弦者哉!弦之至高至上为「清明响彻」是以『清明琴弦』为名。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