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东「声命」系列之~人间世·音乐肖像

歌手:孔祥东

发行时间:2021-11-23

发行公司: 磐时唱片

专辑介绍: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著名钢琴家孔祥东一直都在用各种形式用音乐向逆行者致敬。机缘巧合在2020年3月孔祥东和上海纪实人文频道展开合作,用音乐向“逆行者”致敬,孔祥东想用他独创的音乐创意、即兴创作形式生发出这些援鄂医务人员的情感力量,在艺术中找到一个出口,抚慰和疗愈他们的心灵。

于是,纪实人文...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著名钢琴家孔祥东一直都在用各种形式用音乐向逆行者致敬。机缘巧合在2020年3月孔祥东和上海纪实人文频道展开合作,用音乐向“逆行者”致敬,孔祥东想用他独创的音乐创意、即兴创作形式生发出这些援鄂医务人员的情感力量,在艺术中找到一个出口,抚慰和疗愈他们的心灵。

于是,纪实人文频道邀请到了30位上海援鄂医护人员来参与到这个“音乐肖像”跨界活动的现场。三天中,孔祥东先生用他独创的音乐创意,并与著名青年摄影师郭一先生的肖像拍摄做结合,为这些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们创作专属于他们自己的乐曲和肖像照,呈现出了完整的生命之歌。

音乐家孔祥东说:“音乐的’乐’,繁体字即为“乐”,而它是’药’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是良药。”他让每一位医护人员在琴键上随机按下四个音(两个黑键两个白键),随即他便能根据这四个音,创作出一首完整的曲子来。每一段即兴乐曲演奏完,都会有一个情不自禁的拥抱。虽然此前是陌生人,但音乐好像有魔力,短短几分钟,就把人拉得很近。

摄影师郭一说:“每一双眼睛背后,都是一个故事;而镜头与光影则能结构出人的心中之光。”在孔祥东用黑白琴键创作出一首首音乐之后,郭一便用黑白影像,去捕捉一张张纯粹的脸庞。摄影棚就搭建在钢琴旁,一张黑幕,两盏灯,一束光打在被拍摄者脸上。他说,他的灵感来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莎翁的诗对我来说,就像一道光。人的存在,就是光的明暗交界线。在这个拍摄项目中,医护人员就像游走在这条线两端的人,他们勇敢地走进黑暗中去,就是为了给我们光明。”而镜头中,他们有的眼神坚定,有的包含沉思,有的隐藏着痛苦。郭一不去干扰,只用镜头忠实记录。

在现场,郭一一边拍照,一边听着孔祥东前一刻创作的“音乐肖像”录音回放。弥漫在整个空间的音乐,也是他拍摄的一部分。“这是音乐和摄影的碰撞,我所定格的瞬间,是音乐的一种延续。”

看的是肖像,听的是音乐,想的是援鄂的生命情怀,三种可视图像与不可视图像,可听声音和不可听声音,可相遇的人与不可相遇的人,正像孔祥东与郭一合作时的理想:音乐是摄影的抽象呈现,摄影是音乐的具像展示。音乐与光影间所具有的人性之光芒在这样的空间中被聚集了起来。

而这,即是全球目前绝无仅有的一次抗疫题材的两种艺术的碰撞和合作,也是对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医护人员们,最好的诠释。

1、“4分20秒的琴声,象是为武汉那段时光画上句点,更象是人生新篇章的起点。通过音乐,我重新认识、审视自己;

镜头‘咔嚓’定格的瞬间,极致的黑与炫目的光交相辉映,我看到黑白交错的光影里的自己……

医务工作者象是站在黑暗与光明之间的人,站在生与死交界处的我们,通过自己的信念、力量共同托举黎明前的太阳。”

———戴倩(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士)

2、“曲子由一段静谧悠扬的前奏拉开序幕,仿佛置身于茂密竹林之中,满山遍野的竹子郁郁葱葱,随风摇曳,竹影婆娑。竹林深处神秘莫测,阳光透过云层照射着此处,好似披上了金色的薄纱,令人神往,想要一探究竟。

曲子由慢转快,那是我在向竹林深处前行,即使前方的道路曲折,我也在慢慢摸索,坚定有力地一步步踩在泥泞之上,直到我来到终点,面前不过是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而已。

曲子再次由快转慢,回到舒缓,面对眼前之景,我终于释怀,我所追求的不过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悠然清静和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其乐自得,如此而已。

在浮华的岁月里安之若素,在寂静的流年里人淡如菊,在苍茫的浮尘中素心如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固守心中那片净土,那片苍翠的竹林,以一种优雅自适的心态荣辱不惊,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查琼芳(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医生组医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呼吸科主治医师)

3、“在那段特别的钢琴曲中,我听到了使命感,如同每次分享,让我感怀、流泪,也激励我、我们不断向前,向前。

感谢我的队员,我的战友!”

———朱畴文(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领队、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

4、“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我的岗位,虽然每天都会面对一些棘手的难题,但是只要努力,一定能克服难关抵达胜利的彼岸!”

———毛青(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5、“当孔祥东老师用我随意弹奏的四个音符起调,美妙的音符如潺潺的流水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和我的战友一起聆听,在武汉的日子便又浮现在眼前:经历过的伤心、无助、感动、欢欣一幕幕串联在眼前,和着琴声,有如电影,有如梦境。

画面在延伸,我经历的人生便也似乎契合在这琴声中:主体安静,有时波澜,又归于平静。孔老师说,每个人都有一首属于自己命运的曲子,我不知道眼前的这首是否会贴合我的一生,但我想我会用自己今后走的每一步去丰富它的内涵。

郭一老师的黑白照相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黑白是最基本的光影,去除了繁复的色彩,人像细微的表情更加跃然于屏幕上。那一道聚焦于眼睛的光亮仿佛穿透了厚墙,照出了每个人心灵中的那份悸动。”

———葛恒(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6、“音乐徐徐响起时,将我带入了武汉这段岁月,在驻地,我们过了好多个生日,每个生日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悟。

生命就好像这段旋律,再艰难困苦的岁月都有过去的时候。守住这份信念,走过困苦,留下的是坚定与勇敢。”

———奚慧琴(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护理部副主任)

7、“孔老师把一个个音符谱写成了一篇篇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又具象地转化为在武汉的点点滴滴:初到武汉时的紧张和不安;工作时的繁忙和辛苦;治愈患者时的开心和满足;离开武汉前的惜别与不舍......

孔老师的音乐像一条潺潺的小溪,串联起我的援鄂经历,在我的脑海和心田里不断奔流,激荡起回忆的点点浪花。”

———高琛妮(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主治医师)

8、“沉浸在音乐中时,脑海中反复闪回的是一幕幕一往而前的义无反顾和坚定,有对未知疾病小心尝试的谨慎和队友间反复讨论的来来往往,有面对困难的果断选择,有队友间的无条件信任和同舟共济情,有卸下任务的轻松,也有回归平常湮没于人群中的释然。

一曲终了,仿佛重历一次战疫。

心里“看到”的始终是一个个前行的背影,一直向前走,走着走着,慢慢就有了变化,在回旋中慢慢沉淀。这份历练和体验,改变每一个与之接触者。

拍摄照片时,再回想武汉重症患者,仍然难免悲悯之心。但共同熬过至黑一刻后,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俞海瑾(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9、“在拍摄黑白影像时,刚踏进武汉这座空城的场景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夜幕降临,飞机降落,联络员老师的一声“大家请换上N95口罩”使这场战斗拉开了帷幕。空荡的机场仅有我们一支医疗队,联络员老师的又一声“请不要触碰机场内任何物品”让整个队伍更加鸦雀无声,只剩一个个清晰的脚步声。

队伍很快集合完毕,整齐地登上从机场到驻地酒店的大巴。一路上,各条宽窄马路上空无一人,连汽车都很少见,只有高楼大厦上亮着“武汉加油”之类的标语激发着人们内心的斗志、鼓舞着我们的士气。

听到为自己弹奏的音乐时,它似乎完美地诠释了我整个援鄂的历程。

我看到了还来不及救治就戛然而止的生命,看过了年迈、身体状况又差的危重患者坚强地挺过来。

经历的点点滴滴让我瞬间成长起来,更勇敢积极地面对生活。”

———曹婧(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士)

10、“忽高忽低,抑扬顿挫的琴声中,援鄂的六十五个日子历历在目,从出发时的寒冬刺骨到回来时金银潭医院的紫藤花开,这期间的迷茫,焦虑,疲惫……到现在的欣慰和喜悦。更让我想到了出发前‘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誓言。

而今,山河犹在,如我所愿。"

———董秋华(上海市第二批增补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主管护师)

11、“听到孔老师的钢琴音乐,我仿佛回到了在武汉的那段日子,从最初的不知前方道路的紧张,到期间对家人的思念,再到最后回家的兴奋与快乐……

通过音乐,往事历历在目,像走马观花一般在我眼前浮现,这段经历与众不同,我将深深铭记在心。”

———武瑞秋(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士)

12、“听到孔老师那段钢琴曲仿佛又想起了驰援武汉的那段日子。

我们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谓。每一个瑞金人,都贡献着自己的智慧。我们的每一点闪光,都在汇聚成胜利的希望。没有冬天不会过去,没有春天不会到来,那将是一个无需口罩的春天,那将是一个拨云见日的明天。

郭一老师给我拍的这张照片感觉是期盼是希望。总有一束光把黑夜点亮,4.26万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把沉睡的武汉再次点亮,把它唤醒。希望疫情过后人们的生活越来愈好。愿山河无恙,人间皆欢!”

———王蕾(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肾脏内科护师)

13、“伴随着孔祥东先生为我弹奏的钢琴曲,

思绪回到了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南四病区;

凝视着郭一先生的相机镜头,

仿佛重现了2月7日的那个上午…”

———陆庆红(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 护理部副主任)

14、沈勤兰(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 主管护师)

15、“在听孔老师弹奏音乐时,记忆不知不觉拉回到了2月初,那时的我怀着复杂交织的心情踏上了支援武汉的航班。从报名到武汉,我从开始的迷茫、犹豫,到现在的坚定和自豪。

感谢一直以来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朋友、老师和同学。

这是一次难忘的,宝贵的经历。与其说是我去援助武汉,不如说是武汉给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美丽的武汉,可爱的人儿,感谢与你们相遇。”

———印敏(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内分泌科护士)

16、“在这一次的音乐肖像活动中,很荣幸可以和两位艺术家近距离接触,不得不感叹艺术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简单的四个音符,孔老师便能为我演奏一首现场定制私人曲目。更神奇之处在于,整首曲子与我个人的性格十分贴切,也让我回想起当初抗疫报名之初那个热血的自己,还有这段我永远无法忘却的经历。

郭老师将光与影巧妙结合,捕捉到我自己都不曾发现的细节,犹如正在与看照片的他进行着心灵的交谈。”

——李依(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泌尿科护士)

17、“听着孔祥东老师为我创作的钢琴曲,我想到了出发时的情景:心里有种万马奔腾,勇往向前的冲劲,也有离别家人朋友同事的那种不舍。

但是责任大于一切,所以义无反顾地踏上去武汉的绿皮火车,无悔、无怨。

那时我就是一名战士,做好一切准备,只为去第一战线和病魔作斗争……”

———黄晓莉(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护士长)

18、“那天下午参加音乐肖像活动,害怕去医院上夜班迟到,有点急,听得有点心不在焉。但当听到孔老师为我弹奏的音乐时,我的世界一下子安静了。在听到后半段时,震撼到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随着音乐,我想到了2月6日23点46分接到护士长通知第二天出发武汉时的恐慌和无助!

不能跟家人说我要第二天要支援武汉,这大半夜如果跟家人讲,他们都会失眠!

我会保护好自己幺?

我能完成交给我的任务吗?

我能不拖同事后腿幺?越想越清醒,迅速起床整理行李,那一晚是个无眠之夜。

援鄂回来已经两个多月,这首独一无二的音乐又让我在脑海中浮现武汉度过的55个日日夜夜。

结束时,孔老师那个有力而又温暖的拥抱,再一次让我这个贵州女孩热泪盈眶。

而郭一小哥哥,将这一刻定格了下来。听着音乐,注视着电脑上照片,我明白:过往不该遗忘,但要学会释怀。

要放下过去,才能腾出双手拥抱未来!”

———杨兴艳(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士)

19、“音乐肖像活动提供的钢琴大师即兴的演奏,对我们每位在现场聆听的援鄂队员都是深深的触动和震撼。

动听曼妙的旋律既是对我们“武汉经历”的心理抚慰,也是对我们‘心路历程’的美好投射。

所有队员都会为这音乐的力量和武汉的一个个奇迹而动容!”

———罗哲(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20、“'两个白键,两个黑键',一首由孔祥东老师私人订制、即兴发挥的曲子以及一张黑白肖像照,深深打动了我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同样打动我的,是出征时,当国歌奏起,让原以为坚强的我不再假装坚强。

没有生而英雄,只有选择无畏,作为一名党员青年,我为能够在这场战“疫”中贡献一份力量感到自豪。”

———叶佳琪(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党委宣传处宣传主管)

21、“有幸结识孔祥东和郭一先生,每每闭上双眼聆听孔老师创作的音乐,都会使我回忆起在江城数十个不眠之夜。

那些时刻的焦虑孤独,担心害怕都是真实的,而音乐带来的疗愈更是有效的,当时也是需要这些纯音乐来释怀放松自我的。

希望可以通过音乐肖像的公益活动给更多热爱人生感悟音乐的朋友们传递正能量!”

———潘婧莹(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主管护师)

22、“当听到孔祥东老师先磅礴而后宁静的音乐,我想起了在武汉写下的那些文字:

‘说好牵手在这个冬天/看不到你纯真的脸/我们用掉多少时间/让光阴留在那一瞬间/我懂你的字典 咫尺之间/却只能远远看你一眼/你想看的白云蓝天/我说并不久远/等夏天等秋天等到明天/不再让泪水朦胧了双眼/你知道我的心愿 想要你平安/想和你一起看尽雾海流岚/在爱面前需要什么语言/走过的路就是永远/看红旗招展 看白衣翩翩/看春花身畔 一笑嫣然/岁月知道我们的改变 一路向前’

让音乐伴随我们,等风雨经过,等爱和希望创造美好。”

———李佳(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风湿科主治医师)

23、“有幸听到孔祥东老师现场演奏的音乐,开头舒缓的音乐让我瞬间回到之前去过的武汉,樱花四散,满城春色,是印象中完美的江城。

所幸不辱使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救治了一批又一批患者,最后我所在的雷神山医院也顺利关舱闭院!整场曲子的尾声趋于平缓宁静,就像我此刻的感想,相信经历过狂风暴雨,等待武汉的将会是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吕明明(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

24、“音乐肖像活动中,在听到为自己弹奏的音乐时,在拍摄自己的黑白影像时,我想到了疫情期间的种种感人故事,以及对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的畅想。”

———傅佳顺(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 重症医学科护士)

25、“听到那段专门弹奏的音乐,心中有感而发:旋律音符从原点而来,不断挪进,不断变化,最后回到原点,却又与原点有所区别。

回想起来万事万物又皆是如此,从原点而来回到原点而去,仔细观察品味却多少有了些变化。

这次抗疫也是如此,我们为守护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去,如今一切又重回美好。”

———袁宸桢(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宣传员)

26、“当音符开始跳动的时候,闭上眼睛,慢慢品味那属于自己的音乐——

那里有着我的梦想,跳动着我火热的青春,怀揣着我橄榄绿的情怀,盛着小汤山病房里滋生的对生命的敬畏与领悟,捧着四川救灾现场的那颗不知如何安放的悲悯的心,带着一个个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涌现着冰天雪地的武汉里我们的挥汗如雨,闪耀着我们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一步一脚印的咬牙坚守,充满着我们对胜利的渴望与坚定的信心,还有武汉解封时脸上那激动的泪水......

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其实,那眼神会告诉你这一切。”

———李晓静(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 护理部主任)

27、“听到孔老师为自己弹奏的音乐时,想起了在武汉的抗疫历程:

六号晚上十点多接到的电话通知,第二天早上带着行李就和往常上班一样,开车去了单位集合。没有让妈妈送我,因为我知道,她一定是万分的不舍和担心。

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后每天陪伴我的,是厚重的防护服和压得鼻梁生疼的护目镜,因为缺氧和闷热,又需要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繁重的工作,每天都会抱着冰袋来给自己降温。

可当我每天睁开眼睛,新闻上新确诊的患者数不断减少,出院人数不断增加,便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黄慧(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士长)

28、“当听到孔祥东老师为我弹奏即兴创作的曲子时,过往的经历又一幕幕呈现在眼前——从寒冬到暖春,从暂停到重启,从黑暗到光明,我们始终发扬复旦中山精神,一切为了病人。

在郭一老师为我拍摄肖像的时候,我正听着孔老师弹奏的曲子,我始终坚信自己初心未变,使命在肩。

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只要你一直向前走,天总会亮。”

———孙丽骏(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肝脏外科护士长助理)

29、吴文娟(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 老年病科护师)

30、“在音乐肖像的活动中,孔祥东老师让我们随自己的心境,按下钢琴上的四个音符,这四个音符在他神奇的双手下幻化成了9分钟的美妙乐章。这让初次接触钢琴的我倍感神奇,每一个音符都直击我心。

人们都说医生护士的双手是拯救生命的手,而今日我觉得钢琴家的手是创造“生命”的手。前者的手是从身体上给人类带来健康和快乐,后者的手是从精神上给人类带来幸福和愉悦。

两者没有孰高孰低,都是人类的良药。”

————施伟雄(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重症医学科护师)

包含歌曲列表

30首歌
加载中...

Ta的其他热门专辑 全部>

网易云音乐多端下载

同步歌单,随时畅听好音乐

用户wiki

补充或修改专辑资料 用户wiki任务中心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Amped Studio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音乐交易平台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客服热线:9516329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4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1] 1186-05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