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已注销

- 民营本土乐评人协会 略刁钻 略业余 请见谅

关注

专辑乐评:Angel Olsen《MY WOMAN》

2022-04-26 12:53阅读:658UPEE | Music Reviews

MY WOMAN - Angel Olsen - 2016 - jagjaguwar

Genre: Indie Rock / Folk

共8人评分(8.6/10)

文/Tina Qian

1

在写这篇分享性的评论之前,我想首先感谢UPEE为我以及所有写作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可以自由表达的平台。两年以来见证了一直秉持多元至上、尊重个性的UPEE,从最初我还是读者时的两三百粉丝发展成今天一个近万粉的账号。两年以来,面对自官方平台的审核以及读者的压力,UPEE仍旧坚持到了今天,并且愈加具有生命力。于是在开篇,我想引用那句被“我们”引用了无数次的歌词,出自两年前Rina Sawayama的“Chosen Family”:“We don’t need to be related to relate, we don’t need to share genes or a surname.”我们不必刻意建立联系也将相互关联,我们无需拥有共同的基因或姓氏,因为我们已然是彼此选择的家人了。


2

Sawayama作为Z世代年轻人的精神偶像,以她多重身份下的个人魅力而闻名:英籍日裔,剑桥毕业,泛性恋、女性。就在几天前,同样拥有多元身份的另一位获得多次格莱美奖提名的艺术家Janelle Monae以非二元性别的身份第二次出柜。一年前,天后宇多田光同样以非二元性别的身份出柜,遭到质疑后调侃网友:“是什么让你觉得我是‘直’的?”UPEE过往发表在各大平台的评论中不乏女性·性少数群体的身影,其中除了宇多田光和Sawayama之外,还有St. Vincent, Phoebe Bridgers, Dorian Electra, Angele, Clairo, girl in red, Big Thief(Adrianne Lenker), Shura, Snail Mail(Lindsay Jordan)等人,她们遍布于另类音乐界、民谣界、独立摇滚界,以及流行音乐界,她们的音乐在每年年末会现象级地登上各大乐评机构的Top10,Top50,跨时代地进入单曲和专辑榜单的Top200,Top500。她们无处不在。她们中的一部分在音乐界乃至世界都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也是在一年前,10s我最欣赏的另类、民谣、摇滚艺术家之一、常年位居各大乐评机构高分榜的艺术家Angel Olsen在Instagram上表明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而今天,4月26日,在十二年前被西方互联网选择为女同性恋现身日(Lesbian Visibility Day). LVD旨在消除长期以来存在的对女同性恋群体的边缘化,使得她们被看见、聆听,使她们面对的问题和她们的需求得到关注。LVD不仅仅为拉子们设计,它也应是酷儿群体、少数族裔,以及所有少数群体聚在一起相互激励的日子,因为一旦一个群体受到一定关注,其他群体的问题也会被一并带出。在这样环环相扣的共生关系下,LVD不仅团结了UPEE的运营组、写作者、读者,将少数群体长期面临的社会、家庭、校园问题带到群众面前,同时为即将到来的骄傲月预热。

回到Angel Olsen,在出柜一年后,她于上个月发布了最新单曲“All The Good Times”记述自己和父母出柜的经历以及自己和性少数身份和解的经历,然而她的父母于不久前离世,这首集悲伤与释然于一体的单曲也成为了Olsen开启人生新阶段后的标志性作品。她的新专辑将于本年6月3日发布,欢迎各路乐迷关注她的实时动态。


3

作为Olsen多年的听众,我痴迷于她过去十年发布的几张专辑:掷地有声的Burn Your Fire For No Witness, 平和却压抑的My Woman, 以及诗意而深邃的All Mirrors。时过境迁,在Olsen不断探索音乐与生活的同时,听众也应当重新衡量评估她过往的作品。这篇评论将以性少数群体的视角切入Olsen 2016年末的专辑My Woman,并站在20s的时代转折点赋予其以多维度的解读。

第一次听Olsen的音乐其实是All Mirrors,深有感触。她对于专辑概念的诗意建构与解构并不仅仅存在于这一张作品中,她足以穿透lofi音墙的独特嗓音也已经成为她的抽象姓名刻画在每一位听众的记忆中。Pitchfork评价她对于歌词的情感书写足以媲美Fiona Apple,而我以为相比于Apple力透纸背的野性与诗性

,Olsen的词作更具有古典式的回响(这也注定了她的词常是完全消融在音乐中不被挖掘的)在All Mirrors里是一部结构复杂而华美的圆舞曲,而在MY WOMAN里是直白明晰的复三部曲式(加上一个在制作上不那么华丽却极具情绪氛围的返场),其中最被凸显的往往不是展开部的高潮而是再现部的闪回——这一点在以上两张专辑中都适用。Olsen对于结尾有一种执念,也是一种看似经过雕琢却无比自然的升华。

或许我是在Olsen人生中最坦诚且脆弱的片段切入了她的生活,而她的音乐则是在我踌躇着是否要欺骗自己的时刻切入了我的生活。All Mirrors让我彻底看见周遭无数面镜子彻底破碎后最真实的自己,而MY WOMAN则是促使我接受自己的明面与阴影的作品。

“Intern”作为开篇是Olsen对于逃避的书写,即使在歌曲中她展现了自己对待感情坚定的回避态度,然而在这背后,听者不仅能体味到她的哀叹与惋惜,更能洞察到这首序曲的矛盾感。从第一个音符以缓和、哀婉的情绪切入,到上行部分歌词前后矛盾的陈述,到顶点时祷告般的呢喃,Olsen游离在逐爱与弃爱的边缘,最终并不坚定地公之于众,这是她最后一次追逐了。在梦泡氛围的衬托下,合成器的声音似乎在抚慰她的听众,而整曲如同云海中悬浮的螺旋阶梯一般,裹挟着听众溯游从之:“Still got to wake up and be someone.”在音乐视频中她以银发装束与世界隔阂,同时不断诘问自己。她说所有自己认识的人都似乎找到了心之所向,但她只想活着并以生命做出最真实的东西。如果每个人终将成为他们绘制的图景中的一个意象,她也无法活在自己的梦幻泡影中了。

“Never Be Mine”则是另一份对于Olsen矛盾心理的写照,同时它也是听者以新视角重新切入整张专辑的突破口。在这首曲目中同时出现了第二人称单数的“You”以及第三人称单数的“He”。Olsen在去年的帖子里明确表示了她的自我认同,她也在其他专辑里写到过自己过去与异性恋人关系的破灭。而“Never Be Mine”中出现的“他”与“你”形成了鲜明对比: “He wants to know why / I only want to know you.”然而Olsen在此时做不到接受自己的身份,她只能远远观望着她倾慕的人,学会接受自己产生的感情。

而专辑展开部分的“Shut Up Kiss Me”和“Give It Up”则是Olsen徘徊于两个极端时的情感记录。很多听众因为前者而对她沦陷,最巧合也最现象级的是几部同性题材的电视剧(包括The L Word: Generation Q和狄金森)在Olsen未出柜前就采用了这一单曲作为剧集插曲。而在“Give It Up”中,Olsen延伸了前者的摇滚风韵,潇洒地书写着她认知与行为的矛盾。即使她感受到“自己”这个完整概念的的一部分在被溶解,她仍旧愿意为这位第二人称的倾慕对象放弃一切。

“Not Gonna Kill You”更像是她和自己展开的对话。整曲前半部分的迷幻色彩将听众带回了Olsen的混沌探索和她所感受到的麻木。被禁锢在过往价值观里的Olsen,面对时间或是自己都有着深刻的无力感,即使躲入黑暗仍旧无法逃脱对于自我真实的认知。她说:“How to have made what is never about me or you / That is the kind of love I’d always dreamed to be.”她向自己建议“Becoming true”,成为一个先知或是愚人似乎只在一念之间。曲目进行到3/4的时刻,是她的顿悟时刻,她发觉承认事实、接受自己并不会让她死亡,而是会使她的灵魂颤抖——甚至是欢愉的、极乐的。末尾华丽摇滚元素的加入使整曲变得更加完整、更具光芒,正如她一直说的,她终有一日会让光明倾泻入自己的心房。

“Heart Shaped Face”是一首意象诗歌。抹去了繁复喧杂的噪音吉他,Olsen继续沿用模糊的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她的故事。而这次发生的则是悲剧。清脆的吉他、隐约的拨弦、规律的鼓点从始至终没有变化,然而听众似乎得以窥见她憔悴、惆怅,逐渐模糊的面容。曲目末尾人声音域的微妙转换则是对歌词里潮涨潮落的“Heartache”的模拟,以一个和线外的鼓声结束。心痛都可以如此压抑却轻盈。

专辑“展开部”末尾的这首杰作不仅是整张专辑的亮点,更可以称为Olsen音乐生涯的高光单曲。“Sister”,没有明确指向的她,除了Olsen谁都无法为这首曲目下定论,然而或许Olsen本人对于这一首曲目,甚至整张专辑的情感都是模糊而矛盾的。“Sister”本身近似三部曲式的结构和它叙事性的歌词使它成为了专辑的高光时刻。在本曲后半段,Olsen再次带着她的听众们梦回迷幻音乐与华丽摇滚的泡影。也正是在本曲中,聆听Olsen的人得以揭开叙事对象的面纱。

或许Olsen前后情感投射的对象并不相同,但听者在这里终于看到了一位女性的面容——或许如标题所言,是她的姐妹、朋友、听众,可以是她自己,也可以是她的恋人。在音乐视频中,Olsen抽象地描绘了她与自我在时过境迁中的和解。在这首歌的开始,她便将自己以新的面貌呈示给听众。我们不仅看到她与过往的和解:“I want to go where / Nobody knows fear / I want to follow / My heart down that wild road.”将光谱之外的色彩尽收眼底,Olsen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不必被拘束在框架之中。她同时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少数群体,在过往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逃避与否定带来的伤害:“All this blessing was a curse / Before I opened up my heart.”她说,在这一切如潮水般席卷而来时,我们需要接受。唯有悦纳。因为现在被送到我们面前的,恰巧是最真实的自己。并且,“This wild road will go on forever.”这条以彩虹铺成的道路将会无限延伸。

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是这首歌的后半段。在这里我们听到轻缓的吉他与鼓点逐渐改变了最初的和弦,偏离了最初的旋律,人为地打乱了中段的节奏,配以Olsen的坦白:“All My life I thought I’d change.”几句铺垫之后,随新的旋律线条的并入,听者听到了钢琴的上行旋律,肆虐于后半段高音区的失真音色和不规则鼓点与双声道的清音吉他和鸣,民谣摇滚的华丽在霎那间迸发,前半段的暗涌终于在“Sister”里的一瞬间奔腾。MV里的Olsen流下两行清泪。这是10s民谣摇滚中最美丽的坦白与和解。

在“Those Were The Days”里Olsen延续时而轻盈时而压抑的风格,以新的视角讲述逝去的爱情,并且质问过往的爱人:“Will you ever know the same love that I’ve known?”而“Woman”则是扣回专辑主题,Olsen重新审视自己作为少数群体(主要是女性)的身份,同时呼吁外界关注女性群体的需求。交互性(Intersectionality)指多重社会身份聚焦在一个个体上时对其产生的影响。在发行这张专辑时,女性权益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的重视并不比今日。同时作为女性和性少数群体的Olsen不仅因性别而碰壁,紧闭的柜门使她更加困惑、压抑、愤慨。很多网友评论Olsen的作品都离不开“压抑”二字,这或许与她在过去几年的创作背景有关。然而她坚定不移地,如同无数女性先驱一样,以一首时长近八分钟的曲目歌颂自己的性别身份。

闭幕的“Pops”成为了再现部的灵光。带着梦泡的色彩,简朴地以纯钢琴伴奏的形式呈现,而Olsen的声音亦是更加空灵、悠远,在副歌部分以具有力度的、略嘶哑的、不加修饰的声音唱出了自己的愿景。结尾并没有回到主音上,反而塑造一种未完待续的意味——她也正在认识自己的路上成长。WOMAN的回响该是如此,唯美、温暖而具有力道,时刻提醒着听者,这是一场自我和解之旅。

4 题外话

其实乐评界对于MY WOMAN的解读一直让我觉得具有一种不确定性,看了Olsen的采访,她也并没有说清楚这张专辑名称的含义。以上评论是我所创作的一篇擅自揣测的解读,音乐的美妙之一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带给听众的无限理解空间。谢谢Olsen为她的听众保留了音乐最本质的这一部分。

潜伏在UPEE两年,看到优秀的写作者们创作出无数篇精彩的评论,这些评论也带我认识了很多我未曾听闻的queer artists。这篇只是其中之一,或许没那么精彩,但也希望在特殊的日子以直白的方式和大家坦诚相见。

这篇乐评献给Angel Olsen,感谢一年前她的勇敢赋予我和“我们”的力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022

帐号已注销

- 民营本土乐评人协会 略刁钻 略业余 请见谅

关注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 >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