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content}
{elseif item.type === 2}专辑乐评:孙盛希《希游记》

希游记 - 孙盛希 - 2018 - 滚石唱片
Genre: Pop/R&B/Fusion/Synthpop
共5人评分(7.9/10)
文/石田吉藏

《希游记》是孙盛希的争议之作。作为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它击败了艾怡良、林忆莲、蔡依林,一时广为大众议论,针对这张专辑,我认为我们在理解它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它的“玩票性质”——这张专辑的形态是灵活的,也因此让宽松的曲目容纳了跨越流派的空间。
顺着曲目听下来,我们可以发现专辑曲目间的听感是跳跃的,《希游记》的情绪其实并不那么连贯。这一点她在介绍中说了,这张专辑的十首歌,其实是十个实验结果,实际上就暗示了这张作品并不是确切意义上的“专辑”。我个人观点,它更适合以Mixtape的形式发行。Mixtape可以给听众更松弛的预期,也给玩票性质的作品更大的容错空间。
作为一张玩票专辑,《希游记》的完成度在范晓萱《面饱堡》的随心散漫和陈珊妮、李端娴《拜金小姐》的自成体系之间。最出色的几首,《梦游》《暧》《人样》《我又不是女超人》担纲了整张专辑的主心骨。

《梦游》给《希游记》的初印象很好,虚浮感的Ambient Pop里Glitch和Downtempo游动,孙盛希第一句就让你知道这是一张RnB专辑,而且是非常电气化的、又兼具Urban质感的。这是色彩鲜明的搭配,效果比市场上泛滥的“青春忧伤”“批发活力”要生动新鲜得多。而在Bridge中她的能量和人声渐强效果一起积攒,达到Chorus的顶峰又像变戏法一样跌进Synthbass起起伏伏的节奏里,进行愉快的跌宕。你可以认为是EDM审美对RnB节奏感的一个巧妙翻译。
《暧》就发挥了Motown的跃动,相比上一首Chorus用和声和Synthbass交织、组叠出的游离于现实和梦境的晕眩,这首软弹的Bassline取代了合成器,让你牢牢沉浸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界。如果这是Angele的歌,她或许会沿着标准流行舞曲范式加很多糖果一般色泽缤纷的合成器,把《Brol》一些歌复刻一次,但孙盛希不一样,她用这首歌紧致整齐的贝斯契合RnB的节奏感,精简不落俗。

似乎华语乐坛现在的情绪表达都软塌塌的,《人样》和卢凯彤《圆谎》是我心目中的张惠妹《阿密特》之后情绪爆发最直感、最饱满的两首,《圆谎》内向,《人样》外露。这样直观的、aggressive的表达出自她弱声强唱以及模仿椎名林檎的Post-grunge的爵士化改造——后者通过和几位创作者在1小时内Jam出,Jam本身就是一种很“爵士”的模式,即几名乐手同时同步进行即兴演奏达到创作或再创作,这也是这张专辑“玩票”的缩影。此外,弱声强唱是她规避自己唱功短板的方式,把浓重的气声变成戏剧感和压迫感。不过这种设计只成功出现在录音棚里。
《我又不是女超人》很“日常”,让我联想到张震岳给苏慧伦写的《气温37度的遐想》,两首都找了魏如萱合作。两个人的对唱就像闺蜜的调侃,编曲里的人声合唱像笑声或者聊天的喧闹。专辑前面的曲目都在营造“幻觉”场景,包括《人样》那些自我意识的词作,在这首,这些个人化的表述琐碎了,大幅大幅的真实感就涌进来了。

至于专辑里的其他曲目,《红苹果》试图营造的马戏团场景是有惊险的戏剧冲突的,但和《Let it roll》一样奇怪——如果说是要完成衔接达到由轻入重、由简至繁的目的,是不应该有这么僵硬的效果的。《Let it roll》里轻盈的Drill声效和浓骤、沉重的Synth pad,以及她略混浊的人声并不是相互调和,而是简单搅在一起。外放听了觉得无神,戴耳机听只会胸闷。
至于《你那边几点》,是她的稳定发挥,一贯如她的其他专辑。专辑后半段就弱了,贡献了几首好听、舒适但又没什么存在感的曲目。
总的来说,《希游记》是值得被肯定的。同期来看,不像蔡依林《Ugly Beauty》那样功利而自以为是地做抛弃旋律的概念半成品,的确更值得最佳国语专辑。但跟艾怡良比会相形见拙,因为旋律的保值度局限在部分曲目。大体Fusion和R&B打底,点缀足够多的丰富的跨流派元素,自然有可以提升的地方,但对于这样一张只有3个月制作周期的玩票专辑而言,已经值得赞许。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 >-
[第128期] 专辑乐评:Japanese Breakfast《Psych...
2022-05-20
-
[第127期] 专辑乐评:蔡依林《Ugly Beauty》
2022-05-01
-
[第126期] 专辑乐评:Angel Olsen《MY WOMAN》
2022-04-26
-
[第125期] 专辑乐评:Phoebe Bridgers 《Punishe...
202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