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索斯古典音乐

拿索斯古典音乐官方专栏:让我们一起边走边听,不忘初心~

关注

新专上线|斯特拉迪瓦里,为音乐而生

2021-08-20 18:01阅读:1277拿索斯古典音乐

“他的心血倾注于棕色的乐器,重塑外形赋予其灵性的生命,精雕细琢尽在大师指尖流转,臻于完美彰显赤子之心。”

——节选自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的诗歌《斯特拉迪瓦里》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弦乐器制造师之一,他制琴的工艺至今难以企及。“斯特拉迪瓦里”已然成为世界顶级弦乐器的代名词,其音色,音量和音质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很多弦乐演奏家或爱好者都渴望拥有一把价值不菲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

画作中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

17世纪中叶,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出生于意大利克雷莫纳,一座以制造高品质小提琴而闻名的城市。早期的小提琴制作工艺都是家族式祖传的,没有规定的制式。其老师尼科罗·阿玛蒂在继承了家传的精良制作工艺之后,对提琴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良,确立了其标准的构造与模式。斯特拉迪瓦里继承了前辈的传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良与尝试,将制琴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一生共制造了大约1100件乐器,其中传世的约有650件。

意大利克雷莫纳的小提琴工坊

人们常用“饱满、纯净、细腻”等词语来形容斯特拉迪瓦里琴的音色。现如今很多研究人员也乐此不疲地研究为什么斯特拉迪瓦里琴能拥有如此悦耳非凡的音色和不同寻常的品质。诚然,弦乐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质量永远不会由单一因素决定的。

音乐传奇的背后隐藏着不少玄机,许多研究人员将斯特拉迪瓦里琴的各个方面列为研究的课题,比如研究制琴所用的木材、琴身的弧度与琴部件的尺寸比例、音孔的大小与位置、琴身的涂漆技术等。还有人用“大成若缺”来解释斯特拉迪瓦里琴的完美,正是因为制琴中细小的瑕疵让具有对称性的乐器产生好的音色。

斯特拉迪瓦里琴音色不同寻常,其风靡世界的原因更在于那些杰出的演奏家,是他们的非凡技艺让古老的乐器在不同的舞台大放异彩。当四把斯特拉迪瓦里琴聚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斯特拉迪瓦里琴四重奏  

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组建于2007年,由中国著名小提琴家王晓明领衔,四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每人手持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他们的乐器本身就是音乐界的传奇,每一把琴的音色与品质都独一无二,历史悠久的四件乐器更是价值连城。

《留声机》(GRAMOPHONE)杂志曾这样评价他们“就音色之优美、音质之纯净与合奏的一致性而言,这个四人组自豪地配得上其响亮的名号。“

 

“This foursome does its namesake proud.”

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就是这样一支不负盛名的室内乐组。他们的演奏充分发挥了四把乐器各自的个性和特色,淋漓尽致的表演重新诠释了“斯特拉迪瓦里”的内涵——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斯特拉迪瓦里琴不只是珍藏级古董,它们的时代价值在舞台上闪耀。斯特拉迪瓦里琴穿越历史的长河,从制琴大师的工作台,辗转于不同旅者的行囊,再到收藏家的高阁,只有当名琴回到音乐家的手里,才让“斯特拉迪瓦里”的声名传得更远。

十余年来,四位音乐家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曾在很多不同的音乐厅演出,如汉堡易北爱乐大厅、苏黎世音乐厅、伦敦威格摩尔 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厅、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莱蒙那小提琴音乐厅、上海音乐厅、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等;他们也曾受邀参加过许多著名的国际音乐节,如瑞士琉森音乐节、德国基新根音乐节、石何洲音乐节、莱茵音乐节、波兰鲁宾斯坦音乐节、澳门国际音乐节等。

他们还成功创办了自己标志性的“斯特拉迪瓦里音乐节”(StradivariFEST),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斯特拉迪瓦里音乐节”上,音乐家与乐迷近距离接触,共享音乐的魅力。

他们近年来发行过的专辑包括:舒伯特《小提琴四重奏》、舒曼《小提琴四重奏》与莫扎特的《普鲁士四重奏》。

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选曲广泛,通常在一个乐季中侧重演奏同一位音乐家的作品,音乐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集中呈现某位作曲家的艺术魅力。比如在2020/21乐季,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在不同场所演绎了门德尔松的作品。

Naxos为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发行的最新专辑,就是他们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音乐会现场录音,迷你专辑中包括两部作品:韦伯恩的《慢板乐章》和门德尔松的《A小调弦乐四重奏》。

《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音乐会》迷你专辑

厂牌:Naxos

发行时间:2021年8月20日


音乐家与他们的斯特拉迪瓦里琴

每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都以持有者与制造者的名字共同命名,每一把琴都有属于它们的故事。

第一小提琴:王晓明

小提琴家王晓明是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一提琴,他还是苏黎世爱乐乐团首席、中瑞音乐家乐团总监、瑞士明日古典音乐节创办人、卡拉扬国际基金会终身荣誉音乐家、瑞士文化之旅代言人。被《纽约时报》评论为“卓越的令人难忘的优美声音”。

- 他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

AUREA,1715

“黄金”小提琴

拥有最华丽优美乐音的、制作于1715年鼎盛时期的“黄金”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塞巴斯蒂安·伯伦

Sebastian Bohren

塞巴斯蒂安·伯伦来自瑞士,8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后进入苏黎世音乐学院, 师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Zakhar Bron,Ana Chumachenco以及Igor Karsko。他曾在许多欧洲小提琴大赛中获奖,也曾在许多欧洲著名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他的演奏有着独特浑厚优美的音色。

- 他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

KING GEORGE,1710

“乔治国王”小提琴

曾经历过拿破仑“滑铁卢战役”,拥有传奇生命力

中提琴:莱希·安东尼奥·乌顺斯基

Lech Antonio Uszynski

莱希·安东尼奥·乌顺斯基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音乐世家,受家庭熏陶,5岁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13岁学习中提琴,并赢得了瑞士“青年音乐家比赛”桂冠。他与哥哥创建了三重奏组并赢得了“意大利国际重奏比赛”的第一名。他现在是活跃在欧洲舞台的著名的青年中提琴演奏家。

- 他的斯特拉迪瓦里中提琴 -

GIBSON,1734

“吉普森”中提琴”

90岁大师的传世杰作,勃拉姆斯曾是这把中提琴的忠实听众

 

大提琴:玛雅·韦伯

Maja Weber

玛雅·韦伯4岁开始学习大提琴,先后从师于大提琴教育家Frans Helmerson和Walter Levin。她创建了四重奏组“Ars Amata Zurich”和重奏组“Amar-Quartett”, 获得了德国布本罗伊特重奏比赛第一名,在日内瓦和格拉茨重奏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 她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 -

BONAMY DOBREE – SUGGIA,1717

“苏吉雅”大提琴

鼎盛时期的作品,留存于传世画作的大提琴



在伦敦的泰特美术馆(TATE)中,一直陈列着由画家 Augustus John创作的著名油画《苏吉雅女士》,画中的大提琴家苏吉雅正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中。

© The estate of Augustus John.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 Bridgeman Images

 

斯特拉迪瓦里,为音乐而生。知音难觅,但这四把历史名琴遇到了它们的知音,而四位音乐家也将自己的音乐天赋及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完全倾注在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诠释里。以“斯特拉迪瓦里”为名的四重奏,在音乐中定义自己。或许你会好奇穿越历史而来的“斯特拉迪瓦里”的魅力与风采,不妨亲自听听看,在这部现场录制的新专辑中寻找你的答案。


微博 / 微信公众号/B站:拿索斯古典音乐

拿索斯古典音乐

拿索斯古典音乐官方专栏:让我们一起边走边听,不忘初心~

关注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 >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