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content}
{elseif item.type === 2}极简主义音乐大师菲利普·格拉斯
“Less is More”

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简单、重复的生活方式开始成为当下青年的主节奏。删繁就简去矫饰,低欲躺平降消费,减的是生活方式,追求的仍是先锋与实验的格调。
上世纪60年代,先锋思潮涌动,最早在建筑设计领域产生的“Less is More”思想,逐渐蔓延到音乐领域。1968年,英国作曲家、钢琴家迈克尔·尼曼(Michael Nyman)第一次用“极简”(Minimalist)来形容音乐。
极简音乐(Minimalist Music)逐渐形成稳定的派别风格后,其最大特色在于重复使用同主题的乐段、缓慢地或不加以改变来呈现和谐的整体。正如一位音乐家充满文学性的表述:
“极简主义的概念比许多人想像的都还大的多。在定义上,它包括了任何使用极少或有限制的材料而写成的音乐:只使用了极少量的音符、极少量的文字、或只为少数乐器所写的音乐,例如古钹、脚踏车轮、甚至是威士忌酒瓶。
它包括长时间持续着电子合成低鸣声的音乐;它包括只用河流川溪的声音录制而成的音乐;它包括不断重复的音乐;它包括用萨克斯风音效建立音墙的音乐;它包括花费很长时间从一种风格转换成另一种风格的音乐……”
——《Village Voice》,1989
极简音乐大师
菲利普·格拉斯并非简约主义音乐的第一把交椅,同期还有更受到瞩目的极简主义音乐家,除了被称为“极简音乐之父”的拉蒙特·扬(La Monte Young)外,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无疑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位。

这位美国作曲家,出生于1937年,他的父亲开了一家音响店,因而他从小对各个时期的古典音乐都有所涉猎,如贝多芬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大概得益于祖上从立陶宛移民来此,格拉斯与其他西方本土音乐家相比,对世界音乐更感兴趣。他曾与印度西塔琴大师拉维·香卡(Ravi Shankar)合作,并深受其影响,发展出了具有鲜明个人印记的极简主义风格。
菲利普·格拉斯的音乐创作甚至超出古典乐范畴,涉及了电子乐、流行乐、印度和北非等地民族音乐,他还曾与流行音乐人大卫·鲍伊(David Bowie)合作,发行了交响曲《Heroes》。

The Hours 时时刻刻
电影《时时刻刻》(The Hours)海报
图片源自网络
但真正让格拉斯从古典音乐界出圈的,还是他为诸多热门电影创作的配乐。比如为电影《楚门的世界》所做的配乐,获得1999年第5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原创配乐;为电影《时时刻刻》所做的配乐,获得2003年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这是拿索斯子厂牌Grand Piano发行的格拉斯作品集第四卷,专辑聚焦于爱(On Love),这也是菲利普·格拉斯所创作最辉煌的主题之一。
除了歌剧、电影配乐外,格拉斯还创作了一些交响乐、协奏曲等等。
这套专辑的演奏者——钢琴家尼古拉斯·霍瓦特(Nicolas Horvath)在16岁那年就引起了美国指挥家劳伦斯·福斯特(Lawrence Foster)、钢琴家莱斯利·霍华德(Leslie Howard)等大师的注意,之后他在多个国际比赛中斩获首奖。
本期编辑:子之
微博 / 微信公众号:拿索斯古典音乐
B站:小拿君的音乐手札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 >-
[第184期] NEW AND NOW | 拿索斯8月唱片指南
2021-09-03
-
[第183期] Label of the Month | Capriccio,这个...
2021-08-27
-
[第182期] 新专上线|斯特拉迪瓦里,为音乐而生
2021-08-20
-
[第180期] 爵士经典 | SWR Big Band: 70年的风雨...
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