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自述6】秦晖的苦恼

文学出版 名校大师课 第6期 2018-11-16 创建 播放:4492

介绍: “我在故我思,乃有‘问题’焉;我思故我在,乃有‘主义’焉”,学海求索四十载,秦晖老师如此总结道。在“问题”与“主义”间,他感慨道:

我走过了一条颇为特别的求索之路:一是涉猎面广,在史学领域我研究过的课题纵向涉及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横向涉及土地制度、商品经济、货币金融、宗族社区、农民问题、农村...

介绍: “我在故我思,乃有‘问题’焉;我思故我在,乃有‘主义’焉”,学海求索四十载,秦晖老师如此总结道。在“问题”与“主义”间,他感慨道:

我走过了一条颇为特别的求索之路:一是涉猎面广,在史学领域我研究过的课题纵向涉及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横向涉及土地制度、商品经济、货币金融、宗族社区、农民问题、农村社会,还写过有关古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宗教论争乃至近现代美国、俄国、南非问题的论文。

我的主要兴趣在于制度、社会、文化等"新史学"领域,但也搞过人物、事件、军政进程这类传统史学题目。我用文言写过"乾嘉式"的考据文章,也写过充满数字、公式、表格与曲线图的技术化论文,还卷入过引经据典的理论争鸣。而在史学(通常认为的)领域之外,我还就变革中的中国面临的若干经济、社会、文化及思想问题发表过意见,包括调查报告、理论探讨与杂感随笔等。

二是"逆潮流而动":1980年代"文化热"、"新启蒙"之时,知识界思潮迭起,西学东渐,是个盛行谈"主义"的时代。而我在那时被许多人目为"考据派",做着"死学问",没有为"文化热"添过什么柴火。到90年代伊始气氛大变,"保守"成为美德,"第二思潮"兴起,知识界似乎回到了"乾嘉时代",多谈问题少谈主义成为时尚。而我反而在这时"激进"起来,越来越多地由历史走向现实,由"问题"走向"主义"。这是为什么呢?

我自知才智平常,以"博学鸿儒"的姿态到处发言非我所能为。我更清楚当今信息爆炸、分工臻密之世已不再是"百科全书派"的时代,不"由博返约"则难成学术之大器。我当然更知道由80至90年代的学风、士风的变化,正如这一时期世风、政风的变化一样,有其明显的时代背景与深刻的社会根源,许多人力求适应于乃至"领先于"这种潮流也是有理由的。但我还是走了一条自己的路。

我这条路并不是一开始就自我设计好的"奋斗目标":1980年代初正陶醉于从《嘉兴藏》到稀见方志、钞本遗碑的古文献中,为考究隐秘的史事而追寻吉光、穷搜片羽的我不会想到十多年后自己会去搞社会调查,并对诸如社会公正这类论题投入如此大的关注。

但另一方面,我这条路更不是追风逐潮的趋时之举。多年来我的关注点在变化,但基本的人生态度、治学态度与价值标准是一以贯之的。它既源于一个变动社会中的求知者鉴古知今析疑解惑的纯粹"兴趣":这种兴趣不是为了"学术地位"而是为了使自己更"明白"些,也源于转型期中国一个公民的责任感:这个公民并无经天纬地济世安民的"传统士大夫"抱负,只有一点现代国民的匹夫之责而已。我不知道后人将视我为成功者或是失败者,更不想摆出一副金针度人、启迪后学的架势,只想把一个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公之于众,为后人留下一份"民间叙事",使他们知道"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足矣。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