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 中国宫廷燕乐 =======*/
【分类目录】:中国传统音乐 => 宫廷音乐 => 宫廷燕乐
燕乐又称为宴乐,是上溯到周代,下至清末的宫廷俗乐的总称。
隋唐时期,燕乐包括各种声乐、器乐、舞蹈乃至散乐百...
介绍:
/*====== 中国宫廷燕乐 =======*/
【分类目录】:中国传统音乐 => 宫廷音乐 => 宫廷燕乐
燕乐又称为宴乐,是上溯到周代,下至清末的宫廷俗乐的总称。
隋唐时期,燕乐包括各种声乐、器乐、舞蹈乃至散乐百戏等,其主体是歌舞音乐。歌舞音乐中,大曲(包括法曲)又居重要地位。唐代大曲是在唐代民歌、曲子的基础上,继承了汉魏以来清乐大曲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段的大型歌舞曲。而法曲则是歌舞大曲中的一部分,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法曲在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隋朝以后称为法曲。它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
清朝时期,宫廷燕乐则是仿照明代的音乐制度。康熙年间,宫内设立了管理戏剧和音乐的组织 —— 南府。南府中的十番学,中和乐是专管音乐的,十番来源于江浙一带,是由丝竹乐器演奏的优雅音乐,后人加进星(撞钟),钹或大锣,于是又有粗细十番,南北十番之分。清道光七年后,十番音乐从清宫流传到社会上,并加进一些戏剧的曲牌和民间小调,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宫廷燕乐。
曲目 1 ~ 7 :
唐代教坊曲。曲目 1 来自纳西古乐,是晚唐教坊曲《浪淘沙》的音乐原型。曲 4 来自北京智化寺,是唐代教坊曲《醉公子》的遗存。曲目 2、3、5、6、7 则是根据《敦煌曲谱》《仁智要录》所复现的唐代教坊曲。
曲目 8 ~ 11 :
唐代准大曲《兰陵王入阵》,在中国曾失传千余年、所幸在日本保存。
曲目 12 ~ 19 :
唐代大曲。考据了唐代崔令钦的著作《教坊记》,共找到 8 首。
曲目 20 ~ 24 :
唐代法曲。参考了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的“法曲”条目,共找到 5 首。曲目 23 《八卦( 经腔 )》是唐代最著名的法曲《霓裳羽衣舞曲》的姊妹曲《紫微八卦舞曲》的音乐部分。
曲 25 ~ 31 :
长安古乐。其源自于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的唐代宫廷燕乐,一直存活于陕西周至县和西安附近的几个村庄。长安古乐即是唐代宫廷大曲,乐谱和唐、宋时代的歌曲记谱基本相同。
曲目 32 ~ 50 :
清代宫廷燕乐。承德清音会成员之一,民族吹管乐艺人杨连成老先生贡献了他在1941年手抄的一册《清朝宫廷音乐曲谱》。这 19 首清代宫廷燕乐曲正是根据该曲谱还原出来的。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