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瑪尼諾夫:《幻想曲集》之悲歌

巴別塔總工程師 2019-05-24 创建
标签: 古典 浪漫 钢琴

介绍: "音乐是心灵的真实写照,拉赫玛尼诺夫(以下简称拉赫)将内心世界通过音乐来抒发。《悲歌》是第一部钢琴独奏作品《幻想曲集》op.3的第一首,创作于1892年9月,由于创作这部作品时莫斯科正闹大饥荒,再加上他困窘...

介绍: "音乐是心灵的真实写照,拉赫玛尼诺夫(以下简称拉赫)将内心世界通过音乐来抒发。《悲歌》是第一部钢琴独奏作品《幻想曲集》op.3的第一首,创作于1892年9月,由于创作这部作品时莫斯科正闹大饥荒,再加上他困窘的生活,所以音乐中充斥着忧郁和伤感之情。
调式有它的各种音乐情绪风格,大调表现出的是愉悦、信心、 平和、胜利、热情、积极、爱情等;小调表现出的是忧郁、恐俱、 悲观、仇恨、思念、心死、焦虑等情绪。拉赫的《悲歌》正是用的冷僻且令人畏惧的降e小调,夏庞蒂埃说降e小调是恐怖的、可怕的, 舒伯特说:“降e小调可以唤起内心深处的痛苦,绝望的焦虑情绪, 一个黑暗的抑郁和灵魂最低沉的状态。在涅高兹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个教师的随笔》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中他说道“难道降e小调不是伤感情绪、对亡者的悼念、最深刻的悲痛的诞生之所吗?” 在拉赫的钢琴作品中,如前奏曲、音画和奏鸣曲都以小调占重要地位。他利用小调色彩使音乐中带有沮丧、郁闷、失落、惆怅、哀怨、失落等悲歌性旋律,是对可厌的现实环境的直接反映。
悲歌体裁存在于音乐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二十世纪的作曲家们尤其热衷,一种意境高雅的抽象式“安魂曲”,传统内容是对逝去的、不可再现的人物事件忧伤的思恋与回忆。他的两首早期作品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g小调悲歌三重奏》和《d小调悲歌三重奏》都用了这种悲歌体裁
拉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性并不是一句空话,他的悲剧特质散落在每首作品里。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特定的生产方式又决定不同的情感模式。普列汉诺夫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每一个民族的气质,都是在某些为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艺术特色。”俄罗斯不仅有美丽和灿烂的一面,也有阴湿、寒冷的北方气候特点,这使得拉赫感受到生存的艰辛和抑郁的生活。俄罗斯艺术独特的深沉忧郁在拉赫身上自然体现,不加任何虚伪。拉赫常在旋律下行中使用半音和二度级进表现痛苦的情感性质,并进行反复的回旋扭转,形成非常鲜明的中心音反复盘旋的向心旋转法。在《悲歌》中的旋律几乎每小节的正拍都是前一个音的延留音,以坠落般下行级进方式辗转的走走停停,就好似难过时一吸一顿地哭泣或抽泣,左手主要是以连绵不断的琶音贯穿于旋律中,犹如只身一人在俄罗斯那一望无际的苍茫大地上,无人问津。”
摘自: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的悲歌色彩——以《幻想曲集“悲歌”》为例

歌曲列表

12首歌
播放:7869
加载中...
查看更多内容,请下载客户端
立即下载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音乐交易平台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客服热线:9516329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4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1] 1186-05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