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7
播放次数:3448次
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 - 1827年3月26日) 演奏者:阿尔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t) 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赋格曲(“大赋格”),作品133,创作于1825年。 贝多芬的《大赋格》(Grosse Fuge)最初是作为降B大调第13号弦乐四重奏,作品130的终曲部分[已在此频道上传];实际上,这部作品最初演出时,这个宏大的创作是作为其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乐章。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实体,《大赋格》对于演奏者和部分听众来说难度过大。此外,它似乎对于相对谦逊的四重奏来说是一个过于庞大的终曲。贝多芬随后为四重奏创作了一个新的终曲,一个更符合整个作品精神的迷人回旋曲。 《大赋格》最终作为独立作品出版,是贝多芬在室内乐领域的一项杰出成就。作品以引子或“序曲”(overtura)开头。这里的氛围是戏剧性的,有效地为整个作品设定了舞台。主要主题——英勇而挑战性,强大而自信——以四种不同的版本呈现。首先,它以极强音(fortissimo)演奏,以一种强调、断言的方式,这将在尾声中作为其最终形态重新出现。随后对主题的呈现逐渐变得更加平静和安静。 第一个赋格部分是一个标记为快板(Allegro)的双重赋格。在这里,主要主题与另一个同样激烈和断言的主题竞争。它们的斗争,包括大量的发展,继续以极强音进行。第二个部分,标记为稍慢且中速的(Meno mosso e moderato),也是一个双重赋格,其抒情性为其前身提供了有效的对比。在这里,一个新的主题从主旋律的对位中浮现出来。第三个部分,标记为更甚的快板且充满活力(Allegro molto e con brio),展示了进一步的斗争,其中主题最终变得犹豫并似乎瓦解。第一个赋格部分的第二个主题浮现出来,似乎取得了控制。最终,在接下来的两个快板小节中,主要主题在稍慢但适度的部分中恢复活力,斗争的迹象逐渐消失。尾声以原始版本的主要主题为特色,但现在已扩展并明显胜利。氛围变得反思和神秘,突然,第二个主题在主要主题的支持下出现。作品以强大和壮丽的方式结束。 《大赋格》献给:“红衣主教、大公鲁道夫(Dem Cardinal Erzherzog Rudolph gewidmet)。”
关注我,我们才能
真正拥有彼此啊~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