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5章第五节and第6章第二节

知识 乐学生物 第20期 2018-05-13 创建 播放:38

介绍: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主要通过反馈调节实现。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

介绍: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主要通过反馈调节实现。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称为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其中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这样,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下面给大家讲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苔原生态系统不仅抵抗力稳定性低,而且它的恢复力稳定性也低。人类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最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保护环境。全球性生态系统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多的价值,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应该进行的是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需要注意的是易地保护的易是容易的易,不是异常的异。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时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最后我来讲一下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