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是白局的古腔本调,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盛衰随着南京织锦业的发展变化而起落,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揉进了南京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因其曲种收调众多,唱腔丰富多彩,所以...
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是白局的古腔本调,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盛衰随着南京织锦业的发展变化而起落,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揉进了南京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因其曲种收调众多,唱腔丰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称。”
那时的金陵秦淮,曾有过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秦楼楚馆里又有过多少默然湮流的过往。
而那些红粉的命运,此刻只能在书卷诗词中,窥得一二。
我的故事里,有这样两位歌妓,她们能歌善舞,能诗善赋,人在风尘之中,心在六朝之外。
她们流连于乌衣巷的达官贵人之间,摇曳于秦淮河灯之畔,八面玲珑,风姿绰约,却少知己。
偶尔有那么一两个知己,也在人生命途中渐行渐远。
曾私定终身的那个人,也早已不见。
旧时的秦淮,每当重要时节,便灯火通明,水灯千盏。
她们唱着小曲,笑靥如初,却不知看见的是灿若星河的秦淮灯火,还是逝若昙花的金陵岁月。
但值得欣慰的是,她们留下的故事,她们唱过的曲调,终于也糅杂在历史沉淀之中,以某种形式,流传于世。
*2007年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