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章 题解原文注释

人文历史 News华读《道德经》 第20期 2018-10-11 创建 播放:23749

介绍: 题解
在这一章中,老子用极为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道”的特征。他用“谷”来象征“道”的那种看似虚空的状态,又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绵延不绝之貌。老子再次说明了“道”作为万物始源的地位,“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看,“道”都是永恒的。“玄”是老子对于“道”的这种状态的描述,这既说明了语言...

介绍: 题解
在这一章中,老子用极为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道”的特征。他用“谷”来象征“道”的那种看似虚空的状态,又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绵延不绝之貌。老子再次说明了“道”作为万物始源的地位,“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看,“道”都是永恒的。“玄”是老子对于“道”的这种状态的描述,这既说明了语言在解释真理方面的局限性,同时也表明了老子自己对于“道”的认识已经点到为止。他没有因为这种无尽的奥秘而感到迷茫,因为这个奥秘本身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原文
谷神不死①,王弼《道德真经注》: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司马光《道德真经论》: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是谓玄牝②,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此以君之身为天下国家万姓,以君之神气为国王,王有道不死,万姓咸安。王夫之《老子衍》:吕吉甫曰: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合则不死,不死则不生,不生者能生生,是之谓玄牝。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根。河上公《老子章句》:根,元也。言鼻口之门,是乃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王夫之《老子衍》:畴昔之天地,死于今日;今日之天地,生于畴昔;源源而授之,生故无已,而谓之根。执根而根死,因根而根存。绵绵若存④,用之不勤⑤。河上公《老子章句》:鼻口呼噏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懃劳也。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微而不绝,若亡若存,无物不用,而未尝勤劳。

注释
①谷神不死:变幻莫测的大“道”是博大无边、无所不能、永恒不灭的。谷,溪谷,古代亦代指女性生殖器。神,此处并非指有人格的天神,而指“道”。不死,永恒存在而不会灭亡。
②是:指示代词,这。玄牝:形容“道”就像牝一样具有不可思议的生殖力,它创造了世间的万物,但它繁衍万物的过程却无声无息,令人难寻头绪。玄,此处又用来形容事物微妙难知、幽深不可测的状态;牝,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
③玄牝之门:微妙深邃的母性之门,即女性的生殖器官,这里代指生育万物的“道”。
④绵绵若存:若隐若现地存在于天地间,好像可见,仔细寻找又难觅其踪影。绵绵,即冥冥,形容无形、不可见的样子。
⑤勤:尽、穷竭。

译文
变幻莫测的大“道”是博大无边、无所不能、永恒不灭的,这就是微妙的母性。宇宙万物以它为母体而诞生,因此称它为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它若隐若现地存在于天地间,具有繁衍生命的无尽作用。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音乐交易平台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客服热线:9516329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4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