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TheNineteen

一起来聊聊关于作品和音乐人的故事。

关注

罗大佑 | 他无法用一个标题概括,看文...

2018-01-11 13:08阅读:2711十九TheNineteen

最近看了许知远的节目《十三邀》,最新一期的主角是罗大佑感觉颇有意思。在看节目之前,也听过几次罗大佑的新专辑《家III》,只是当时没什么想法。不过这几天看到很多媒体人、乐评人都把《家III》列入年度排行榜之中,这也让我重新燃起兴趣。而作为一个阅历尚浅的人,对于罗大佑和他的作品,我顶多只能说说一些想法。

罗大佑从他发行第一张专辑开始就被贴上歌手这样的标签,好像他的作品必定要带着强烈的情绪、批判的态度和挽歌式的气质。但是在我看来,大佑其更像是一个叙述者,因为创作本上就是一件关于你想什么你想怎么的事情。而在目里,自己没想要当什么抗歌手,机很单纯只是想把自己表达的清楚一点。

在70年代,台湾有一群人也热衷于表达,把“唱自己的歌”当成是对时代的附和,这也就是当时的民歌运动。民歌运动时期的表达方式带着海洋和阳光的味道。到了80年代,罗大佑的手法和氛围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气味,他态度鲜明,带着悲凉。

弃医从乐的罗大佑当时正处在台湾解冻前夕,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要与过去断舍离,但同时又对未来感到模糊的冲突感之中。李皖在他的乐评集中写到一方面告别传统,一方面否定现在,一方面忧心未来......这是罗大佑的语境,可以说罗大佑抓住了当时台湾民众对飘摇的焦虑和不安,这从罗大佑的《之乎者也》和《未来的主人翁》这两张专辑中便可察觉。这两张专辑回望了台湾的过去、记录了台湾的现在、忧心了台湾的未来。

罗大佑1982年发行的首张专辑《之乎者也》给台湾民众带来不小的冲击引起轰动。人们好像找到了一个懂他们的焦虑又能表达出来的人。面对台湾的过去,罗大佑在《鹿港小镇》中他唱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这除了是回望,也更是对前方如汹涌潮水袭来的新时代的焦虑。

在这之后罗大佑发行的《未来的主人翁》同样是一张带有观点和态度的唱片。其中《亚细亚的孤儿》和同名曲《未来的主人翁》都是震耳欲聋的作品,这其中有着历史事件的因素。

在《亚细亚的孤儿》中罗大佑写到“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这也是一首记录时代的作品。而这首歌中一遍遍敲击的鼓声,听起来很像无法阻挡的时代脚步声,它越是铿锵有力我们越是无处可逃。

从《未来的主人翁》的名字不难看出,这是一首罗大佑忧虑未来的作品。他的出发点是即将迎接新时代的年轻人,但同时也不忘对过去做一次回首。在歌中罗大佑唱到突然想起了遥远的过去,未曾实现的梦,这是对过去的轻抚;接着是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每个在痴痴的等,每个人的眼睛都望着那,象征命运的红绿灯,这是对当下飘摇的直视;最后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这是对未来的忧心和神预测。而在这首歌的尾声,长达3分钟的时间罗大佑反复吟唱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也是意味深长。

到了第三张专辑《家》,由于作品关注点的转变让罗大佑受到当时不少人批评,说他为什么不再批判,不再愤怒。随后罗大佑离开了台湾,先去了纽约然后到了香港。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将自己的作品和时代割裂开,在香港期间他也创作了像《皇后大道东》(罗大佑曲、林夕词)这样带有时代痕迹的作品。他换了一个地方,继续表达。

2017年罗大佑发行了《家III》,这是他回到台北之后又一轮新的叙述。在第三张专辑《家》中,罗大佑写了《家(I)》《家(II)》所以《家(III)》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延续。罗大佑说人的一生会有三个家,第一个家,是父母给我们的家;第二个家,是我们自己出外去追寻的那个家;第三个家,是自己终于成立的家。这第三个家也随着女儿的到来逐渐成型,2014年罗大佑携家带眷回到台湾定居。

《家III》中的作品跟前面提到的两张专辑很不同,新作里的罗大佑变得温和开朗,作品也不带有挽歌意味。特别在同名曲《家(III)》中,听起来是非常和乐融融,有蓝天、绿草和白云,这是他对现在生活的体悟。

但是他也并没有完全只顾小家,他还是保持自己对时代的思考。这也和他在《十三邀》中说的吻合,先天和后天环境的影响,让他很自然地会去看问题在哪里,有分析强迫症。在新专辑里,《致观音山》是对故土的再次回望,《没有时间》是对快速运转时代的陈述。

《没有时间》的编曲可以说非常华丽,有一种音乐剧的既视感,眼前好像出现了下雨天赶公交的上班族,抢绿灯最后三秒的车和来不及说出口的再见;《握手》是对科技发展下,人际关系中那种疏离感的捕捉。

就此看来,尽管他并不像《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中的罗大佑那样尖锐,但也从来不曾丢掉几乎是长在骨子里对时代持续观察和捕捉的习惯。

罗大佑在和许知远对谈的过程中常常提到“表达”二字,而对于“抗议”几乎没有提及。所以我在想时代是可以凭借几声抗议就得以扭转的吗?显然不是,时代只会按照它的步调从你身上踩过。那商业和科技发展能帮着抵抗时代吗?也不行,商业和科技的发展也是时代倒逼的结果。时代一直是赢家。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对时代所做出的批判,就好像被碾压时发出来支离破碎的吱吱声。时代会继续它不急不慢的步子向前,而我们一定会消失,注定是失败的。但我们需要像罗大佑这样的叙述者,同时自身也需要尽力阐述自己。因为必定被抹去的我们,唯有留下更多声音在空中回响,才不至于让社会只剩下被巨轮碾碎的声音。

 

部分资料来自:李皖《六十年三地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博:十九Nineteen19

十九TheNineteen

一起来聊聊关于作品和音乐人的故事。

关注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 >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客服热线:9516329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4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