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57 | 播客人是当年的「文艺青年」吗?聊聊文青的前世今生

人文历史 各站停车 | Local FM 一档人文对谈类播客 第58期 2022-09-12 创建 播放:56089

介绍: 「文艺青年」概念经历了一个由崇高再到贬义化的过程,这同时也能折射出1990年到如今三十多年来社会观念的变迁。而当我们把时间轴再往前拉,回看20世纪20年代,可以看到,早在“五四”运动时期,这个词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那么,当年的「文艺青年」与如今有何异同?它曾经承载了哪些时代的期许?本期便是一次语词的回眸。
当然,在今...

介绍: 「文艺青年」概念经历了一个由崇高再到贬义化的过程,这同时也能折射出1990年到如今三十多年来社会观念的变迁。而当我们把时间轴再往前拉,回看20世纪20年代,可以看到,早在“五四”运动时期,这个词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那么,当年的「文艺青年」与如今有何异同?它曾经承载了哪些时代的期许?本期便是一次语词的回眸。
当然,在今天,宽容与信任的社会氛围正逐步萎缩,而「文艺青年」赖以兴盛的土壤也随之消失,消费文化、互联网平民化、快节奏的信息生活,让文青的内核从作品转向了商品,也让文青从“谈内容”沦为了“摆姿态”。语词被掏空了,但那些具有文青特质的人们并未因此消失,他们或许因此沉默,或许转变为“播客人”,用声音记录和分享着他们的思绪。从他们身上,可以重新发现那些失去的温和与美好。

|谈话人
蛋妞、小盒子

|时间轴
A.讨论的契机
02:40 “播客人”标签是什么?背后是怎样的群体?
06:45 曾经的“文艺青年”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个名头
09:26 为“文艺青年”恢复名誉:至少他们有分寸感,人畜无害

B.语词的演变
15:20 “五四青年”:让我们把视域拉回20世纪20年代
20:52 文青形成的社会条件:新式教育兴起、都市空间扩张、印刷资本发展、观念场域分化
26:38 默默无闻的文学人口,是时代图景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30:34 脱离家庭的个体,凭借兴趣爱好,抱团取暖
39:13 “小资”的词性转变,象征着文艺青年土壤的消失;紧迫议题设置与“必须表态”的氛围
46:55 比起纯文字,播客不容易“装”,三两句话就可以让人露馅
51:51 回到语词原初的意义,还原它本来的面貌
54:46 坚持多元阅读,才能打破片面化的“文青”标签,以内容填充符号

|参考链接
在朋友圈分享播客的人,啧!
张立宪:重拾“文艺青年”这个字眼
翻转问答58:“文艺青年”概念回眸
《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姜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