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945年6月30日,中国军人耿谆率领700多名中国劳工,在日本本土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花岗暴动”,杀死了4名日本监工,在逃往北海道寻找苏联军队的途中,被2万鬼子残酷镇压。
1932年耿谆应征入伍,先后参加过忻口战役、中条山战役和豫中会战等对日抗战,立下不少战功。耿谆没想到,自己最后的命运并非战死沙场,而是被俘虏去日本做苦役...
介绍: 1945年6月30日,中国军人耿谆率领700多名中国劳工,在日本本土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花岗暴动”,杀死了4名日本监工,在逃往北海道寻找苏联军队的途中,被2万鬼子残酷镇压。
1932年耿谆应征入伍,先后参加过忻口战役、中条山战役和豫中会战等对日抗战,立下不少战功。耿谆没想到,自己最后的命运并非战死沙场,而是被俘虏去日本做苦役,受尽折磨。
1944年5月,侵华日军进攻洛阳,耿谆奉命率部保卫,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耿谆虽拼劲全力,但深受重伤,被日军俘虏。
同年7月,耿谆被押上轮船,和他一起的还有300多名中国人前往日本。船舱闷热,有一些人被闷死了,耿谆带头和日本人交涉改善条件,日本人放宽了限制,任命耿谆为劳工大队长,管理这些中国劳工。
抵达日本后,耿谆被押送到秋田县花岗矿山的鹿岛组做苦役。劳工们身上仅穿着一件单衣和一双简陋的草鞋,到了冬天被要求在室外的水里工作,许多人因此满身冻疮,甚至有些人的脚趾头都被冻掉了。
他们不仅作业条件差,还经常吃不饱饭,前期每天只有两个还没茶杯大的小馍和一小碗的稀粥,后来只能吃些橡子面和苹果渣做的窝窝头。橡子面不能发酵,难以下咽,很多人被饿死。
更可恨的是,日本监工还常常会虐待劳工。他们看谁消极怠工,就拿起烧红的烙铁狠狠压在那人身上,劳工们疼得皮开肉绽,他们却兴奋不已。劳工们就算生病了,也不敢吱声,还要继续去做苦工,一旦被发现有人关心生病的劳工,就少不了一顿围殴。同胞们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染红眼眶。他们不敢上前,都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力量,帮助同胞会迎来更惨烈的下场。
日本监工带来的折磨与屈辱,早已经在耿谆心中埋下火线,半年时间内,已经有200多名劳工被苛待致死,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忍下去,隐忍的后果只会让对方更加嚣张。他必须集中剩下的700多人,发起一场暴动,改变他们的处境。
一次,耿谆无意间听说苏联的军队会从北海道附近经过,于是联合其余劳工的中队长,商量过后,决定发起暴动,然后尽力逃到北海道,与苏军取得联系,就能回国。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遇上中国船只,运气不好,死在路上也好过死在那暗无天日的劳役中。
1945年6月30日,耿谆反复叮嘱底下的人,“暴动以后,不准进私宅,日本的老百姓是无辜的,不能伤害他们,尤其是妇女和儿童。我们中国人不能做土匪,死了就死了,但必须要清清白白!”
当天深夜,耿谆就带领700多名劳工崛起,杀了4名平时喜爱虐待的日本监工以及1名中国汉奸后,朝着北海道出发。然而,劳工们身体虚弱,跑了没多久,日军警报就拉响,发动2万多名军人和警察围捕他们。最终,他们没能去到北海道寻求救援,而是被堵在了狮子森山。
这场维持7天的暴动,以115名劳工被杀害,其余劳工被抓捕为结束。但这并不是这场花岗暴动的结局,日本人对这场暴动愤怒不已,他们实施了疯狂的报复,不仅让劳工们跪在警察局门口的广场,三天三夜没有给水喝,还以殴打谩骂来泄气,在3天内再次杀害了418名劳工,只剩下不到300人,酿成了震动世界的的“花岗惨案”。耿谆和一些主要策划人不忍再看到劳工们被杀害,选择站了出来。
1945年9月11日,耿谆以“战时骚扰杀人”罪的无理罪名,被判死刑。但幸运的是,那时日本已经战败,耿谆得已返回襄城老家。但他无时无刻不想起那段受压迫的时光,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同胞被迫害死于他乡,可那些压迫者还活着,这个仇他必须讨回公道。
1947年9月,耿谆在日本横滨军事法庭,以证人的身份,揭露日本压迫与虐待战俘劳工的暴行。审判结束,法庭判处了花岗作业所所长河野正敏等7名日方首犯无期徒刑及绞刑。
然而,这场需要讨回的公道还没有结束。耿谆回国后虽然过了几年的务农生活,但很快被邀请参与对鹿岛集团的花岗诉讼中。他7次前往日本,只是希望鹿岛集团能够向受害劳工郑重道歉,并且给予赔偿,还要建造劳工纪念馆警醒自我。
可鹿岛集团却并不诚心悔过,只是说明会道歉,却不愿意做出赔偿。但耿谆还是选择坚持到底,如果不为那些受害劳工们取得该得的利益,他绝对不会罢休,之后鹿岛集团便打算走迂回路线,采取和解时,提出愿意给予500万日元,但是只以捐款的名义,而非赔偿的名义。
这样的所谓和解简直就是厚颜无耻,耿谆自然是无法答应,捐赠和赔偿完全不是一个含义。如果接受了,就相当于变相否认了日军罪行,这是原则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日本人其实毫无悔意,如果再来一次选择,他们依旧会残暴不仁,耿谆无论如何也不接受。
即使后来耿谆重病急需用钱,他也没有接受那笔敷衍至极的金钱。为了这场公道,耿谆熬到了死。
2012年8月27日,97岁的老兵耿谆离世,从他的骨灰里整理出了20多枚弹片,而他的事迹会同这20多枚弹片一起向世人诉说着军人的铮铮铁骨与刚正不阿的信念。
血溅日本,扬我民族精神,致敬!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