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37 | 催眠真的科学吗?近代中国的催眠术、心理学与大众科学

人文历史 各站停车 | Local FM 一档人文对谈类播客 第38期 2022-01-10 创建 播放:307749

介绍: 催眠术因其神秘性、猎奇性与表演性,承载了来自民间的想象与科学的目光。催眠术属于科学吗?在实证主义心理学看来,催眠术过于神秘,无法控制变量;但在精神分析流派的实践里,催眠却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技术;社会大众,更是从不同的私人体验出发,提供着丰富的催眠“案例”。因此,围绕催眠术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不过,让我们先把目光...

介绍: 催眠术因其神秘性、猎奇性与表演性,承载了来自民间的想象与科学的目光。催眠术属于科学吗?在实证主义心理学看来,催眠术过于神秘,无法控制变量;但在精神分析流派的实践里,催眠却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技术;社会大众,更是从不同的私人体验出发,提供着丰富的催眠“案例”。因此,围绕催眠术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不过,让我们先把目光稍微投向历史,考察近代中国与催眠术的相遇。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来自西方的催眠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在各个阶层传播开来。上至革命志士,下到市井百姓,都积极地参与了催眠知识的建构;学院与民间的声音相互竞逐,也呈现出“科学”的多元解释,促进了心理学学科的自我划界。
本期我们继续邀请到了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朋友小李,从心理学实证科学的视角,借由《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一书,回顾了催眠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争议,探讨了催眠术及其背后的科学主义话语与大众科学传播的关联。从催眠术的案例中我们发现,“科学人口”不仅仅是知识精英,还包括了民间参与到“集体事实生产”中的普罗大众。正是在不断的互动与碰撞中,心理学科的规范与完善,才得以可能。

| 说话的人
小李:东京都立大学在读博士 社会心理学方向
蛋妞、小盒子

| 本期你将听到
Part A. 催眠术的学科界定
02:08 我们对催眠术的一般印象:伪科学or治疗良方
05:04 心理学界如何看待催眠术?它的应用场景如何?
10:38 如何区分“催眠”“暗示”“诱导”和“洗脑”?
15:23 催眠术重在“控制”而非“睡眠”:以日本电影《X圣治》(黑泽清,1997年)为例

Part B.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心理学建设
19:05 孙中山竟然也是催眠术的体验者?!
24:04 催眠术通过新式出版物、展演和讲习所三种路径,逐渐走进近代中国
(两位留学生:鲍芳洲和余萍客,以及他们的“中国精神研究会”、“中国心灵研究会”)
31:45 催眠术为自身辩护的两种路径:“生机论”与“机械论”
(让-马丹·沙尔科[Jean-Martin Charcot]的“大催眠”与“小催眠”,李海涛的“电”与“灵”)
42:55 “科玄论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科学与历史的传承
(讴歌精神世界的张君劢,极端科学主义者丁文江,以及打圆场的蔡元培)
50:15 “科学人口”并不等于“精英阶层”,社会大众依然能够提供知识生产

| 参考资料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张邦彦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出品,2021年11月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