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3-2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二)

人文历史 山海经普及电台 第91期 2020-09-24 创建 播放:22065

介绍: NO.63-2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二)
内容提要:窫窳、猩猩——巴国(巴人)——流黄辛氏国——朱卷国(黑蛇食象)——赣巨人——黑人——嬴民、封豕——苗民神延维——鸾鸟、凤鸟——【山下一“囷”】 狗、孔鸟——三天子之都山——苍梧丘(舜葬所)——蛇山翳鸟、不距山巧倕葬所——相顾之尸——伯夷父——幽都山、大幽国

BGM(背景...

介绍: NO.63-2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二)
内容提要:窫窳、猩猩——巴国(巴人)——流黄辛氏国——朱卷国(黑蛇食象)——赣巨人——黑人——嬴民、封豕——苗民神延维——鸾鸟、凤鸟——【山下一“囷”】 狗、孔鸟——三天子之都山——苍梧丘(舜葬所)——蛇山翳鸟、不距山巧倕葬所——相顾之尸——伯夷父——幽都山、大幽国

BGM(背景音乐):
赵海洋 - 《夜色钢琴曲》最美的夜晚;杨馥伊 - 无辜

一、主播稿
有一种窫ya4窳yu3兽,长着龙一样的脑袋,能吃人。还有一种野兽,长着人一样的面孔,名叫猩猩。
西南方有个巴国。大tai4皞 (hao4)生了咸鸟,咸鸟生了乘2厘li2,乘厘生了后照,而后照就是巴国人的始祖。
有个国家名叫流黄辛氏国,它的疆域方圆三百里,这里出产一种大鹿。还有一座巴遂sui4山,渑sheng2水从这座山发源。
又有个朱卷3国。这里有一种黑颜色的大蛇,长着青色脑袋,能吞食大象。
南方有一种赣4巨人,长着人的面孔而嘴唇长长的,黑黑的身上长满了毛,脚尖朝后而脚跟朝前反长着,看见人就发笑,一发笑而嘴唇便会遮住他的脸面,人就趁此立即逃走。
还有一种黑人,长着老虎一样的脑袋禽鸟一样的爪子,两只手握着蛇,正在吞食它。
有一种人称作嬴2g民,长着禽鸟一样的爪子。还有大野猪。
有一种人称作苗民。这地方有一个神,长着人的脑袋蛇的身子,身躯长长的像车辕,左边右边各长着一个脑袋,穿着紫色衣服,戴着红色帽子,名叫延维,人主得到它后加以奉飨祭祀,便可以称霸天下。
有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有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凤鸟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翅膀上的花纹是“顺”字,胸脯上的花纹是“仁”字,脊背上的花纹是“義”字,它一出现就会使天下和平。
又有一种像兔子的青色野兽,名叫■【山下一“囷”】(jùn)狗。又有翡翠鸟翠鸟:即翡翠鸟,形状像燕子。古人说雄性的叫翡,羽毛是红色;雌性的叫翠,羽毛是青色。实际上,翡翠鸟的羽毛有好多种颜色,不止红、青二色,所以自古以来就做装饰品用。还有孔雀鸟。
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有苍梧丘,有苍梧渊,在苍梧丘和苍梧渊的中间有座九嶷yi2山,帝舜就葬埋在这里。九嶷山位于长沙零陵境内。
在北海以内,有座山叫蛇山,蛇水从蛇山发源,向东流入大海。有一种长着五彩羽毛的鸟,成群地飞起而遮蔽一乡的上空,名叫翳yi4鸟传说是凤凰之类的鸟。还有座不距山,巧倕chui2巧倕:相传是上古帝尧时代一位灵巧的工匠便葬在不距山的西面。
在北海以内,有一个反绑着戴刑具、带着戈而图谋叛逆的臣子,名叫相1顾尸也是上文所说贰负之臣一类的人。
伯夷父fu3相传是帝颛顼的师傅生了西岳,西岳生了先龙,先龙的后代子孙便是氐di1羌qiang1,氐羌人姓乞。
北海以内,有一座山,名叫幽都山,黑水从这座山发源。山上有黑色鸟、黑色蛇、黑色豹子、黑色老虎,有毛蓬蓬尾巴的黑色狐狸。有座大玄山。有一种玄丘民古人说是生活在丘上的人物都是黑的。有个大幽国。有一种赤胫民古人说是从膝盖以下的腿部全为红色的一种人物。

二、文案
有窫(yà)窳(yǔ),龙首,是食人。有兽,人面,名曰猩猩。
西南有巴国。大(tài)暤(hào)生咸鸟,咸鸟生乘(chéng)釐(lí),乘(chéng)釐(lí)生後(hòu)照,後(hòu)照是始为巴人。
有国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麈(zhǔ)。有巴遂(suì)山,渑(shéng)水出焉。
又有朱卷(juǎn)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赣(gàn)巨人,人面长脣(chún),黑身有毛,反踵(zhǒng),见人则笑,脣(chún)蔽其目,因可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啗(dàn)之。
有嬴(yíng)民,鸟足。有封豕(shǐ)。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yì)紫衣(yī),冠(guàn)旃(zhān)冠(guān),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xiǎng)食之,伯(bà)天下。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xiàn)则天下和。
又有青兽如菟(tù),名曰【山下一“囷”】(jùn)狗。有翠鸟。有孔鸟。
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jùn)山⑥,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yí)山⑦,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yì)鸟。又有不距之山,巧倕(chuí)⑧葬其西。
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xiè),带戈常倍(péi)⑨之佐,名曰相(xiāng)顾之尸。
伯夷父(fǔ)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dī)羌(qiāng),氐(dī)羌(qiāng)乞姓。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
注释:
⑥菌(jùn)山:袁珂注:“郭璞云:‘音芝菌之菌。’郝懿行云:‘菌即芝菌之字,何须用音。知郭本经文不作菌,疑亦当为【山下一“囷”】(jùn)字。’”
⑦九嶷(yí)山:亦作“九疑山”。在湖南省宁远县南。郭璞注:“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疑”有“似、像”义,李白《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疑是”,似是,像是。《史记•五帝本纪》: “(舜)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唐•李涉《寄荆娘写真》诗:“苍梧九疑在何处,斑斑竹泪连潇湘。”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章贡,埋伏到九嶷(yí)。”九嶷(yí)之嶷(yí)读嶷(yí),其余读嶷(nì)。《诗•大雅•生民》:“(后稷)诞实匍匐,克岐克嶷(nì),以就口食。”毛亨传:“岐,知意也。嶷(nì),识也。”嶷(nì),幼小聪慧。后多以“岐嶷(nì)”、 “歧嶷(nì)”谓人幼小聪慧。《东观(guàn)汉记•马客卿传》:“马客卿幼而岐嶷(nì),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 《后汉书•马援传》作“歧嶷(nì)”。张嶷(nì):三国蜀汉大将。字伯岐。名嶷(nì)字伯岐,当源自《诗& #8226;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nì)。”《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却说谢雄引军前行,正遇王双;战不三合,被双一刀劈死。蜀兵败走,双随后赶来。龚起接着,交马只三合,亦被双所斩。败兵回报孔明。孔明大惊,忙令廖化、王平、张嶷(nì)三人出迎。两阵对圆,张嶷 (nì)出马,王平、廖化压住阵脚。”
⑧倕(chuí):古代传说中的巧匠之名。
⑨倍(péi):通“陪”。反缚盗械为盗贼,带戈常倍(péi)为看守盗贼之人。

收起
节目包含歌曲列表(2首歌)
加载中...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音乐交易平台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客服热线:9516329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4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