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专访苏丹:天真与性情,我的七八十年代城乡记忆

脱口秀 看理想圆桌 第169期 2020-08-13 创建 播放:40709

介绍: 1990年我刚刚出生,一直到1999年才第一次离开那个小村庄,转学到县城。整个九十年代于我而言就是无忧无虑的乡村生活:猛起猛落的悬崖土坡,沾湿着晨露的黄花菜,巷落里闪现的羊群,村口槐树下闭目养神的老人,傍晚谁家的牛叫和袅袅炊烟,还有满头大汗滚铁环和掏裆学骑二八自行车的少年。

那样的场景和气息如今已经很难感受到了,年轻...

介绍: 1990年我刚刚出生,一直到1999年才第一次离开那个小村庄,转学到县城。整个九十年代于我而言就是无忧无虑的乡村生活:猛起猛落的悬崖土坡,沾湿着晨露的黄花菜,巷落里闪现的羊群,村口槐树下闭目养神的老人,傍晚谁家的牛叫和袅袅炊烟,还有满头大汗滚铁环和掏裆学骑二八自行车的少年。

那样的场景和气息如今已经很难感受到了,年轻力壮的都在外面求学、打工,村子里几乎只剩下老人,连小孩都很少。

之前看陆庆屹导演的纪录片《四个春天》,发现他们家人很早就有家庭生活录像留存的习惯,看着看着就更加遗憾当年没有条件多留一些影像记录,不然那些真实生动的场景放到现在看,该是多么珍贵。

我们这期电台的嘉宾苏丹老师用他存储卡般的记忆,在文字中记录那些年少往事。很巧的是,他还是我老乡。两岁以前他在我后来转学去到的小县城跟着奶妈长大,后来又被亲生父母接回了太原。80年代参加高考考到了哈尔滨,现在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副馆长。

七八十年代当然是我未曾经历的时代,但苏丹老师在他的新书《闹城》中记录的人和事:比如家人、兄弟之间的互动与羁绊,在工业区浓烈的集体主义气氛中生活的震荡与舒缓。还有八十年代的人物群像:老八路、小木匠、电影放映员、崩爆米花的人,武术大师等等,都让我感到既遥远又熟悉,从而也更加确信这种记录的价值和意义。

有了道长和路内老师回忆中的九十年代,这期我们把时间往回拨一拨,来听苏丹老师聊聊记忆中的七八十年代。

本期参与:
嘉宾 | @苏丹 TsinghuaUniversity
协作 | 丁辉(新经典)、宋来(新经典)
主播 | 颠颠
录音 | 颠颠
制作 | 颠颠
文字 | 颠颠

本期歌单:
张明敏 - 乡间的小路
周峰 - 夜色阑珊
Falcom Sound Team jdk - 陽だまりにて和む猫
任贤齐 - 我是一只小小鸟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