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九十回:“忠顺王奉旨逞威风,静麝月好歹避微嫌。”
那么皇帝对贾氏宗族的打击,它不是一步到位的,它是逐步逐步的收紧,一步一步严厉起来的。前面已经讲了,最早是贾赦私自结交外官,几次派自己的儿子贾琏去到平安州,去跟当地的外官私下来往,那这个是皇帝所不允许的。这个失败以后,皇帝就首先打击了贾赦,贾赦就被枷号了,枷号...
介绍: 第九十回:“忠顺王奉旨逞威风,静麝月好歹避微嫌。”
那么皇帝对贾氏宗族的打击,它不是一步到位的,它是逐步逐步的收紧,一步一步严厉起来的。前面已经讲了,最早是贾赦私自结交外官,几次派自己的儿子贾琏去到平安州,去跟当地的外官私下来往,那这个是皇帝所不允许的。这个失败以后,皇帝就首先打击了贾赦,贾赦就被枷号了,枷号完了以后,就让他自己闭门思过了。
那么紧接着第二波打击就来了,贾政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了,一个是替江南甄家藏匿罪产,一个是有人揭发他让他的儿子、孙子写诗,歌颂一个姽婳将军林四娘。这个林四娘当时抵抗了所谓来犯者,当时说林四娘所抵抗的来犯者是黄巾、赤眉之流,实际上暗指的就是清兵南下,抵抗的就是清兵。那么这样的诗,当然就是反诗了。所以由于这些原因,贾政最后也被皇帝严厉的下旨看管起来了,整个荣国府的局面就越来越糟糕了。再往后发展,当然就彻底被查抄了。
但是整个这个事态的发展,它有一个过程。有的读者听友可能不是很理解,说皇帝他那么有权威,他想治哪个贵族家庭的罪,他一步到位不就行了吗?他为什么要分好几步走呢?皇帝有皇帝自己的政治谋略,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生活的真实当中,曹家在雍正朝被治罪就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所以书里的这种写法,《108回红楼梦》八十回后的这种写法,它也是真事隐假语存,它是有真实生活的一些情况做依据的。
在清朝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他首先就打击了江宁织造李煦,李家是被打击得最早的,但是曹家呢?他是慢了几拍。到了雍正五年,曹頫才被正式的治罪。在这之前,雍正二年的时候,雍正皇帝只是把曹頫停官,交于一个跟他最好的兄弟,就是怡亲王允祥来看管。所以他就是对曹家的打击是一步一步来的,在继位以后的第二年,他只是把曹頫交给怡亲王看管,而且那个时候曹頫还给雍正皇帝写折子,恭请万岁圣安。
那么雍正在曹頫给他的折子上有很长的批语,这个批语值得你聆听一下,雍正是这样写的,说,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有些读者他不太懂得清朝有关的行文的规则,他就觉得你说怡亲王是王子,这不对呀,他是康熙皇帝的儿子,他是皇子。实际上在现在故宫里面所存的老档,雍正朱批老档里面,雍正他就称他的兄弟允祥,后来被他奉为怡亲王,是王子。所以那个时候皇帝的儿子是可以称王子的,那么王爷,怡亲王他的儿子又怎么称呼呢?如果也称王子的话,那不就乱了吗?不称王子,称世子,所以当时的这些称谓要搞清楚。
那么雍正他给曹頫请安折上写批语,用红笔,红墨写的朱批,他就说,把他交付给怡亲王看管。他说:“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王之外,竟不可用再求一人托累自己。为甚么不拣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因你们向来混帐风俗贯了,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错会朕意,故特谕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这是雍正二年的事情,雍正在已经被免官看管的曹頫的问安折上有很长的批语,这是真实的历史档案,这不是小说里面的文字了,请你万万注意。那么曹雪芹他的《红楼梦》不是报告文学,不是家族史,但它确实有家族史、自传性这样的因素,所以他写贾府被皇帝打击也是分步骤的,一开始书里写到荣国府的贾母的大儿子贾赦被枷号了,然后到了九十回就写到贾政又被进一步的停官,等于圈禁起来了,让他反省。
那么这一回又写到很诡谲的现象,主子不断遭受打击,但是荣国府的奴才他们的管家赖大,这个赖大家却继续走上坡路,这在真实的生活当中也是存在这种现象的。那么就写到赖大家的,他那个赖尚荣又升官了,儿子赖尚荣原来拿钱捐了一个小官,后来又进一步升官了,就又在他的府里面大摆宴席。当时因为荣国府还没有彻底的被皇帝摧毁,所以赖大当然也就还请荣国府的主子们到他家里面去赴宴,这样宝玉也去了,当时宝玉带着袭人去了。
那么一些原来跟荣国府关系不好的另一派的官僚,他们的子弟也都去了。比如说忠顺王府,忠顺王的儿子世子就也去了。那么当中还写到傅试,还记得这个人吗?谐音,趋炎附势,就是在前八十回里面写到有一个叫傅试的人,老想把他的妹妹傅秋芳嫁给豪门贵族,都到二十四岁了,左也没嫁成,右也没嫁成,还待字闺中,一度还打过贾宝玉的主意,派婆子去给贾宝玉请安。虽然这个傅秋芳已经比宝玉岁数大了,但是还想结成一门好的亲事。
那么在九十回里面就写到,后来这个傅试就把他的妹妹傅秋芳终于嫁出去了,而且嫁得很好,嫁给谁了吗?就嫁给了忠顺王,忠顺王他原来的这个正妻死掉了,那么就迎娶了傅秋芳,填房。傅秋芳到了忠顺王的身边以后,很快就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又有了一个世子,小世子。那么这个忠顺王他的岁数已经挺大了,他自己的儿子岁数也挺大了。那么忠顺王这个世子在赖家花园就发现了袭人,就看上了袭人,想霸占袭人,就暗下了心,有这样的一些情节出现。
那么到了后来,赖家花园的这个宴请活动结束不久,贾政就被皇帝勒令停官在家反省,当然贾政那个时候已经是丁忧当中,已经不执行官务,不执行官务并不等于他就没有官职。那么对他进一步打击的话,就明确了他今后也不可以当官了,是一个戴罪之身,有待皇帝进一步发落。那么这个情况下,皇帝就派忠顺王来接管荣国府。虽然没有完全发展到抄家,全部轰走,或者全部迁出去或打或杀或卖的地步,可是就等于把荣国府变成了一个大监狱了。
首先就要求所有的主子要裁减你身边的丫鬟,王夫人也好,薛宝钗也好,只许留一个大丫头,其他统统的要归到忠顺王那去。那么贾宝玉和薛宝钗当然他们就要留下袭人,可是没想到忠顺王那边就传出命令,你王夫人留谁,你随便,其他人你留谁随便,但是贾宝玉这一房不许留下袭人,点名要袭人到忠顺王府那边去。这就形成一个很大的波澜,因为不但府里人知道,府外人也知道,这个贾宝玉是离不开袭人的,而且王夫人早在这之前就从自己的月银里面拨出二两银子一吊钱,作为袭人每个月的月钱,这等于把她封为了贾宝玉的小老婆了,只是没有正式的来明确而已,只差一步。虽然只差一步,但是府里人都觉得她就是宝玉的小老婆,袭人自己实际上也这么认为。可是现在形势就很严峻,因为在赖家花园,忠顺王的那个世子就看上袭人了,就跟老子说,现在皇帝不是让你来管束荣国府吗?你就一定要把这个袭人给我要来,就点名要袭人。这个情况下,袭人怎么办?
在120回《红楼梦》里面续书者把袭人写得很不堪,120回《红楼梦》最后也写到宝玉和宝钗成婚,但是宝玉去参加科举考试,也考中了,可是出了考场就失踪了,最后就发现出家了。宝玉出家了,宝钗当然就给他守寡,袭人她怎么办?她守寡,她没有身份,没有明确她是宝玉的小老婆,你只是一个宝玉的大丫头,丫头哪能给一个这样的男子去守寡啊?你没有资格。所以书里就写,人们都觉得袭人应该自尽,唯一的出路就是她自己自杀来殉宝玉。
可是袭人不愿意死,叫做“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就是历史上有一个息夫人,她的丈夫君主被灭国了,她被人家夺走了,她按说应该死掉,按照封建伦理道德的话,她应该殉主殉夫,舍不得死,舍不得死怎么办呢?她就采取一个办法,就是新的君王霸占她以后,她明明不是哑巴,她就从此不说话,这样来求得一个心理平衡,求得舆论的谅解,但是历来舆论对于息夫人都并不谅解。那么袭人这个时候不愿意死,所以最后就嫁给了蒋玉菡,所以就被人嘲笑,说你看“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所以在120回《红楼梦》里面,袭人最终的结局是一个遭人嘲笑的尴尬结局。
但是在《108回红楼梦》里面,在曹雪芹笔下不是这样的,袭人当时就面临一个生死抉择。被忠顺王那边点名要人,要么你就走,要么你就自己自尽。如果她自尽,并不能够缓解当时荣国府的危机,对宝玉和宝钗并不能够形成什么有利的局面,如果她走,却可以保全贾府,使宝玉和宝钗得以喘息。所以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是这样的,在这样的一个危机时刻,袭人就决定自己到忠顺王那边去,临走时候,她就跟宝玉、宝钗说,不是只许留下一个丫头吗?那么你们好歹留着麝月。
在第二十回,脂砚斋就有一条批语交代了八十回后的这个情况,她说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敝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出嫁虽去实未去也。就是她让他们好歹留下麝月,麝月虽然不如她能够把二宝服侍得那么周到,但是总比别的丫头强,所以最后就留下了麝月,袭人就行李都不带,空着手就去了忠顺王那边。
所以这一回这段情节应该出乎很多读者的预料,没有想到袭人居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荣国府。那么袭人到了忠顺王府以后,当然处境就非常险恶了,请听下一讲。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