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七十七回:“俏丫嬛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前面有两回是写过中秋节的情况,想必大家都没忘记中秋节前出现了抄检大观园的丑剧,那么这场丑剧因中秋节暂时有所停顿,节后就继续地恶性大爆发。
当然第七十九回一开头,它插写了一段王熙凤病了,配药需要有人参,可是贾府里本来人参对他们来说就跟白菜一样,不当回事,有的...
介绍: 第七十七回:“俏丫嬛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前面有两回是写过中秋节的情况,想必大家都没忘记中秋节前出现了抄检大观园的丑剧,那么这场丑剧因中秋节暂时有所停顿,节后就继续地恶性大爆发。
当然第七十九回一开头,它插写了一段王熙凤病了,配药需要有人参,可是贾府里本来人参对他们来说就跟白菜一样,不当回事,有的是,但是现在却发现自己要急用了,找不出来了。王夫人最后没办法就去问贾母那有没有,结果贾母那鸳鸯拿出一大包来去拿给大夫看,说确实都是上好的人参,挺粗的,长得挺好的,可是存的年头太久了。大夫就说,你原来再好,放久了以后,一碰就会成灰。贾母的这些珍藏多年的好人参离变成灰也不远了,这样就没办法,只好现拿银子去买人参。
那么这个情况下,王夫人自己说了句话叫做,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的,好的歹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卖油的娘子水梳头就这个处境已经不乐观了。有的过去卖头油的妇女,因为头油储存量不多,卖不出大价钱来,所以家里不得不非常节俭地过日子,把头油,比如说桂花油卖给别人去梳头,自己呢?舍不得用头油,用水梳头。那么这个时候贾府通过搜不出上好的人参,就预示着这个家族已经老朽了,拿手一碰就会化灰了。当然书里写宝钗,他们薛家当时好像情况还好点,她可以帮着找好的人参来,写到这些情况。
那么中秋节过了以后,王夫人就急着来处理抄检大观园这件事的残局。先是把司棋打发了,司棋因为是邢夫人那边的人,所以就必须把她送到贾赦邢夫人住的那个院子里面去,由邢夫人发落,就由周瑞家的押着司棋往园头外头走,那么这个过程当中,就恰巧碰见了贾宝玉。贾宝玉就很不忍心,就知道这么把司棋送走不会有好结果,司棋也借这个机会就要求宝玉再救救她,帮她说说话。
那么这个时候,周瑞家的就露出了狰狞面目,周瑞家的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从前面她送宫花就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是王夫人的陪房,王夫人的亲信。那么这个时候周瑞家的就当着宝玉对司棋发狠,说,你如今不是副小姐了,若不听话,我就打得你了。这句话宝玉听了以后就刺心。宝玉虽然拿周瑞家的没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瑞家的把司棋押走,但是她恨恨的就指着周瑞家的背影就说,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这就跟前面怡红院的小丫头春燕引用宝玉的女子三段论就呼应上了,宝玉的观点就是说,闺中女子未出嫁以前没有受到社会的官场以及商场,就是在财富经营上的事情的沾染,这还比较纯洁,像花朵一样很可爱。一旦嫁了人,就沾了男人气了,男人就都是须眉浊物,为了功名利禄都很不堪。嫁人以后,就会随着自己的丈夫进入到名利场,追名逐利,就失去了光彩。原来是颗无价的宝珠,那么就渐渐变得没有光彩了,再往后就成了鱼眼睛了。
宝玉的观点就说明那个时代一个生命已被裹胁进了当时的主流社会去追逐仕途经济,最后灵魂就都会被污染。那么宝玉一看把司棋撵走了,就知道她自己怡红院的晴雯可能也保不住了,赶紧就飞跑回怡红院,果不其然,他妈王夫人已经在那坐着了。王夫人就开始在那处理丫头了,那么王夫人当时就从袭人起,一个一个地让丫头到自己面前来站着过目,到极小的粗活小丫头们,个个都亲自看了一遍。
这个时候就出现很恐怖的一个情景,后来宝玉就很心惊。王夫人就问了,谁是与宝玉一日生日的?那么丫头们都不敢做声,就有一个老嬷嬷就指了,说这个叫蕙香,又叫作四儿的,她跟宝玉是同一日生日。王夫人一看,这个四儿原来叫蕙香,虽然比不上晴雯一半,却有几分水色,视其行止,聪明皆露在外面,且也打扮的不同。王夫人就冷笑道:这也是个不怕臊的,她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那么这个蕙香她原来是一个接近不了宝玉的小丫头,后来有一次别的丫头都不在身边,她给宝玉献茶,宝玉发现了她。后来就觉得蕙香这个名字太俗,就问她在家里行几?她说她行四,宝玉说以后就叫她四儿吧。这样就比较能够接近宝玉了。她确实是和宝玉同一天生的,他们在怡红院开玩笑,说过玩笑话,说同日生的就可以算是夫妻了。
这本来是玩笑话,而且你想小丫头年纪都很小,是青春女性天真烂漫的语言。可是居然王夫人就知道了,王夫人就很得意的说: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王夫人她平时是不在怡红院,可是她说她心耳神意都在这里,谁是她的心耳神意呀?想起前面一些情节了吗?王夫人把自己的月银拨出二两一吊钱给了谁呀?所以在场人听了以后都很震惊,宝玉当时一听也傻了。那么王夫人当时就把这个四儿撵出去了,让他们家的人快把她接走,领出去配人去,也就是所谓拉出去配小子。
王夫人又问谁是什么耶律雄奴啊?这就是芳官了,后来芳官到了怡红院以后,宝玉拿她开玩笑,给她取了好多绰号, 耶律雄奴是一个绰号,金星玻璃又是一个绰号。这个按说王夫人是不太容易知道的,因为这都是在怡红院私密的空间里面的一些玩笑话,可是王夫人知道,当即就问,谁是什么耶律雄奴啊?老嬷嬷们当然就把芳官给指出来了。王夫人就说了,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待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
芳官在这种情况下就比四儿坚强,四儿一听王夫人说出她在私下的玩笑话,就不禁红了脸低头垂泪。芳官她并不吃王夫人这一套,当时就抗辩,说,并不敢挑唆什么来。你不是说我挑唆宝玉吗?我没挑唆。王夫人就冷笑道,你还强嘴。我且问你,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你连你干娘都欺倒了,岂止别人!于是就喝命,唤她干娘来领去,就赏她们外头自寻个女婿去吧,把她的东西一概给她。而且又由芳官推及到其他那些分配到各房唱戏的女孩,说上年凡有姑娘们分的唱戏的女孩子们一概不许留在园里,都令其各人干娘带出自行聘嫁。
王夫人就亲自到怡红院来处理丫头,撵了四儿,又撵芳官。前面已经说了,撵走了晴雯,然后又亲到怡红院发狠,撵了四儿撵了芳官。这种情况下,宝玉见他妈盛怒之际,也就不敢多言一句多动一步。王夫人离开以后,他只好硬着头皮跟送王夫人到了沁芳亭。
那么回到怡红院以后,宝玉就跟袭人之间有一些对话,她就心里其实猜出来了,像四儿说的玩笑话,像给芳官取绰号,这些事情肯定都是袭人到王夫人面前告发的。但是他在生活当中也离不开袭人,所以他们两个虽然有一些言语摩擦,但是他也无可奈何。
那么在这一回就对晴雯她的来历有了非常明确的交代,晴雯这个小生命究竟怎么回事呢?前面说过贾府的丫头两大来源,一是家生家养,还有就是拿银子买来,那么晴雯其实两不是,她既不是贾府的世代为奴的那些家庭衍生出来的一个女孩子,也不是像袭人那样拿银子到外面买来的一个女孩子,她怎么回事?她是赖大,就是荣国府的大管家,他对她母亲很孝顺,他母亲在书里面出现就是赖嬷嬷,他买了一个小姑娘,给他妈解闷,这个买来的小姑娘就是晴雯。所以如果她是银子买的话,她都不是贾府拿银子买的,她是贾府的仆人拿银子买的,所以她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
那么赖嬷嬷身边有这么一个小姑娘就经常带着她到这到那,有一次就到荣国府来给贾母请安,就带了这样一个小姑娘,贾母一看长得很好,又聪明伶俐,很喜欢。赖嬷嬷一看老祖宗喜欢,就立刻把这个小姑娘白送给了贾母,就当作一个小玩意儿,奉献给了贾母,贾母就留下她了,晴雯是这样一个来历。那个时候她才十岁的样子,后来贾母觉得宝玉身边的丫头还不够多,就又把晴雯拨给了宝玉,她就后来一直成为宝玉的一个丫头。
多可爱的一个小生命啊!我们回顾一下,前面写到宝玉到梨香院薛宝钗那作客喝醉了,回来以后,晴雯等着她呢,说你怎么才回来啊?你写的字绛芸轩,我给你贴在屋檐上了,我给你研好了磨,铺好了纸,你再接着写,我等你半天,我手都凉了。宝玉就把她手抓过来捂着,多美好的情景啊!再回想她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多娇憨可爱啊!再回想,贾宝玉把贾母给她的雀金裘不小心烧了一个洞,晴雯当时正病着,挣扎着连夜给他织补好了,修补好了,多仗义呀!他们俩的关系就是好朋友的关系,知心的关系,哥们儿的关系,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生命。
那么这个晴雯她到了荣国府以后,她觉得自己算是安定下来了,她就想起来她还有一个姑舅哥哥,这个说法就很含混,什么叫姑舅哥哥?按说如果要把这层关系清晰化的话,要么就是姑表哥,要么就是舅表哥。要么就是你父亲的姐妹的一个儿子是你的姑表哥,要么就是母亲的兄弟的儿子,就是你的舅表哥。所谓姑舅哥,就是说她也搞不清是她父亲那头,还是她母亲那头的,反正跟她有血缘关系,小小的生命,在她那种好像很浪漫很随意的性格,在她生命的躯体里面,似乎都是一些很浪漫的随意的思绪,不是的,她也有她柔软的部分,她就觉得这个姑舅哥哥飘在社会上,这个姑舅哥哥是厨师,有烹调的手艺,但是无论是给人家去打工,还是自己开一个小饭铺,收入都不稳定,而荣国府毕竟是一个每个月可以给这些仆人发月银的地方,她就决定让她的姑舅哥哥也到荣国府来吃公食。
书里面吃公食三个字,有位年轻读者跟我说,他看了以后鼻子发酸,什么叫吃公食?就是能按月给到工钱,就比自己在外头打零工,或者自己做小买卖,经济上有所保障。当时才十岁的一个小女孩,她就能关心到她的一个姑舅哥哥。她就想办法给赖大说了,赖大就果然把晴雯的姑舅哥哥招到荣国府来做厨师了,这样就吃上公食了,因此在荣国府仆人住的居住区也分了两间房子,等于有了宿舍了,就安顿下来了。
但是书里写这个姑舅哥哥很糟糕,他到了荣国府以后,并不能很好地来对晴雯感恩,后来娶了一个媳妇更糟糕。他自己酗酒,喝了酒以后就混混吞吞的,所以府里面人们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多浑虫,那么他媳妇就被称作多姑娘,又有一个称谓叫灯姑娘,这个人你还记得吗?在前面写到贾琏和王熙凤的女儿出天花,紧张的不得了,因此就夫妻不能同房,贾琏住到外书房以后,就勾引女人,所勾引的就是这个灯姑娘,这个灯姑娘本身她也去招惹,是一个很糟糕的浪荡的女子。所以晴雯的这个姑舅哥哥和她的嫂子都很糟糕,晴雯被撵出去以后,就撵到了他哥哥嫂子住的地方,你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那么贾宝玉就有一个很勇敢的行为,他就趁人不注意,说中一个婆子,带着他到了下人居住的宿舍区,叫做下房。在那找到了晴雯姑舅哥哥嫂子的家,当时这两个人都不在,只有晴雯躺在一个破炕上,在那奄奄一息。宝玉去看望她,晴雯昏迷当中睁开眼很感动,当时晴雯就说,渴的不行。她的姑舅哥哥和嫂子根本不管她,连碗水都不给她倒来喝,她就说她要喝水喝茶。宝玉就连忙问,茶在哪?晴雯就说,那边炉台上就是。宝玉一看,虽然有一个黑沙吊子,又不像个茶壶。就只能去桌上再拿了一个碗,这个碗也很大很粗,也不像个茶碗,还没有拿到手里,先就闻到一股油膻之气。宝玉没办法,就拿些水洗了两次,再用水烫过,然后才提那个沙壶斟了半碗。一看虽然是红色的,可是也不太像茶。晴雯当时就爬在枕头上说,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哪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了以后,就先尝了一口,不但没有茶味,一味苦涩,可以勉强算作茶吧。就递给晴雯,晴雯就如同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了下去。宝玉当时就非常感慨,晴雯就被糟蹋到了这种地步。宝玉来之前就跟袭人说过,晴雯这么样把她轰走,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那真是这个情景。
那么宝玉和晴雯就等于是生离死别,晴雯最后就跟宝玉互换内衣,又把自己两根留的长长的,用凤仙花染过的指甲见下来送给他做纪念。那么晴雯这个时候就有这样的话,说,我死了不甘心的,是啊,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什么私情密意勾引你怎么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呢!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半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请读者们注意,听友们注意,晴雯和宝玉相处这么多年,住在一处,玩在一处,闹在一处,非常亲密,但是他们两个并没有身体关系。那么袭人她倒是宝玉的初试云雨情的一个对象,如果要说男女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袭人是不清白的,而晴雯却非常之清白。
那么在这一回就写到一个很不堪的场面,她的嫂子灯姑娘突然回来了,回来之前在窗户外面听见他们俩说话。然后进来以后,就把宝玉强拉进里屋,然后就有一些情色描写。那个灯姑娘就有一些很不堪的肢体动作,强迫宝玉如何如何,把宝玉吓坏了,而晴雯在这个情况下也就昏死在外面炕上了,后来宝玉好不容易才挣脱,写到这样一些情景。那么那个灯姑娘呢?在窗户外面听到了宝玉和晴雯的对话也感到很惊异,说闹半天,这两个人之间并没有发生那种关系,这就说明晴雯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小生命。
那么我们现在回到第五回。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宝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他偷看那个册页,首先看到的并不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也不是副册,而是又副册,又副册有两幅画,两段判词。第一副画画的是什么呀?又非人物,亦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这个画是一个写意的画,后面几行字是判词,这样写的,“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就是天上的明朗的月亮是很难看到的,多数情况下会有云遮月,那么天边的彩云很美丽,但是又很容易飘散,这都是来形容晴雯的。她好比是天上的明朗的月亮,她也好比是天边美丽的彩云,可惜这么美丽的生命是很难再遇到的,遇到了以后,又这么轻易的被驱散了。
那么她心比天还高,可是她的出身却如此下贱。她等于是仆人家买来的一个小生命,当作一个玩意儿送给荣国府的老祖宗贾母的。那么她风流灵巧招人怨,这个风流是一个正面语汇,不是像灯姑娘那样的淫荡,不是那个意思,这个风流就是说她非常有性格,她的生存状态是非常具有光彩的,她很灵巧。结果招人怨恨,就遭到了王善保家的谗言陷害,又遭到了女奴隶主王夫人的残酷迫害。结果她只活了十六岁左右,就因病死亡了。她的死亡原因就是因为有人毁她,有人诽谤她。那么宝玉非常珍爱她,可是也毫无办法,只能留下满腔的思念。所以在第五回里面对晴雯的结局就有一个总体的暗示,它作为一个大伏笔到了现在第七十七回就正式写到了晴雯的悲惨结局。
那么晴雯这样悲惨的死去了,后来芳官还有一些原来的小戏子,后来做丫头的,被她们干娘领出去以后,就天天寻死觅活,没有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正好家庙里面的两个尼姑来了,一个是水月庵的智通,与地藏庵的圆信。这两个尼姑来了以后,一听说这个情况以后,就想拐女孩子到她们庵里面去做活使唤。就在王夫人面前说一些这样的话,听说这些小姑娘闹着要出家,说你们府里面既然一贯的慈善,就不如满足她们的愿望,这样还修了正果,大意如此。
那么书里面用了这样的叙述语言,王夫人今听了这两个拐子的话大近情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句子,就直截了当地把两个尼姑称作拐子,而王夫人听了这两个拐子的话又觉得大近情理。那王夫人是一个什么人呢?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王夫人最后就同意芳官出家,同时另外有两个跟芳官相好的小戏子,原来是小戏子,后来做丫头的,一个是藕官,一个就是蕊官,她们两个也是闹着要出家,这样这两个尼姑就把这三个小姑娘带走了,芳官就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和藕官就跟了地藏庵的圆信。
所以这回的下半回叫做“美优伶斩情归水月”,就是说这个芳官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生命,最后被王夫人轰出去以后就出家当小尼姑了。那么王夫人她做这件事,她事前并没有去跟贾母事先打招呼,没有汇报过,没有得到过贾母正式的批准,那么她做了这些事以后,再见了贾母会怎么样呢?请听下一讲。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