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上)宝玉随贾珍跪下

文学出版 刘心武讲108回红楼梦 第67期 2018-10-23 创建 播放:20561

介绍: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这回是接着上一回往下写,上一回的有些内容,我还没有来得及给你讲,现在要找补一下。他对荣国府过年,从初一到十四都写得比较概括,他重点写过元宵。还记得十八回吗?那回写元妃省亲也是写元宵盛况。那么到现在呢?书里所写的那一年的春夏秋冬就都写完了,转到另一年。

再强...

介绍: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这回是接着上一回往下写,上一回的有些内容,我还没有来得及给你讲,现在要找补一下。他对荣国府过年,从初一到十四都写得比较概括,他重点写过元宵。还记得十八回吗?那回写元妃省亲也是写元宵盛况。那么到现在呢?书里所写的那一年的春夏秋冬就都写完了,转到另一年。

再强调一下,根据我们的考据,书里所写的元妃省亲到贾氏祭宗祠这一年,真实的时代背景就是乾隆元年。那么再写闹元宵,那就是开始了乾隆二年的故事。那么到这一回呢?就是到第五十四回,也就是全书的第六个情节单元结束了。每九回一个情节单元,六九五十四,那么也就是全书的前半部到这回就结束了。那么可见在书里所写的这一年里面,就是从元妃省亲到祭宗祠这一年里面,贾氏宗族荣华富贵达一个极致。虽然书里通过贾母等人不断地说,这个已经大不如以前了,是写的贾府的末世,脂砚斋批语里面几次这么来说。但是即便是这样,这个家族的荣华富贵也到了巅峰状态了。

那么就写他们在第一个春天过去以后,第二个春天开始时候,这个元宵节就过得特别热闹,特别的铺张。书里写在贾母的大院子里面有一个花厅,前面交代过,这个花厅在林黛玉进府的时候还没有盖,后来加盖的。花厅就是贵族家庭用来请客开宴看戏娱乐的一个很大的空间,是一个非常豪华的厅堂。

那么他有一些笔触,你必须要注意。就是在花厅里面大开宴席来过元宵节,那么这个席位是怎么安排的呢?这是由贾母来安排。听清楚啊,贾母自己是很会享受,她是在一个雕夔龙护屏那个边上,有一个矮足短榻,短榻上面靠背引枕皮褥俱全。榻之上一头又设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还必有一个眼镜匣子。注意啊,二百多年前的故事,那个时候眼镜已经在中国的贵族家庭出现了。贾母就歪在榻上跟众人说笑,然后又自取眼镜向戏台上照一回。

那么这是她的位置,是在一个最崇高的方位,而且通过上面我给你引用的这些描写可以知道,凸显出她的无比尊贵。然后底下就设席了,她让谁跟她挨着坐呀?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个人坐这,注意啊,有薛宝钗吗?没有。贾母认为这四个孩子对她来说最重要,挨着她坐。然后才是邢夫人、王夫人的位置,再往下才是尤氏、李纨、凤姐和贾蓉新娶的妻子。贾蓉原来的妻子是谁呀?别忘了,是秦可卿。那么书里现在就找补告诉你,秦可卿后来不是上吊死了吗?显然过了些时候以后,就又娶了一个,这是东边的座位安排。

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以东为贵,东比西贵,西边呢?安排的席位是谁呀?李纹、李绮、宝钗、岫岩、迎春姊妹等。薛宝钗在贾母眼中地位沦落到这种地步,安排她的座席安排到西边去了,跟一些其他的亲戚的女儿,李婶娘的两个女儿,邢夫人的侄女儿,沦落到一组。

那么这些安排都不是随手那么一写的,就再一次暗示你,贾母是不可能把宝钗许作宝玉的正妻,只要她还活着,她还在世,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她喜欢薛宝琴是真的,但是她让王夫人收她为干女儿,这也是家庭政治当中的一招妙棋,这样就使得薛姨妈跟宝钗不好说什么,你们一家子嘛,所以我对宝琴这么好,你们难道公然嫉妒吗?公然反对吗?不可能。所以在表面的繁华热闹当中,其实这些贵族家庭的成员也在继续斗心眼。

然后就写开锣唱戏,戏台上有一个戏子在一出戏结束的时候,就插科打诨。就说,哎呀,舞台上另外一个角色跑掉了,就说那你赌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荣国府中老祖宗赏灯呢,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那么这就是戏子的聪明伶俐,很会联系眼前的景象来逗看戏的人开心。那么这样贾母就让赏钱,早有些婆子拿了很多吊钱。当时的货币,一个是金子,这个很少用,大量用的是银子,银子之外,更大量使用的是铜钱,圆形的,当中一个方孔,所以后来又有人把这个东西称作“孔方兄”。一吊钱往往是一千个这种铜钱,当中用绳,像过节的时候是用红绳把它串起来。那么早有一些婆子就准备好了很多吊这样的铜钱,把当中的红绳抽掉了,堆放在那,那么台上的小戏子一插科打诨,那么底下贾母就一声“赏”字。那么就有三四个媳妇早预备好了小簸箩,就撮那个铜钱往台上泼。

那么贾珍贾琏他们的席位是在屋子的廊子外头,因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男女有别,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不能够和女眷混坐的,他们也准备了很多铜钱。一听贾母说“赏”,他们也立刻命令小厮们抬了大簸箩的钱来,这样从五十三回写到五十四回,五十四回一开头就告诉你,贾母先让婆子拿小簸箩撮钱往上台上泼,那么贾珍一听说以后,就命令小厮也跟着撒钱,用大簸箩往台上泼,就豁啷啷只听见满台的钱响。这一笔就把荣国府当时他们的荣华富贵描写到了巅峰状态,真是不得了!

那么底下就写开始要敬酒了,晚辈要向长辈敬酒。那么贾珍就带着贾琏躬身进到了女眷们聚集的室内,就敬酒。那么先给谁敬呢?前面就说过了,当时的贵族家庭的一种习俗,要先给客人敬酒,所以他们先给到府里面来作客的李婶娘、薛姨妈敬酒。这两个人当然赶紧起身笑道:“二位爷,请坐着吧,何必多礼。”那么在那个情况下,除了邢王二位夫人她们不站起来,满席都离了席,俱垂手旁立。那么贾珍又到了贾母榻前,因榻矮,他和贾琏就屈膝跪了。贾珍在前面捧杯,贾琏在后面捧壶。那么这两人给贾母敬酒,那么贾环弟兄等也都随班按序一溜随着他二人进来以后,见他二人跪下,也一溜都跪下了。

这一笔就再次把贾珍在宗族里面作为族长他的身份地位和他以族长身份对老祖宗的尊重孝敬写出来了。虽然贾珍和贾琏有很荒唐的一面,但是在维系封建家族的伦理规范方面,他们起到模范作用,特别是贾珍。这时候有一笔描写,你要特别注意,他们两个不是一跪吗?那么其他这个侄子辈的这个男子就都跪下了,宝玉也忙着跪下了。史湘云就觉得好笑,推他笑道:“你这会又帮着跪作什么? 有这样的,你也去斟一巡酒岂不好。”宝玉就说,等一会,我确实要再斟酒去敬去。那么等到贾珍贾琏给贾母敬完酒站起来了,他才站起来。那么贾珍贾琏又去给邢王二位夫人敬酒,那么底下贾珍就笑道,实际上他是请示贾母说:“妹妹们,怎么样呢?”他其实并不是真要去给迎春、探春、惜春这些人敬酒,但是他礼数很周到,话要说到这。当然贾母就说,你们去吧,他们倒便宜一些。就是对于她们就不用一一去敬了。

那么在刻画贾珍作为一个族长,在维系家族的封建伦理方面以身作则以外,他忙中偷闲还写到了,宝玉对贾珍贾琏这种维系封建家族的伦理秩序的做法的认同。因此要再一次提醒你,不要给《红楼梦》里的人物贴标签,他写的这些人物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他们的人格有多个层面,他们的品质也是有许多复杂因素组成的,不要给宝玉简单贴上一个“反封建”的标签。他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规范,他是选择性的抵制反抗,选择性的归依服从。那么像贾珍和贾琏给贾母敬酒跪下了,其他子侄也都跪下了,他原本可以例外的,因为贾母溺爱他,湘云深知,其他人也都知道的。可他偏不跪又怎么着啊?谁会去责备他呀?谁会强制他呀?他自己内心的心灵在召唤,这个时候我要随着跪。因为这一跪就使得这样一个充满了勾心斗角,其实潜伏着很多利益之争的一个贵族家庭,一个传了百年的这样一个贵族的宗族,他们毕竟还是能够在一定的利益规范之内,维系住他们的表面的和谐。所以宝玉的这一跪值得我们琢磨的。

下面就又写他们继续的吃喝玩乐,还写他们过元宵放炮竹。王熙凤胆子大,她虽然是个女子,她也能放炮竹。那么又写到他们在继续吃喝玩乐的过程当中又安排了很多的娱乐项目,包括女先儿来说书,女先儿,我前面给你解释过,北京话,什么意思呢?往好了说是女先生的简缩语,女先生就是对女性说书人的一种尊称,这是往好了说。往不好了说呢?就是这些说书的女子很多都是盲人瞎子,女先儿就是女瞎子的简缩语。那么这些人经常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到贵族家庭里面去说书,娱乐这些贵族家庭的成员。

那么他们请来的女先儿就坐好了,贾母就问她们你们今天带了什么新节目来了?她们就说她们来了一套新书叫做《凤求鸾》,讲的什么故事呢?就是有一个公子叫王熙凤,当然这话一出来,大家就哄堂大笑,王熙凤不在意,就是真实的贾府的王熙凤不在意,说天下同名同姓的多了。那么这个公子怎么样呢?就说他后来就和一个小姐叫做雏鸾偷情了,恋爱了。贾母一听就知道,哎呀,又是陈词滥调,无非就是写这个公子小姐互相眉目传情,然后媾和,然后私奔诸如此类的。贾母就把这两个女先儿数落了一顿,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一套都听腻了,而且这种书都编得不合理。你看我们这贵族家庭,哪个小姐身边只有一个丫头?都是一大群婆子丫头围随,哪有机会去做那种丑事!然后就说,你别讲了。那么这两个先儿就很惭愧,就没有说书,就给贾母给在场的人弹了一套曲子,因为这种女先她们说书不是素口说书,一个是带着三弦,一个是带着琵琶,所以是能够演奏曲子的。

那么这种情况下,就显示了贾母她的文化修养是很高的,所以这一回回目上半回叫做“史太君破陈腐旧套”。前面跟你说过了,书里面的这个人物,有时候称她为贾母,有时候称她为史太君。众人口里称她为老太太,有时候叙述语言又把她说成是老祖宗,都是一个人,因为她是从史家嫁到贾家来的,所以这些称谓都很合理。

下面就写他们要继续玩乐,前面往台上泼钱,赏赐那些小戏子是外请的,不是贾氏宗族派贾蔷到姑苏买来的那十二个女孩子,那么这些小戏子唱完以后,赏赐完了以后还想看戏。于是就命令他们自己家养的戏班子,就是“红楼十二官”过来给他们唱戏取乐,为首的这个是文官,她们来了以后,贾母就给她们说,大意就说你们得好好唱,你看这个李婶,还有这个薛家,家里都是养戏班子的,看了无数的戏,大意就是说眼光是很高的,会很挑剔的,你们可得好好演。那么文官就很会说话,说我们的戏自然是不能够入姨太太和亲家太太、姑娘们的眼,不过听我们小孩子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一个喉咙罢了。很会说话,就是说我们别的不敢说,但是我们发音会非常准确,咬字会非常清晰,而且我们的嗓音会非常甜美。

那么贾母当时就点了几出戏,这个地方特别要紧的在哪呢?就是贾母特别懂戏。当时的戏,有的听友就说,是京剧吧?京剧,我看过,不错呀,国粹呀。请注意,《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写在二百多年前,那个时候中国有没有京剧呢?没有这样一个剧种,京剧产生的很晚,京剧是直到清朝末期,到咸丰同治期间才发展成熟的一个剧种。所以书里面所写的这些戏都不是京剧,那么是昆曲吗?你这么来理解还差不多,其实它也不完全是今天你所看到听到的昆曲,它主要是用笛子萧管来伴奏演唱。

贾母很懂,这个时候贾母就有大篇的谈戏的言论。那么当中就说到了,她指着史湘云说,说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她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 胡茄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她就回忆起当年,她出阁以前,她听戏的情况,本来中国这种古典戏曲都是大写意,比如说弹琴是拿手比划着模仿弹琴那个姿态,并不真的去弹那个琴。可是贾母说了,当年史湘云的爷爷还在的时候,他们史家老辈还在的时候听戏,戏里面需要弹琴,就不是写意性的比划,而是来真格的真弹,就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西厢记》有一折叫做《听琴》,那个时候就真弹琴,当然这个琴指的是那个古琴。《玉簪记》里面有一出叫《琴挑》,也是真弹,然后又说了一出戏叫《续琵琶》。

有的读者死心眼,他说人家这书一开头就说了,是地域邦国朝代年纪皆失落无考,既然作者这么说了,后面写的时候也多数情况下是烟云模糊,不给你清楚交代是哪朝哪代的故事,什么年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具体的方位空间的故事。但是又别忘了,人家这本书第一回回目就告诉了真事隐假语存。他在有些地方就故意要透露或者叫都漏他写的是什么时候哪家的故事,那么这个时候就又一次很露骨地透露出来了。
我多次给你讲过,这部书真实隐所隐的就有真实生活当中的曹家、李家,也就是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康熙朝的两大织造他们家族的故事。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娶的就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化到书里面是谁呢?就是贾母。所以所谓书里的史家就是真实生活当中的李家,贾母和史湘云她们的真实的身份都是李氏宗族的成员。所以贾母这段回忆,就是回忆在李家看戏的情况,那么她说台上演戏演到要弹琴来真的,举了一出戏叫《续琵琶》。

《续琵琶》是元曲吗?元曲里有这么一本戏吗?没有,《续琵琶》是明代的剧作吗?也不是,《续琵琶》的作者是谁?就是曹寅,而且《续琵琶》这个剧本就流传到今天,前些时候还有一个昆剧团把这个戏排演了,搬上舞台了,所以今天你可以看到《续琵琶》的演出,它演的是蔡文姬的故事,蔡文姬她有一首长歌叫做《胡笳十八拍》,戏里面演到这一段的时候,就有演员弹真实的琴,自己伴奏自己唱。

所以《红楼梦》的这种文笔,你必须要掌握,不要死心眼,说你不是说朝代纪念都失落无考吗?你怎么会出现这种可以着着实实地证明其年代的内容呢?这种句子呢?它就有。这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那么在写荣国府又过元宵过程当中,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情节,下一讲告诉你。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