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四十九回作者细写雪中众小姐的装扮,那么有一个问题就逼到眼前了。就是你注意到没有,现在我给你讲到第四十九回了,已经很多情节都过去了,很多描写,我都给你引用了。但是你注意到了吗?曹雪芹他写男避免写辫子,写女避免写小脚,就是他写男不写头,写女不写脚,当然不是绝对的,当然后面我们还会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出现。总体而言,...
介绍: 第四十九回作者细写雪中众小姐的装扮,那么有一个问题就逼到眼前了。就是你注意到没有,现在我给你讲到第四十九回了,已经很多情节都过去了,很多描写,我都给你引用了。但是你注意到了吗?曹雪芹他写男避免写辫子,写女避免写小脚,就是他写男不写头,写女不写脚,当然不是绝对的,当然后面我们还会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出现。总体而言,他是写男不写头,写女不写脚,怎么回事?写男不写头,前面已经跟你讨论过了,有人会说写贾宝玉不是写头了吗?写史湘云给他梳头,给他编了辫子。但是清代男子的头型是这样的,就是要把头的前半部的头发整个剃光,而把头的后半部的头发都留着,然后编成一条辫子,这是满族男子的一种装饰。
满族因为他人数少,它当时编为八旗军事组织,先在长城外面占地盘,后来就打进了山海关。那个时候明朝已经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给灭掉了,崇祯皇帝都在景山的一棵树上上吊死了,所以清兵入关。他首先是打败李自成的部队,然后再往中国其他地方打,最后居然就把整个中国都占领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满族就成了统治全中国的一个统治民族。
那么为了能够维护它的统治,它就在进关以后,下一道令,要求所有的汉族男子归顺他们,归顺的标志就是你要把你的头发,把你的发型要弄得跟满族男子一样。在明代,男子是留胎发的,就是整个头上的头发都留着,留着以后,把它盘起来。所以你看明代的一些人物画像都是头上有高高的帽罩,为什么帽子那么高啊?就是因为要套住整个盘在头顶的头发。而且当时满族入关以后,这个命令非常之严厉,叫做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你要想活命,一个汉族男子你就必须把你的头发发型弄得跟满族人一样,前面剃光,后面梳一根辫子,否则的话就砍头。那么对于男子发型的命令,他们执行得很坚决,也有不少汉族男子不愿意改发型,果然被杀头了。
但是在这个书里面,他写这个男子写了很多,像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雨村等等,他没有任何一笔写到他们的发型,只对唯一的一个男子宝玉设计了一个发型,而这个发型又并不是满族男子的规范的发型。因为他写史湘云给他梳头,他满头都留着头发的,把他四边的头发都辫成小辫,然后拢在头顶,再总归成一条大辫子,然后加些装饰品托在脑后。而且他总是要写宝玉要戴一个小冠,还要带一个抹额。那么在图画上,电视连续剧上,电影上,戏曲舞台上,你都会看到宝玉这种很独特的发型和装饰,那么这不是满族男子的标准的发型,这是他为他所珍爱的艺术形象所单独设计的一个独特的发型,一个头饰,这是我们应该懂得的。
你看他写男就避免写头,避免写发型。写女呢?你要看明代小说,比如说你看《金瓶梅》,不断要写到女子的脚,尤其是三寸金莲,甚至认为三寸金莲是女子美丽的一个组成部分,男人对女人的欣赏,不但欣赏她的五官和身材,甚至要把玩她的三寸金莲。这个缠足是一种陋习,所以到上个世纪,五四运动前后,就有无数的有识之士提出来要结束这种陋习,但是清朝在八旗里面的妇女,她们是什么样的足形呢?是天足,满族是不缠足的。书里面多次写到王熙凤的一些肢体语言,说她提着一副下摆上楼,又说她一只脚支在门槛上吹过堂风,这都说明她是满族妇女天足,如果是三寸金莲不可能是那样的一种姿态。
那么一定会有听友会问,你这么一说的话,那么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包括贾氏宗族的四大小姐元迎探惜,她们是天足呢,还是缠小脚呢?那么通过第四十九回对于她们一些装束的描写就可以推敲出来,她们都是天足,她们不缠足。像林黛玉,说她穿着这个小靴子,她穿着这个羊皮小靴。说这个史湘云穿着鹿皮小靴,这个三寸金莲是不穿靴子的,只有天足才能穿靴子。所以书里面虽然它没有仔细去写女性的脚究竟是天足还是三寸金莲,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描写上加以推敲得出结论。
那么书里面的这些女性都是天足吗?也不是。经过推敲,你会知道有的就是缠足的。你比如说书里面婆子和丫头之对话,经常有一个词叫什么呀?小蹄子,什么叫小蹄子?就是对缠过足的脚的一种调侃的说法。还有比如说书里有时候会写到一个婆子她责备一个丫头懒,不愿意干活,不愿意跑动,说哪就把你脚走大了呀?这就说明那个丫头是缠足的。因为缠足是你这个脚越小越好,怕走路把它走大了,走大就是变丑。
那这怎么回事?满族统治者进关以后,先下命令要求天下的男子都得跟他们满族男子一样,保持那样一种后面拖一条辫子的发型,这个它执行得很严格,它推行得很成功。所以现在反是演清宫的故事,或者是演清朝的故事,都被人家叫做辫子戏,男的一定是有一条辫子的。但是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也下过命令,要求所有的汉族妇女也要移服,也要改变形态,禁止缠足。但是这个命令就执行的效果很不好,一方面是汉族在改变妇女的足形方面抵制得很厉害。另一方面也是后来满族统治者考虑到妇女对他们的危害性不是很大,而且缠足的汉族妇女不易行动,恐怕也就不容易参与造反,所以后来就不了了之,这样就清代就延续了汉族妇女缠足的这样一种习俗。
书里为什么他写女性的脚有意含混?夸张地说,就是他写男不写头,写女不写脚,就是因为又是真事隐假语存,作者的祖上原是汉人,可是在关外又被八旗兵俘虏了,成了包衣奴隶了。那这种包衣奴隶他被俘虏得早,他早期就和满族八旗兵一起战斗,经历了很多坎坷曲折,最后才打入山海关,夺取了全国政权。进关以后的第一个皇帝就是顺治皇帝,那么顺治皇帝就对这些早先归顺八旗的汉人比较信任,就封他们官,后来成立内务府以后,内务府的很多职务都是由这些包衣奴才来担任。比如说后来在江南,因为江南出丝绸,江南有桑树,养蚕比较方便,每年要出大量的蚕丝,然后用来生产丝绸制品,就成立了四大织造的官署,就委派内务府的人去担任织造。
那么前面讲过曹、李、马、孙,除了马家是满族人以外,那么曹家、李家、孙家都是汉族人。他们虽然是汉族人,可是他们又编在了满洲八旗的系列里面,像曹家就编入了正白旗,正白旗还属于上三旗之一,所以他们的身份就很暧昧。曹雪芹之所以回避写男人的发辫,写女人的小脚,就是因为在民族认同上,他也有所尴尬。说自己是汉族人?可是你又是正白旗的出身,那么说你是入旗的满族,血脉上你又分明是汉种。因此他就不太愿意在他所形成的虚构的文本里面去很明确的写出这个男人的发辫和女人的小脚,他故意用一种烟云模糊的笔法。
他写这个男女的服装有很多非常细腻的描写,但是对他们的头型发型以及他们的足步,他能含混就含混,偶尔他会有所疏漏,总体而言的话,他是回避的。这就说明《红楼梦》这个文本,它也是一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文本,他既把一些满汉两族的习俗写到书里,但是他又有意不那么分明地来区别书里面这些人物的民族属性。
你看前面写到贾芸他认宝玉做干爹,他年纪比宝玉还大,他自己怎么解释啊?叫做摇车里的爷爷,拄拐杖的孙子。摇车就是一种满族育儿的器具,现在基本上已经绝了,很难找到了。汉族是没有这个东西的,他写进去了。所以读《红楼梦》对满汉两族的融合,满汉文化的融合应该有所了解。
那书里写到薛宝钗她从金陵地区进京干吗呀?她是为了参加宫廷选秀,那么问题就来了,她有资格参加宫廷选秀,那么林黛玉如何呢?林黛玉她就可能没有资格参加宫廷选秀,为什么?因为薛宝钗他的父亲是宫廷的采买,她显然是在旗的旗家女。林黛玉的父亲虽然做了高官,做了盐政。但是从林如海这个姓名和有关描写来看,是一个汉族官员,所以他的女儿有可能缠足,有可能不缠足。
为什么可能不缠足呢?因为她是贾敏的女儿,贾敏是贾赦贾政的妹妹,是贾母的一个女儿。那么历史上的曹家既然归了旗,写到小说里面,这些女子就可能还都属于在旗,就都是天足。那么贾敏如果不缠足,她可能对自己的女儿也采取了不缠足的一种措施。所以林黛玉虽然她身体比较弱,可是她也可以穿皮靴子。
史湘云呢?可能是有资格参加选秀的,但是史湘云她的父母双亡,她的名字可能很难报到部里面去,报到皇宫的管事机构去,所以她两个叔叔就很快地把她打发了,给她定亲了,是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读《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应该搞清楚。
后来就写第二天就下大雪了,整个大观园就变成了一个琉璃世界。宝玉他那天急急忙忙起来,他到大观园里面的一个地方叫做芦雪广(yǎn),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园林建筑。那么他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是这样一种美丽的景象。
那么大家聚集在芦雪广里面,就是要作诗了,就写了一个很有趣的场面,什么场面呢?就是在贾母那吃饭的时候,史湘云问厨房要了一块鲜鹿肉带到芦雪广里面,就商量怎么来吃这个鹿肉。当时这个李婶娘,就是李纨的寡婶也在那,就大为诧异说,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其实他们不是要生吃,他们是要搞烧烤。
所以不要以为烧烤这种吃法是今天才有的,更不要以为烧烤这个吃法从西方传来的,因为很多人到国外旅游就发现,比如像美国人特别喜欢在海滩,甚至在自己家庭院里面吃烧烤。其实在产生在乾隆朝的这本小说里面就写了当时中国的贵族家庭也有公子少爷和千金小姐吃烧烤的这种描写。那么他们实际上也是用铁丝蒙子,用一定的器具来把这个鹿肉切成小片,放在铁丝蒙上把它烤熟,然后来吃。
他们都是一些贵族小姐和公子,像史湘云可以说是一个脂粉香娃,是一个打扮得非常规整的,全身喷发出香气的女孩子,可是她却割腥啖膻。她是在铁炉子上用铁丝蒙子来烧烤这个鹿肉,然后用铁叉子插着来吃。开头别人还不怎么敢吃,后来史湘云就把其他人都给动员起来了,所以一些美丽的女子就都吃上了,连薛宝琴后来也去吃,那么凤姐的丫头平儿也去。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发生一件事情,平儿为了吃烧烤方便,她就把她手上的镯子褪下来了,吃完以后,她要把它再戴回去,就发现少了一只虾须镯,这当然就构成了一个伏笔,她的虾须镯哪里去了呢?请听下一讲。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