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钗黛合一

文学出版 刘心武讲108回红楼梦 第52期 2018-10-02 创建 播放:22745

介绍: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语,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这回开头脂砚斋有一个回前批很要紧,当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说:“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那么这句话,她并没有写在第三十八回那,她写在第四十二回。这个批语很重要,因为脂砚斋她是这部书的编辑,曹雪芹一边写,她一边誊抄。然后她从头到尾编辑一遍,然后再...

介绍: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语,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这回开头脂砚斋有一个回前批很要紧,当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说:“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那么这句话,她并没有写在第三十八回那,她写在第四十二回。这个批语很重要,因为脂砚斋她是这部书的编辑,曹雪芹一边写,她一边誊抄。然后她从头到尾编辑一遍,然后再加批语。她看过曹雪芹写完的全书,所以她的话最可靠。通过这句话我们就知道,曹雪芹的《红楼梦》不可能是120回,因为书至三十八回就已经过了三分之一还有余了,那么周先生他就经过精心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曹雪芹这部书里面有两个常数,一个是十二,这个不用多说了,一个就是九,它每九回是一个情节单元,那么九回九回往下捋,果然如此。

那么现在讲到了第五个情节单元,就是从第三十七回到四十五回。那么现在故事发展到了第四十二回,这一回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刘姥姥她在荣国府足玩,特别是逛了大观园,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头来她还是要告别这个富人家,回到自己农村的那个贫寒的居室里面去,她告别。

那么在这段情节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就是刘姥姥给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取名字。因为在大观园里面,大家足吃足喝足玩,结果贾母就受了风寒,病了,大姐儿当时被奶妈抱着也在园子里逛去了,也病了。那么病了以后就得想办法治,过去有病以后,除了请医问药,服药治疗以外,还往往搞一些迷信的活动。比如说病了,是不是撞了什么鬼,撞了什么不祥的东西呢?

那么那个时候有一种专门供人们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迷信书,比如说有一种就叫做《玉匣记》,就要查这种书。《红楼梦》里面就提到了这个《玉匣记》,凤姐就让平儿拿出这个《玉匣记》来好查一查,究竟是撞了什么邪气了。那么凤姐自己识字不识字呢?粗识几个大字,基本上她没什么文化,平儿识字不识字呢?可能也不怎么识字。那凤姐她平常处理一些事务需要念字写字靠谁啊?就靠彩明。

有些读者始终不明白,以为彩明和平儿、丰儿一样也是王熙凤的一个丫头。不是,彩明是贾琏、王熙凤他们养的一个专门给他们做秘书工作的小男孩。还不是小厮,小厮是干粗活的,陪着主人出去骑马啊、随从啊,不是,彩明是专门处理文字上的事情的,就是文秘,所以彩明是个小童。拿出这个《玉匣记》呢,由这个彩明来念,彩明念了以后,凤姐就依着查出来的这个话去处置。简单来说,大姐儿之所以得病是因为在园子里撞了花神了,所以就得到园子里指定的方向去烧些纸来给她除祟。那么王熙凤就安排人去烧纸,既给贾母烧,也给她的女儿烧。

那么这种情况下,王熙凤就跟刘姥姥有一段对话,就说我们这个大姐儿老多病多灾的,那么现在也还没个名字,你到底是个年纪大的人,而且说起来,你也别笑话,你到底贫苦些,所以由你这样一个贫苦的乡下人给她取个名字,可能还能够把那些邪崇给压住。在这种情况下,刘姥姥就问王熙凤说,那她什么时候生的?说她是七月初七生的。刘姥姥就说,那就巧了,正好是七七生的,干脆就把她叫做巧姐儿吧。这样王熙凤的这个女儿才正式有了名字,叫巧姐儿。

那么这个巧姐儿呢,你看那个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里面,打开橱柜看册页,那么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当中,巧姐儿是其中正式的一钗。有的读者始终有一个看法,就说巧姐年纪这么小,从前八十回看的话,根本就没有发育成熟,没什么戏份,怎么她也要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呢?那么我的研究心得是这样的,就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十二钗的设置,曹雪芹他有意让它立体化,让它不都是一辈人,让它在辈分上有一些差异,这样就能够把四大家族的女性悲剧的命运更加立体化来展现。何况八十回后,巧姐儿还有很多情节。像前面不就有一个大伏笔吗?巧姐儿和板儿遇上了,巧姐儿就要板儿手里的那个佛手,板儿开头不肯给,经大家说服以后给了。那么巧姐儿当时抱着一个柚子,就是一个香橼,最后这个香橼就换到了板儿手里。板儿得到香橼以后,觉得圆圆的,像一个球,可以当球来踢着玩,也很高兴。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伏笔,在八十回后,巧姐儿和板儿他们会有他们专门的故事。

那么这回里面最重要一个内容是写薛宝钗把林黛玉约到了他所住的蘅芜院,这段情节非常重要。那么去了以后,薛宝钗就故意做出一副严厉的样子,说,颦儿,我要审你。因为咱们是一个音频讲座,所以希望你听的时候要区分开来,平儿,王熙凤有一个丫头叫平儿,是和平的平。那么林黛玉,宝玉、宝钗有时候叫她颦儿,是宝玉给林黛玉取的一个外号,这个颦就是皱眉头的意思,是一个笔划很多的字,你可以打开书自己去看。声音差不多,但是却是两个人。有的时候说,王熙凤的通房大丫头平儿,那是一个人。有时候宝玉、宝钗他们叫颦儿,是说的林黛玉。

那宝钗就说,颦儿,我要审你。当然林黛玉就觉得很奇怪了,你疯了,你审我干什么呀?那么薛宝钗就点出来,前面他们跟贾母、刘姥姥一块在大观园里面吃宴席、玩牙牌,说牙牌令。在这个过程当中,林黛玉为了很快地来回应鸳鸯的揭示牌面的情况,为了押韵,就口不择言,就说了两句,是《西厢记》和《牡丹亭》里面的词。

那个时候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就是妇女可以看戏曲演出,那么像《西厢记》、《牡丹亭》在舞台上演的,你都可以看。但是《西厢记》、《牡丹亭》这些戏曲的本子剧本,你是不能看的。你看就叫做你接触了淫词艳曲,尤其是贵族家庭的小姐,你看了这种书,你对其中的词句有记忆,而且大庭广众当中,你又口不择言,说牙牌令的时候,你就说出来了,按当时的规范的话,你就是犯错误了,不对头了。好在当时贾母、王夫人她们可能都没在意,薛宝钗耳朵尖,她听得特别准,逮着黛玉这个毛病了,所以她说她要审黛玉。

黛玉一听也就慌了,因为确实在当时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样的家庭,不可以在大庭广众当中去引用这样一些所谓的淫词艳曲的。就赶紧求饶,说,好姐姐,你教导我吧,我再也不敢了。那么这个情况下,薛宝钗就展现出了她人格当中非常好的一面,她逮着林黛玉这个错诗,所谓审她,指出来,让对方很惊慌很惶恐求饶,但是她并不打算去向家长告发,也不打算利用林黛玉这样一个错诗去欺负林黛玉。

她就跟林黛玉掏心窝子,说心里话,她怎么说的呀?她说,“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正经书指的官方指定,你要参加科举考试必读的那些经书。她说,我们弟兄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琵琶指的《琵琶记》。以及“元人百种”,元人百种是由人编出来的一套,把元代的杂剧剧本汇聚在一起的类书,无所不有。

说“那些兄弟们,他们背着我们看。”“我们”就指的是小姐们姊妹们,“我们也却偷着背着他们瞧,后来呢,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家不识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也非你我分内之事, 究竟也不是男人家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能有几个这样的?然后进一步说,说我们这些女孩子只该做些针线之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 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她这一大篇话,后面体现她的认知,她的归依,她对封建礼教的正统思想,她是认同的,她是归依的。但是呢?不说她后面的态度,说她前面,她跟林黛玉掏心窝子,报自己的隐私。表面上她也是一个好像中规中矩的女孩子,是一个特别遵循封建礼教规范的,一个模范的女孩子,但实际上她自己就承认,她小时候也看这些所谓的杂书,也就是对所谓淫词艳曲也很熟悉。她先把自己过去这些隐私向林黛玉暴露了,所以林黛玉虽然对她后面这些大道理不一定真能听进去,可是感动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要紧的是坦诚相待,敢于把自己的隐私向最亲密的伙伴说出来,所以她们两个通过这次对话就建立互信了。

有人总觉得《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而且从头到尾都是写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他们的三角关系。那么现在我讲的是第几回啊?第四十二回,先不说全书是108回还是120回,就以前八十回来探讨这个问题,那么到第四十二回,基本上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关系就由猜忌变为了沟通后的和谐。所以第四十二回一开头,在回前批语里面,脂砚斋有这样的说法,“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后面还有一些有关的批语,就告诉你在作者的笔下,钗黛合一了。

那你回想一下第五回,贾宝玉所偷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册页,第一幅画,第一段判词,它是钗黛合一的。那么《红楼梦》十二支曲,当中有一支曲也是钗黛合一的。他写出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种家庭青春女性的两个不同的面。

林黛玉是具有反叛性格的,坚持自己个性。那么夸张一点说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这是一面。薛宝钗呢?其实也有个性,她内心里面和林黛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她拼命地去遵守社会的主流规范,压抑自己内心的青春的火焰,所以她要配制冷香丸,来吞冷香丸,把自己内心的类似林黛玉那样的青春之火要压下去,灭掉冷掉。所以她们两个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对立的,不同的两个生命,你这样理解也不错,也并不错。后面作者还要进一步写出来,她们两个在价值取向上的重大区别,但是归根到底她们都是那个时代被主流意识形态,主流规范所压抑扼杀的美丽的青春花朵。所以钗黛合一这种说法,它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这一回以后,两个人的关系就有了一个巨大的改变。特别重要的是林黛玉对薛宝钗不再猜疑了,原来她老觉得薛宝钗是一个情敌,因为有一个金玉姻缘之说,老笼罩在头顶上。那么通过薛宝钗这样给她掏心窝子的交流,她就明白薛宝钗并不是心里藏奸的人,跟她一样,都是在那样一个“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社会环境里面艰难生存的青春花朵。

那么后来有一段文字就写贾母因为带着刘姥姥在大观园里逛的时候,刘姥姥就有一个感慨,说“原来过年到集上去买年画,年画画了一些有钱人家的园子,当时就想说,世界上人间能有这样的地方吗?什么时候我也能到那里面逛一逛多好呀!”没想到她就居然真进了这样一个园子。贾母就说,是啊。刘姥姥说,要是能把你们这个园子画下来,我拿家去存着多好!贾母就说,你看我这个孙女,就说的是贾惜春,她会画画,让她画下来,赶明儿让你看一看。这样呢,老祖宗在和刘姥姥的对话当中,无形中就给贾惜春派了一个活儿,就让她把大观园画成一个长卷的图画,不但要把园子的景物画上,而且还要把人也画上。

贾惜春其实只不过是有一点绘画爱好,只不过是能画一点简单的花鸟的写意画。那么贾母这么一布置,她就不得不接受任务来画大观园的行乐图,这对她来说是很艰难的一项工作。那么这一回后面就写大家聚在一起,就说她要画这幅画该给她准备一些什么样的工具。那么这段文字,你自己看去,你会发现不是行家写不出来,就说明曹雪芹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实际上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画家。

在有关曹雪芹的资料当中,就有他朋友写他的诗,就有他朋友赠他或者是在诗里面表现他,咏颂他,这些诗里面就有一句叫做“卖画钱来付酒家”。晚年他虽然很落魄了,生活很困难,那么他拿什么来买酒喝呢?卖画。就体现出他不但能写,也能画,而且从他《红楼梦》的文本当中,你可以发现他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那么在这段对话当中,就写林黛玉对刘姥姥很不客气,她毕竟是一个贵族小姐,虽然寄人篱下,可是她的生活的优越感,身份的优越感还是很明显的。她就给刘姥姥取了一个很难听的外号叫做“母蝗虫”,她说贾惜春今后画的这画可以叫做《携蝗大嚼图》。作者他写这个人物,他不是一味的说这个人好就处处都好,这个人坏就处处都坏。他在写林黛玉诗意生活,她本身的精神的高度、审美的高度的同时,他也写出来她对劳动人民,对于一个农村来的老婆子的不尊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回味的。请听下一讲。
——结束——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