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乾隆皇帝在雍正驾崩以后,就立刻地继承了王位。过去流传着一个说法,直到今天有人还在沿袭这个说法,就是雍正怎么当的皇帝呀?篡位,怎么篡的位呀?说是康熙皇帝在驾崩之前写了一个遗诏搁在一个匣子里面,放在紫禁城的殿堂的“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那么雍正为了夺取皇位,就找人把那个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盒子偷偷打开了,一看...
介绍: 乾隆皇帝在雍正驾崩以后,就立刻地继承了王位。过去流传着一个说法,直到今天有人还在沿袭这个说法,就是雍正怎么当的皇帝呀?篡位,怎么篡的位呀?说是康熙皇帝在驾崩之前写了一个遗诏搁在一个匣子里面,放在紫禁城的殿堂的“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那么雍正为了夺取皇位,就找人把那个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盒子偷偷打开了,一看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
康熙的第十四个儿子,十四阿哥跟雍正是同一个母亲生的,而且在康熙晚年,把原来立的太子废掉之后,他非常倚重这个十四阿哥,派他担任征西大将军,让他立战功,积累政治资本。所以传说他是要传位给十四王子,十四阿哥。有人说你把康熙的儿子称作王子合适吗?应该是皇子。不是的,在那个时候就会称为王子,在雍正当了皇帝之后,他提到了他的一些兄弟的时候,还都使用了王子这个称呼。王子不是说王爷的儿子,就是皇帝的儿子。王爷的儿子在清代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叫做世子,这一点跟你说清楚。
那么传说雍正派人把这个遗诏拿来一看是传位十四王子,于是就在十上面加了一横,底下又添了一个拐弯,就成了传位于四王子,他是四阿哥,皇位就成他的了。这个传说是荒诞不羁的,完全禁不住历史事实的考察,没这么回事。就算雍正是不当地得到了皇帝这样的一个宝座,上述的这些情况都不存在。
那么清代有没有皇帝立下个遗诏写上传位于谁,搁在盒子里面,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的事情呢?是有的,恰恰是雍正自己这样做的。雍正鉴于他父亲晚年把太子废掉了以后,又总不明确指定接班人,就造成了兄弟之间互相的权力争夺,酿成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他也是吸取这个教训。所以他就采取了这样一个办法,他也不明确地立太子,因为你明确立太子,他的哥哥胤礽就是一个恶劣的例子。最后可能会和这个立他为太子的皇帝发生冲突,造成悲剧。所以不能公开立太子,但是又要把自己究竟把这个皇位传给谁及早地确定下来,形成一个秘诏。
所以在雍正驾崩以后,为什么乾隆很顺利地继位呢?就是因为恰恰是雍正立下这个规矩,我有遗诏,那么你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取那个盒子打开一看,我传位就是这个人,这也正是《红楼梦》第十六回所写的,贾政被传到宫里面去,然后家人回来飞报说,老爷又往东宫去了。就是很快,乾隆皇帝,那个时候他叫弘历,继位以后,立了庙号才叫乾隆。
那么他就很快地接班了,就是雍正到乾隆的那个权力转移是顺利的,太平的。那么权力转移以后呢?乾隆皇帝做了一些,我前面讲过的那样的事情,就是他实行怀柔政策,可是你怀柔,有人就还是要想尽方法颠覆你的皇位,谁啊?有人说是胤礽,不,胤礽早就死了,在雍正继承王位的第二年,胤礽就得病死掉了。那会是谁呢?胤礽虽然死掉了,他有他的长子,就是弘皙,乾隆皇帝叫弘历,那么弘皙,你一听就知道和他同辈,当然比他大很多。在康熙皇帝把太子胤礽第二次废掉的时候,弘皙都已经十几岁了,都已经结婚生孩子了,都给康熙皇帝生下了重孙子了。
而且据可靠的史料记载,康熙对胤礽非常失望,可是康熙对弘皙很珍爱,评价很高,喜欢他。从血缘上说,他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孙,胤礽虽然不是康熙的第一个儿子,但他是皇后生的,皇后第一次生育失败了,儿子没养大,第二次生下的就是胤礽,就养大了,后来被封为太子,可是后来又两立两废。但是这个太子他也有他的一大堆的儿子,在弘皙前面也还有一个,也没养大,也死了。所以这样一捯饬的话,弘皙的血统就最纯正,他是康熙的皇后所生的儿子的,正妻的一个活下来的儿子,简称就是皇长孙。
那么雍正当政以后,他的政治对手很多,他要对付很多的政敌,特别是八阿哥、九阿哥,还不止这两个,这两个是跟他较劲最厉害的。而那个时候,胤礽已经是个死老虎了,所以雍正就把他主要的政治斗争的力量用在去灭掉八阿哥、九阿哥身上,以及其他几个他觉得妨碍他当皇帝的阿哥身上,就没太在意晚他一辈的胤礽的这个儿子弘皙。弘皙当时表现得好像也挺本份,没有露出毒牙。而且康熙在临死之前有遗嘱,其中一个遗嘱就是要封弘皙为亲王。最后雍正就采取一个办法,第一我得尊重我父亲的遗嘱,要封他为亲王。第二,但是我不让他住在京城里面,就把他安排在昌平的郑家庄,在那盖了一个王府,让弘皙到那去,开头是封为郡王,后来就升为亲王。
那么乾隆比弘皙小很多,这个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乾隆好像没出生,第二次被废的时候,还是一个孩童。等到乾隆继位以后,他才渐渐意识到还有一个弘皙存在,跟他同辈,年龄比他大很多,但是他爷爷曾经对这个人说过很多好话,而且他发现虽然他努力地去平复他父亲那一朝所形成的政治斗争的伤痕。
但是还是有一些贵族,特别让他伤心的是,包括一些他父亲善待过的,提拔过的一些王爷,以及他们的下一代,还有一个意识,就觉得该当皇帝是弘皙。因为满族入关以后,他们的意识形态逐步地被汉族的儒家观念所取代。本来满族是不重视血统的,婚姻上都可以比较混乱,两辈妇女可以嫁给同一个男子。但是入关以后汉化了,讲血统,而且还特别重视所谓嫡庶之分,就是你是嫡出吗?嫡出就是你是你父亲和父亲的正妻生的吗?如果你是你父亲的妾生的,那你的地位就应该比正妻生的要差。另外就是要长幼排序,你是老大吗?你不是老大,那首先要看老大是谁?所以这样从血统上一倒,乾隆他的血统就远没有弘皙那么纯正,乾隆也不是雍正的皇后生的,他也是庶出。而弘皙呢?那些贵族在家里面搬个手出来一算,他爷爷的正妻皇后生下来胤礽,胤礽的正妻生下了弘皙,弘皙往上倒,就是康熙的皇长孙,而且弘皙又生了儿子,从血脉上说的话,如果他当皇帝,清朝王室的血脉可以很顺利地往下延续。那么弘皙自己也知道自己在血缘上,长幼排序上占有这样的优势。所以就开始跟乾隆较劲,就要谋反。
我说这些干吗?就是你把这个大背景捋清楚以后,你再来看四十回的后半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你就能看明白了,就看懂了,当时就是一个双悬日月照乾坤的局面。弘皙他在他郑家庄的王府里面,他私设了七私,什么叫七私?只有皇帝在紫禁城里面才能够设置这样七个为自己服务的机构,其他的王爷是不可以这样做的。而弘皙呢?在郑家庄,他就给自己设立七私。他可能还给自己设立了太医院,前面不是写到有一个叫张友士的进城来,住在冯紫英家,还去给秦可卿看病,那就应该是一个真实生活当中,从昌平郑家庄到京城里来的弘皙下面的人,他可能在弘皙那个王府里面确实是一个弘皙所设立御医院的御医,也就是太医。
而且弘皙他不但在那自我膨胀,他就开始向乾隆挑战了。他有一些很出格的行为,但是从生活真实的曹家来说,一开始他们对乾隆皇帝是感恩的,那么三宣牙牌令的时候,这开头是贾母她来说这个令词,这个鸳鸯就凑出了一幅牌,鸳鸯就说了,说左边是张“天”,贾母就马上来句押韵的说“头上有青天”。
在真实生活当中,曹家在雍正朝遭到了雍正皇帝的打击,但是雍正没有把他们连根拔掉。当时虽然进行了整治,还留有一定的余地。那么到了乾隆朝,虽然乾隆朝他实行亲亲穆祖的怀柔政策。那么曹頫,就是继承曹寅和曹顒去任江宁织造的曹家的这个人,就经历了雍正朝的打击之后,在乾隆元年又得到了启用。所以曹家的情况就又回黄转绿了,那么书里通过贾母这样一个角色,把他们对乾隆皇帝的这种感激就写出来了,头上有青天。
那鸳鸯又来说这个牙牌了,说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就说:“六桥梅花香彻骨。”也就是说他们家经过一番严寒,总算熬到了今天,又开始散发出新的花朵的香气了。那么鸳鸯又继续报告那副牙牌,说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就是当时有日有月,总体而言他们是对这个日很感激的,所以他们颂圣。
那么鸳鸯又说,凑成便是个“蓬头鬼”。就是最后这副牌变来变去,到头来不好,最后这副牌成了一个蓬头鬼,这可怎么办呢?贾母就说:“这鬼抱住钟馗腿”。钟馗是打鬼的,那么贾母这句话就形容出一个很古怪的局面,这个钟馗没有把鬼打了,这鬼呢?只是抱住了钟馗的腿,鬼也不可能把钟馗扳倒,是一个僵持的局面。
那么到了史湘云,再说牙牌令的时候,就道出了“双悬日月照乾坤”这样的一个概括性的句子。而且鸳鸯继续往下报牙牌,湘云就继续地跟进,还有一句叫做“闲花落地听无声”。就是那个时候乾隆和弘皙之间,他们的权力斗争还是一种隐蔽的状态,一种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状态。
举个例子,乾隆过生日,弘皙作为他的大堂兄,给他送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啊?一个坐轿,不是那种大轿子,就是一个躺椅这种形状的软轿。那么裹着什么样的装饰呢?明黄色的缎子,明黄色的缎子只能是皇帝来使用,别人是不可以使用的。这个弘皙他做得很巧妙,我没有使用,你过生日,我献给你,让你使用啊。但是根据当时皇家的规定,这种明黄色的器物的制作要由皇帝自己来下命令,不能由你其他王爷,你去制作,你拿来。
所以弘皙和弘历他们这种权力斗争一开始,就是这种斗气的局面。我给你做了,你坐不坐吧?乾隆当然很生气,就退回去了,你退回来了,退回来以后,对不起了,我就用了。弘皙就坐着这个软轿,就走来走去。那么弘皙的这种野心逐渐就被乾隆发现了,乾隆就越来越防备他了。
那么你不信我的讲述的话,我引几句话,就是别人的话,你可以不信,乾隆的话,你能不信吗?这是正式的档案文献记载的,乾隆就说这个弘皙,意思就是说他自以为是昔日东宫的嫡子,其居心甚不可问!乾隆就直截了当地说,他私设七私是一种严重的僭越的罪行。
那么说到这,你就应该理解前面写冯紫英随着他父亲冯唐,说春天到铁网山打猎去了,结果大不幸中又有大幸,什么意思呀?就是在乾隆继位以后,弘皙这一派多次准备发动政变,发动政变的最佳时机,就是春天和秋天的两次围猎活动,利用乾隆皇帝外出打猎,他们也表示跟着打猎,然后发动政变,把乾隆干掉,然后取而代之。但是呢?显然他们多次冲击乾隆,乾隆后来有所警觉有所防范,所以就及时地扑灭了他们这种政治阴谋。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大不幸,为什么又大不幸中有万幸呢?乾隆不可能一下子搞清楚究竟哪些贵族参与了这种政变活动,冯紫英这一支可能在那一次乾隆皇帝扑灭政变过程当中,就滑脱了,所以叫做大不幸中之大幸。
那么现在故事到这,还仍然是乾隆元年的故事,底下会怎么发展呢?想起秦可卿临死以前王熙凤托梦的那个寄语吗?三春去后烛方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就是这种双悬日月的局面要持续三年之久,到第四年,弘皙他们又进行了一次夺权的阴谋活动,最后被乾隆一局粉碎,最后弘皙就被乾隆拘禁在现在叫做景山那个地方,东果园里面了。而且乾隆就把参与谋反的其他的那些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治。而生活当中的曹家和四大家族,也就是在乾隆四年牵连到这样一个弘皙的逆案当中彻底地被毁灭了。而反映到书里面,就是三个美好春天过去之后,贾氏宗族以及其他相连的史家、薛家、王家也就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因此第四十回后半回这个“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是为全书提供一个揭密它的故事背景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请听下一讲。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