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宝玉关心若玉小姐的冷暖

文学出版 刘心武讲108回红楼梦 第46期 2018-09-24 创建 播放:22556

介绍: 第三十九回:“村姥妪谎谈承色笑,痴情子实意觅踪迹。”

那你要看120回《红楼梦》的话,这回的回目不是这样的,比较粗鄙。那么现在我念的这个回目是根据周汝昌先生的周汇本,他是有依据的,他选择了各种古本当中的这种回目的写法。

这一回就是讲到有一个人又到荣国府来了,她是很有趣的一个人,谁呀?记得前面第六回吗?那回就写到了...

介绍: 第三十九回:“村姥妪谎谈承色笑,痴情子实意觅踪迹。”

那你要看120回《红楼梦》的话,这回的回目不是这样的,比较粗鄙。那么现在我念的这个回目是根据周汝昌先生的周汇本,他是有依据的,他选择了各种古本当中的这种回目的写法。

这一回就是讲到有一个人又到荣国府来了,她是很有趣的一个人,谁呀?记得前面第六回吗?那回就写到了,遥远的农村来了一个村里的老太婆,带着她外孙子到了荣国府,叫做打秋风,就是在秋末冬初为自己家里面过冬到富人家讨一点援助,那次没有能够见到贾母,没有能够见到王夫人,但是见到了王熙凤。王熙凤就展现出她人性当中美好的一面,就善待了这个老太婆,给她二两银子,使得农村这家人就过了一个温暖的,能吃饱的冬天。

那么现在故事发展到了第三十九回,又到深秋了,差不多是第六会回所写的那个情况的一年之后了。前面我一再跟你说,书里从十八回以后一直到现在,我讲到的第三十九回都是在写一年里面的事情,在真实生活当中就是乾隆元年。写了元宵节,写二月薛宝钗过生日,写到四月二十六日见花神,写到五月初一到初三在清虚观打醮,写到端午节,后来又写到夏天,一直写到夏末秋初,贾政被皇帝派了学差,到外地出差去了。那么写到了秋天,螃蟹肥了,菊花黄了,桂花香了。

那么到这一回就写到,农村的那个老太婆刘姥姥又带着她的外孙子板儿进城来了,到荣国府来了。这次来,本来她不抱更大的希望,她是来感恩的。她带了好几大口袋的,家里自己种的一些新鲜疏菜,树上的枣,这样一些东西,她是给荣府送他们农村的收获物来了。本来她以为把东西卸了以后,顶多是会一会王熙凤,然后就回去了。没想到她这一次惊动了贾母,惊动了老太太,那么她开头是见到了平儿,就知道平儿和她们府里的那些主子的体面丫头,乃至于底下的小丫头婆子都赏菊花吃螃蟹,过着一种他们难以想象的美好生活呢!

然后接待她的,一开始还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说起这个螃蟹了,这段写得很有意思。周瑞家的就说了,说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三个。这么两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就是薛宝钗帮史湘云弄来了几篓子大肥螃蟹,那么刘姥姥她乡下人,她就知道了,她就说了,她说:“这样的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 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这个地方,他也就见缝插针写到了这个贫富差距。
对于荣国府来说,这些主子们、公子哥、小姐们聚一聚,玩一玩,吃吃螃蟹赏赏菊花,写写诗,一下子二两银子就出去了。他们一顿享受的所花所费就够人家刘姥姥那样的农民过一年了。本来刘姥姥就觉得我把那个表示感恩的东西带来了,那么也就该回去了,因为那个时候京城的城门到了晚上是要关门的,关了门就出不去了,所以她就往城外头看,说,天快黑了,别出不去了。

那么又是周瑞家的去找王熙凤汇报,结果呢?王熙凤正在贾母跟前,又哄着贾母开心。那么周瑞家的本来小声地跟王熙凤汇报,结果被贾母听见了。贾母就说怎么回事啊?贾母说,太好了,把她领来,我见见,说正想找一个村里面那种积古的老太太说说话呢。这样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就比一进荣国府得到了更大的善待。那次无非是王熙凤善待了她,这次贾母把她招到了跟前善待她,贾母一善待她,当然王夫人、薛姨妈、李纨等所有的人就都善待她,她就成了荣国府的座上客了。

那么开头刘姥姥还怯上,不敢去见贾母。但是把她引到跟前以后,就发现这个贾母待人蔼然可亲,贾母称呼她老亲家,这个称呼也是既含混又亲切。就问她说,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本来端了把椅子给她坐,这时候就赶紧站起来说: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就跟众人道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这个地方作为小说文本来说,它是有毛刺的,我们说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是说他整体完成了,但是他还有一些需要打磨的地方,他没有来得及打磨,他后来就去世了。像这个地方,她说刘姥姥自报七十五岁,贾母说,比我还大好几岁呢,其实应该调整为八十五岁。因为几回过去以后,就写到贾母她过八十大寿,但是这种小的瑕疵绝不影响《红楼梦》整体文本的魅力。

后来刘姥姥就在贾母旁边讲一些农村的事,逗老太太开心。不但贾母听着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其他人,你想他们整天住在这么一个贵族的大府第里面,所见所闻也极其有限,听了都觉得很有趣。

那么刘姥姥在这个情况就讲了这么一件事,说冬天下雪的时候,隔着窗户往外看,农村的那种窗户都是很简陋的,可能是简陋的木窗块上糊着纸,那么窗户纸会有一些小的破洞,所以可以隔着窗户纸的破洞往外看,那雪下得很大,积得很深。乡村人的院子里不都有那个柴火垛,北方的农村都要烧炕,烧炕的能源是什么呀?就是柴火,就是收了庄稼以后剩下的那些秸秆,以及从树林子里捡的一些树枝堆起来,秋天就把它堆老高,这样就可以烧一冬。所以下了雪以后,从窗户望出去就看见院子里有柴火垛。那么这个时候就发现有一个小姑娘在那抽柴。刘姥姥说,听见院子里面有响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极标致的小姑娘,梳着溜光的头穿着大红袄,白绫裙子,在那抽柴。

这就引起大家的兴趣了,怎么回事啊?可是这个时候,曹雪芹写得很妙,就忽然听见院子外头有人嚷说那边马棚着火了,贾母胆小,被人扶着到了屋子外头,它的那种正房地基非之高,有很高的那个十台地基,要通过很多级的台阶才能走上去,所以居高临下可以看得远。那么贾母就看见西南角有火光,当然后来很快那个火就被扑灭了,又有仆人赶快来报告说没事了,火被扑灭了。这样贾母他们就又回到那个房间里面,继续听刘姥姥讲这些事。

宝玉就关心了,就要求刘姥姥继续往下讲,最后那个小姑娘怎么样了呢?被贾母阻止了,说刚才就是因为讲抽柴火,你看就着火了,别讲这个了,换个话题讲别的吧。刘姥姥就是一个表面上憨憨的、蠢蠢的农村老太太,内里心里明白着呢,乖巧着呢。她就赶紧转换话题讲一些贾母爱听的,那样一些善有善报的故事。

那么就写宝玉是一个呆公子,多次讲到他是一个情不情的人物,情不情,第一个“情”是动词,第二个“情”是名词,他能把他的感情赋予那些对他没有感情的人和事物。前面还穿插着一个情节,你记得吗?他被他父亲打了养伤的时候,有一个叫傅试的,傅试这个名字也是谐音了,趋炎附势。有一个妹妹关在家里都21岁了,老嫁不出去,老想嫁一个贵公子。开头可能想嫁,比如说忠顺王家的,北静王家的,地位更高的那些贵公子,后来可能耽误久了,够不着,就打贾宝玉的主意,就想嫁到荣国府来。就派这个婆子来给荣国府的人请安,给宝玉请安。傅试的妹妹叫傅秋芳,贾宝玉仅仅是听说过傅秋芳一点事,见都没见过。可是宝玉因为常闻人传说,说这个傅秋芳才貌俱全,他虽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

傅秋芳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小姐,那么这个抽柴的红衣女呢?是这个刘姥姥为了凑趣编出来的,实际生活当中根本没有这么一个人。可是宝玉他就动了心了,还记得更早的一回里面写的情况吗?宁国府里面过节,唱大戏,宝玉觉得热闹不堪,他就想起了宁国府里面有一个书房里面有一张画,画里面有一个美人儿,他就觉得那个美人会不会寂寞呀?我去探望探望。这些地方都把宝玉这种品性写透了,真是怪品性啊!那么现在听了一个抽柴的姑娘的一个谎言,他就动心了,他就关心的不得了,大冷天了,她不是冻坏了吗?她抽柴,抽成功没抽成功啊?抽了柴以后,点没点火取暖呢?取暖以后,保住自己的身体了吗?他会有很多这样的联想。

所以刘姥姥给其他人讲了一些其他事以后,宝玉就凑到她跟前,就问这个刘姥姥究竟怎么回事?那么看他问呢,就只能继续把这个谎话往下编,就说这个姑娘是个小姐叫若玉,说她原来也是一个财主家的女儿,后来病死了,病死以后,家里给她盖了一个祠堂,也就是一个庙,把她供起来,塑的一个像活灵活现的,时间久了以后,这个庙里的塑像就成精了,所以那天跑出来抽柴的那个女孩子就是这个庙里塑的这个若玉小姐的像,化成精以后,她的一个行为。

宝玉听了以后,就信以为真,说,哦,原来是这样。结果宝玉就把他最贴心的小厮,就是茗烟找来,说你按照刘姥姥说的地方,你给我找这个庙去。找到以后,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庙,有这么一个若玉小姐的塑像在那。那么我就打算供应香火,你得给我找到了。那么茗烟就果然去给他找,宝玉就等着茗烟找到以后给他汇报,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一大晚了,茗烟才匆匆忙忙的,满头大汗地跑回来,宝玉就说,你找到了吗?茗烟说找到了,宝玉好高兴啊,说,是吗?怎么个情况啊?茗烟说按照刘姥姥说的方位去找根本找不到,后来不远的地方倒是有一个破庙,我赶紧进去看,宝玉说,怎么样?看见那个若玉小姐的塑像了吗?茗烟说,什么若玉小姐的美丽塑像啊!供的是一个瘟神,青面獠牙,吓死我了!赶紧跑出来了。宝玉就骂他不中用,茗烟就抱怨说,你哪听来那么一个瞎话啊?让我去给你找,根本没有。

那么这回写的内容和前面写的这些内容是呼应的,就再次来塑造贾宝玉这种大爱无边的情怀。他关心每一个青春少女,他对每一个花朵一样的生命都愿意提供自己无私的关爱呵护。那么有一次是在这回里面,它穿插着一个细节很重要,其实前面这样的内容也出现过,曹雪芹他写得很妙,他有些事情不是在一回里面集中来写,他把它分散在很多回里面,这回点一点,那回点一点,最后合成一个重大事件,供读者了解。

什么情况啊?就是这一回,平儿她和袭人在一块 ,那么袭人就问平儿了,说这个月的月钱怎么到今儿还没有发下来啊?平儿跟袭人关系特别好,她们不是一般的关系,跟别人呢,平儿不会说实话,跟袭人,平儿就说了实话,说你是缺钱花了?钱供不上了?袭人说,那倒也不是,可是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月的月钱拖这么久不发下来。平儿就跟她说了,你别说出去,府里的总账房把所有这些人的月钱一打总发到王熙凤那以后,二奶奶那以后,二奶奶要拿去放高利贷,等到连本带利都回来之后再往下发。以前次那高利贷都能够比较及时地返回来,这次拖欠了,所以到今儿还没有返回来,就是发不下来。袭人这时候才听明白,闹了半天,我们的月钱被你们拿去放高利贷利滚利了。那么平儿就告诉她,正是这样,光这项利钱,一年就有好几百两,而且二奶奶自己那份月钱,她用不着,她也拿去放高利贷,也利滚利。

那么你如果是一个细心的读者,就会回忆起来,在很前面写贾琏陪着黛玉回扬州,因为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病了,后来去探病,林如海一病不起就死掉了。那么贾琏带着黛玉把林如海的灵柩送回了祖籍姑苏,后来又回到了京城。

那么贾琏和王熙凤久别重逢正高兴呢,忽然就说,屋子外头有人来找,平儿给拦住了,那么平儿走进屋以后,当然两个人就问,谁来了呀?平儿就撒个谎说是香菱来说件什么事。当然这个贾琏和王熙凤当时就很疑惑,香菱不是薛家薛蟠的一个侍妾吗?这个时候打发她来干吗呀?最后因为当时久别重逢很高兴,问完也就算了,但是平儿后来就跟王熙凤说了,说你看那个旺儿家的多不懂事,咱们放的利钱她早不送来晚不送来,偏这个时候送来。说我要是让二爷知道了,二爷那个人油锅里的钱还要捞出来花呢,不能让他知道。王熙凤才知道原来是平儿为了掩饰这件事情撒谎了,就是平儿和王熙凤是一头的,王熙凤利滚利这个事情都是瞒着贾琏的。

所以这一回通过袭人问月钱的事就由平儿跟她交代了这么一个情况,让读者也明白了,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恶劣面。王熙凤有她很好的一面,很有才干,很会讨好长辈,对刘姥姥这样的农村来的穷亲戚,其实亲戚都算不上,七竿子打不着,八竿子打不着,当年祖上联过宗的那么一个老太婆,她也能发善心,她有很多优点。可是她毛病也不少,贪心,贪银子,连府里的月钱都拿去放利。

后面又写平儿往她家走的时候,平儿往她住的地方走,她是和贾琏、王熙凤住在一个院子里,那么就有小厮缠着她跟她请假,就说我妈病了,能不能允许我回家,放我个假。按说这些人请假应该是去找贾琏王熙凤请假,那么这也就说明平儿平时也建立了她的威望,而贾琏和王熙凤很多事情也都委托平儿去办。所以平儿她是有决定权的,写了这么一笔。他写平儿很拿事,所以在二门口该班的小厮想请教都找她说好话,有两个跑出来赶着叫“姑娘”。

姑娘这个字眼,请你注意,在这个文本里面,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林姑娘、宝姑娘、史大姑娘,这个“姑娘”就是小姐的意思。那么小厮赶着平儿叫平姑娘,这个姑娘就是姑妈的意思,就自认比平儿晚一辈,您跟我母亲是一辈的,跟我父亲是一辈的,所以我就叫你“姑妈”,这个“姑娘”是“姑妈”的意思。还有一些情况下,姑娘就是姨娘、小老婆的意思,所以在书里遇见这个字眼的时候,你要特意注意,不同的情况下,你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准确地理解。

就跟她请假,那么平儿后来就准了他的假,同时就让他带个信儿给旺儿,旺儿就是专门为王熙凤去办理放高利贷这个事情的一个男仆,因为这个小厮请了假回到下人住的群房居住区,就和旺儿住的地方应该很近,所以就让他带信儿,你这一去带个信儿给旺儿,就说奶奶的话,问着他那剩的利钱,明儿若不交了来,奶奶也不要了,就越性送他使罢。

这还是和她跟袭人那个对话相呼应的一个细节,就说明王熙凤拿月钱放利是旺儿亲办的,这次旺儿就没有按他们约定的时间把那个本利一块返回。所以袭人觉得发不了月钱很奇怪,其实凤姐和平儿也很生气,也等着呢。

那么这次刘姥姥的运气很好,她就引起了府里面的最高层老祖宗贾母的重视,那么贾母就带她在大观园里面足逛,请听下一讲。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