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那么在薛宝钗的帮助下,史湘云就成功地做东,举办了一个大观园里面的吃螃蟹赏菊花的大型活动。贾母、王夫人都很高兴,都来了,那么当时就把活动的地点设在大观园里面一个叫藕香榭的地方。这个藕香榭也是水里面的一个建筑,有桥可通,其中还有一道竹桥通到这个亭榭里面。
那么...
介绍: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那么在薛宝钗的帮助下,史湘云就成功地做东,举办了一个大观园里面的吃螃蟹赏菊花的大型活动。贾母、王夫人都很高兴,都来了,那么当时就把活动的地点设在大观园里面一个叫藕香榭的地方。这个藕香榭也是水里面的一个建筑,有桥可通,其中还有一道竹桥通到这个亭榭里面。
那么贾母去了以后就很高兴,就由凤姐她们搀着过竹桥到亭榭。凤姐搀的时候就说:“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吱的响。”就说这个竹桥咯吱咯吱响不要紧,它就是这么一种桥,就有这个特点。贾母很高兴了,贾母就就看见藕香榭的柱子上挂着黑漆嵌蚌的对子,就要别人念给她听,那么她指定谁念给她听呢?史湘云。史湘云就念了这个藕香榭的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那么贾母听了这个对联环顾四周就回想起一个情况,说我小的时候,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说我那个时候也跟眼前这些姑娘们一个年纪,天天玩去。有一天一不小心失足落水了,差点淹死,好不容易给救上来,到底被竹桥上的木钉把头给碰破了。当时以为活不了了,可是后来就好了。因此现在这鬓角上那指头节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次留下的一个痕迹。王熙凤就凑趣了,就说那时要活不了的话,如今这么大的福可要谁去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说得贾母心里头也很高兴,大家当然就都一块笑。
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一段脂砚斋批语很重要,她说:“看他忽用贾母数语,闲闲又补出此书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钗》的一般,令人遥忆不能一见,余则将欲补出枕霞阁中十二钗来,岂不又添一部新书。”那么这条脂砚斋批语就说明,第一,贾母、枕霞阁这都是有人物和事物原型的,前面跟你讲过了,贾母的原形就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她嫁给了江宁织造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爷爷。那么当年李煦在苏州的织造府里就应该有枕霞阁这样的亭榭,所以再次证明这本书,虽然它是小说,虚构的成分很多,但是它是有家族史这种因素在里面的。
第二呢,这条批语更说明史湘云的原型就是李家的一个后代,就是贾母在真实生活呢,是李煦的妹妹姓李,到了小说里面化为了姓史。小说里面的这个很活泼的女性角色史湘云,她为什么姓史呢?就是因为作者的设计,让她和贾母有血缘关系,贾母是她的一个主姑,但实际生活当中呢?贾母既然是李煦的妹妹,是苏州织造府里面出来的。那么史湘云她也应该是李煦这个家族的一个后代。
所以书里写到在藕香榭搞活动,往藕香榭走,过竹桥,贾母要让人念对子,书里有那么多的小姐,她不让林黛玉念,不让薛宝钗念,不让贾探春念,不让其他人念,她也不让宝玉念,她偏让史湘云念,那么这些都是有用意的,用心良苦的。
所以脂砚斋她的原型就应该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那个家族的一个后代,按辈分就是书中贾宝玉原形曹雪芹的一个表妹。所以他说书里写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好像另外还有一个十二钗的故事存在。那么谁最有资格来补写枕霞阁的十二钗的故事呢?不是别人,就是余,余就是我,就是脂砚斋本人。这些地方都值得我们玩味,那么你读120回《红楼梦》,你就看不到这样一些批语,因此也就不可能对曹雪芹的文本有更深刻的领味。
后来就写大家在这个地方吃螃蟹赏菊花,当然那个时候是秋天,桂花也开了,所以这个活动也是在桂花树下,也是在桂花的芬芳的气息中举行的。那么前面不是说了吗?这个活动表面上是史湘云做东,请老太太、太太以及所有人来吃螃蟹赏菊花,实际上也是他们诗社借这个茬就开展了第二次活动,就是咏菊花诗。就把史湘云和薛宝钗在夜里面拟出来的十二个菊花的诗题,就把它别在藕香榭的墙壁上,那么谁想写那个题目就可以把那个题目摘下来,然后去完成。
那么在准备作诗的过程当中,有这个非常生动的描写,每个人有不同的形态。在准备作诗的过程中,林黛玉干吗呢?林黛玉就让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绣墩是中国的一种古典坐凳,多数情况下是烧瓷的,像一个长鼓一样,肚子鼓出来,两边是圆形的平的,立在地上以后可以当做凳子坐。那么当然那个时候是秋天了,林黛玉坐的绣墩上一定会有丫头给她放上一个墩垫儿,那么因为是在藕香榭这样一个水榭里面,所以她就倚着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这是林黛玉的做派。
那宝钗又干吗呢?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秋天嘛,桂花开放了,玩了一会,就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花蕊掷向水里,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什么叫唼喋?就是那个嘴一张一合一张一合。
史湘云呢?她做东,她得张罗,可是她又是诗社的一员干将,她要作诗。所以她就出一回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那么探春、李纨和惜春三个人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画面,她们在垂柳阴中看鸥鹭。
那么这个时候,曹雪芹就为贾迎春来了一个特写,说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很多读者在前面写到的,比如说宝钗扑蝶、黛玉葬花的印象特别深刻,那么现在希望你再关注到这样一个画面,就是迎春穿花。
贾迎春是一个很懦弱的存在,很弱势的存在,她的身份当然是一个主子小姐,她是这个书里面设定的王夫人的大伯子,就是贾政的哥哥贾赦的一个女儿。按小说文本的贾语而言的话,贾母应该最钟爱她,因为是贾母的大儿子生下的一个大小姐。可是前面描写,你感觉迎春获得贾母特别的重视和珍爱吗?是并没有的。而且她在府里面,别人对她也都淡淡的。她自己才能不足,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你看黛玉、宝钗、湘云写那么多诗,探春写得也不少。那么她呢?我们从书里看到,也就是元春省亲的时候不得不写,勉强有一首。后来呢?家族团聚作灯谜诗,她写了一首灯谜诗,如此而已。
书里写到,贾元春从宫里面让小太监送灯谜来让大家猜,她猜不到,她的智商不是特别高,独她和贾环没有猜到,所以那次就没有得到娘娘的赏赐,但是她无所谓。因此在贵族这样一个府第里面,虽然她属于主子阶层,但是在这个阶层里面,她显然是一个边缘人物。从这回往前,你来回忆,贾母对她没有什么格外的钟爱,她的母亲邢夫人对她淡淡的,王夫人对她呢?淡淡的。她就是一个影子般的存在,一个卑微的存在。
但是在这一天,在这个秋日,在吃螃蟹赏菊花,桂花飘香的这样一个时刻,她作为一个弱小的生命,她通过一个专注的行为体现了在宇宙当中,她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尊严。她用花针独自的,默默地穿茉莉花。花针是那个时代,妇女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针,一般用象牙制作,针鼻很大,可以拖着一根长长的线,干吗呢?可以穿花。那么当时茉莉花也盛开,迎春就拿了很多茉莉花,用花针把茉莉花一朵一朵地穿起来,那么穿很多可以做成一个茉莉花的项链戴在脖子上,如果花少一点,可以做成一个茉莉花构成的手环戴在腕上。
所以不要小看曹雪芹这些描写,它都体现出曹雪芹他的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他笔下,贾迎春确实是一个懦弱的小姐,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一个很脆弱的生命,但是他也写出了这样一种社会的弱势生命存在,她在瞬间的那种生而为人的尊严,她享受自己生命的此时此刻,这些描写都非常好。
那么会有些听友希望能把上一回诗社的咏白海棠的诗和这一回他们写的咏菊花的诗,每一首都讲一遍,但是限于我们这个讲座的性质,和我们每一讲的时间,我们不可能那样铺陈。因此后来他们就写出了十二首菊花诗,我只能选一点稍微地讲一讲。
那么十二首个菊花诗都写出来之后,由李纨来做评定,李纨平常她是喜欢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的。但是这次林黛玉选了三个题目来做,实在是每一首都写得非常之好,李纨毕竟还是一个有审美能力的女子,所以李纨最后就说:“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
当时他们成立诗社以后,就说咱们今后就别用本来的名字互相称呼了,咱们就都取一个雅号,用今天的话就是取一个笔名。那么后来就议定,林黛玉她的雅号就是潇湘妃子,薛宝钗雅号就是蘅芜君,贾宝玉雅号就是怡红公子,那么史湘云雅号就是枕霞旧友,贾探春雅号就是蕉下客,芭蕉的蕉,蕉下客,因为她的秋爽斋当中种有大株的芭蕉。
那么林黛玉的三首诗确实超过了其他的那些诗作,现在我们重点来欣赏她的《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那么她写的是菊花开了以后,那么诗人对着菊花就发问了。头两句就写面对菊花要发问的情态,“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秋天到了,想问问花的感受,可是其他花基本都开过了,都不知道了,因此就只能口中喃喃自语,先去叩问东篱。东篱是因为近代诗人陶渊明,他有著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成了菊花种植空间的一个代称。
那么诗人对菊花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就是你这样的孤傲,那么你和谁在一起隐秘呢?你也开花,别的花也开花,一样都是开花,你为什么开的这么迟。这两句实际上是黛玉自我人格的一个体现,黛玉她和那个世俗社会,和世俗的那些伦理道德她是疏离的,甚至是对抗的。那么像她这样一个高傲的生命,她只能和谁共同去过一种隐秘的生活呢?除了宝玉,她找不到另外的人。所有花都开放,她也是一种花,但是她知道自己开放得最晚。
那么后面四句就把这样的意思再展开来说,在秋天了,你花开着都下露水了,下霜了,你菊花是何等的寂寞啊!大雁都南飞了,那些蝉,鸣叫的昆虫都已经停止了鸣叫了,那么只剩下对它们的相思。尽管这样,不要说整个世界上就没有可以对话的对象了,那么菊花呦,你是懂得我诗人的问话的,我们何妨在这个时候有片时的互相的心心相印呢?大意是这样的,确实非常好。
那么有趣的是写完吟菊花诗的局面以后,他们又吃螃蟹,这个时候贾宝玉兴致一来,说写菊花诗,我落第了。因为根据李纨的评定,他写的诗,恭维他两句,说也还不错,但是排名是最后。所以他就赌气说,那我现在还能写诗,写了一首吟螃蟹的诗,说你们谁还敢跟我比一比吗?结果林黛玉就一挥而就写了一首,林黛玉的观点就是这样的诗,你要一百首也有。写这种一般的诗对林黛玉来说根本不算一回事。
那么最后薛宝钗写了一首,薛宝钗这首当中有两句值得你回味,叫做“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表面上是说这个螃蟹它走路横着走,一般正常的动物,尤其是人走路都是应该往前走,可是这个螃蟹是横着走,无经纬的,就是不按规矩走。那么螃蟹,你把它蒸熟了,你掰开它的壳一看的话,是皮里春秋空黑黄,就是它外壳的颜色跟它里面是不相符合的,里面你会发现有黑颜色、黄颜色,表里不一,那么实际上薛宝钗通过吟螃蟹诗,是在讽刺世间的某些人,这就是第三十八回写到的情况。
到第三十九回呢?就又有一个有趣的人出现了,这个有趣的人,前面出现过。她是谁呢?请听下一讲。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