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0回《红楼梦》说起

文学出版 刘心武讲108回红楼梦 第6期 2018-06-27 创建 播放:427688

介绍: 一讲还是要从120回的《红楼梦》说起。你家里多半会有《红楼梦》,你多半读过《红楼梦》。家里的《红楼梦》、你读过的《红楼梦》多半都是120回。所以问题就来了,你会问我,《红楼梦》不就是120回吗?你怎么今天要给我们讲108回的《红楼梦》呢?有这么一种《红楼梦》吗?那怎么回事呢?好,咱们慢慢聊。

还得先从120回的《红楼梦》是怎...

介绍: 一讲还是要从120回的《红楼梦》说起。你家里多半会有《红楼梦》,你多半读过《红楼梦》。家里的《红楼梦》、你读过的《红楼梦》多半都是120回。所以问题就来了,你会问我,《红楼梦》不就是120回吗?你怎么今天要给我们讲108回的《红楼梦》呢?有这么一种《红楼梦》吗?那怎么回事呢?好,咱们慢慢聊。

还得先从120回的《红楼梦》是怎么产生的说起。

大约230年前,北京城它有一家书店叫萃文书屋,老板姓程叫程伟元。程伟元爱逛庙会,过去北京有很多大的寺庙,每到一定的日子就会有庙会。到那天庙会里就各种摊档,售卖各种各样的东西,当然还提供了吃喝玩乐的服务。

那么程伟元他逛庙会,他有他的目的,他因为是书商,书商你印书卖书,你想赚钱,你得有资源。而光靠别人上门给你送稿子,那不成。还得自己去陶腾能够卖钱的书稿,庙会上经常有人卖手抄本,程伟元有一天就在庙会上去寻找这种小摊档,就找到了,他就买到了一部手抄的书,一部小说,这个小说后来大家就把它叫做《红楼梦》。

当时他买回来以后很兴奋,因为他一读太精彩了,这个书要是印出来的话肯定受欢迎。当时印刷术已经相当发达了,但是多数的书还是雕版印刷。什么叫雕版印刷呢?比如说这个书有一百页,就要找一百块页面那么大的木头,一页页地把这页上该有的字雕出来,然后刷上油墨,拓上纸,把它印出来,然后再把这些印好的纸装在一起构成一部书。 那么你想如果是一百页就需要一百个木头,把它弄成书页那么大雕出来。要是八百页呢,要是一千页呢?那得多少木头板呢?当时使用的这些木头多数是枣木和梨木。

所以那个时候有人的书雕版印刷印出来了,自己谦虚说“我灾梨祸枣”了,就是我对不起这个梨树枣树,它们的身子被我的书给糟蹋掉了,这当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有时候人们认为这个书不好也可以用这个话来形容,说你这个真是“灾梨祸枣”。但是这个雕版印刷很费功,而且成本很高,你想这个书印了一遍以后,如果卖不动,这个书堆在你的店铺里面卖不动,你就没必要再印,没有必要再印那这些木头板怎么办呢?你也不能扔了,扔了怪可惜的,就得把它存起来。那么一部书就得好几百个木头板,你要是一个书商,你要出一百部书,你得多大的库房,堆多少木头板啊?所以那个时候萃文书屋就有了比较先进的制作书籍的方式,就是用木活字来摆印,就是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在咱们中国历史很悠久了,远了不说,起码在宋代就比较流行。但那个时候的活字基本上是用那个黏土做的,它比较脆弱,一个字用了几次以后可能就坏掉了。那么到了清代呢?程伟元他印书就有了木活字,就是这个梨树、枣树的木头不那么浪费了,就像小小的印章一样,每一个字可以刻成那么一个字体,就把很多字都准备好以后,常用字多准备一些就可以反复使用。比如说这个书需要一百页,每一页需要什么字,就把需要的字捡出来,或者搁在插槽里面,或者捆起来,刷上油墨,拿纸来印。这书印完以后,这些字呢,什么叫活字呢?就是还可以把它取出来松开,再归到这个字档里面去。所以这样印出来的书成本就低很多,那么读者买起来的话价格也不会太高,如果这个书内容又好,吸引人的话就会很畅销,老板就能挣很多钱。

那么程伟元得到这部手抄本以后,一看应该活字板印,他有很多木活字,把它摆印出来成本低,我薄利多销肯定能赚钱,他就决定做这么一件事。所以你现在看到的120回《红楼梦》,它最早就起源于程伟元,他发现了手抄的这样一部小说。

后来在18世纪末,在1791年,当时是清朝乾隆皇帝当政。在1791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就把他所得到的手抄本第一次印刷出来了,这部书就取名叫做《红楼梦》,一共是120回。

前面他自己写了一个序言,他的一个朋友叫高鹗也写了一个序言,他们俩的说法是这样的,就说他们得到了一部手抄的《红楼梦》,前面八十回比较完整,后来呢就没有了,他们就想尽办法在搜罗,零零碎碎的搜罗,最后加起来搜罗到了四十回,来回来去搜罗到的文字不太容易连上,它有好多错,他们就梳理了一遍,整理了一番,最后就形成这样一个120回的《红楼梦》的本子,这是他们自己在序言里面说的。你现在看到的120回《红楼梦》,有时候前面也还会印上他们的序言。

但是以下我要跟你讲几个人的故事,他们和这件事有关。

一个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他是一个很有才学的皇帝,他的审美意识还是比较属于上等的。就说有一天乾隆皇帝没有通知底下一个臣属,突然闯到他们家里去了。那个臣子还正好不在家,所以这个臣子府里面的人就诚惶诚恐跪着迎接。乾隆皇帝背着手也不怎么理睬他们,就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这个人的书房,一看书房里面有一摞手抄的东西,手抄的书,这就是《红楼梦》。他就随手抽了几册,因为当时一部书篇幅浩大的话,它会分成很多册来装订,有时候还会每四册呀每五册呀用一个匣子或者叫匣盒装起来。

据说乾隆皇帝抽了几本就走了。这个臣属回到家以后,一听说以后,吓得半死。因为乾隆皇帝那个时候在做两件事,一件事他兴文字狱;发现有的书里面有反对他统治的,妨碍他统治的,有这种内容,乃至于字句,那他就要处治。不但书要销毁,人要治罪,严重的要杀头的。

所以这个臣属就马上把家里面养的清客相公,所谓清客相公就是他养一些帮闲的文人,都招集过来,说皇帝没拿走的这些书,现在大家分着一人几册,立刻给我从头看到尾,看有没有什么遭罪的字句,有的话立刻给我想办法改掉。结果忙了一大晚上,到凌晨的时候终于把这个事做完了,他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个臣子就把皇帝没拿走的那一摞书,就又给皇帝送去了。心里忐忑不安的,攥了两手的冷汗,结果没想到乾隆回去以后翻了翻这个书以后,他很喜欢。他觉得很生动很有趣,乾隆皇帝就放了这部书一马。 后来有句话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这是有正式档案记载的,就是乾隆对他所看到的这部书,他有一个说法,说是“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什么意思呢?就是我看明白了,这部书整个是为明珠他们家的事情写的,写的是明珠家的故事。

明珠是谁呢?明珠是康熙朝的一个大臣,康熙是乾隆的爷爷,乾隆对他的爷爷是特别的崇拜。那么这个明珠一开始很得康熙皇帝的宠幸。直到后来,因为他有很多贪赃枉法的事情被一些官僚联名弹劾了,康熙皇帝才罢了他的官职,最后这个明珠抑郁不乐死掉了。

但是明珠家的故事确实没等你写成书,在社会上就有所流传。因为这个明珠有一个儿子很有名叫纳兰性德。多少有点文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纳兰性德是一个大诗人,他主要填词,他是一个大词家。这个纳兰性德是一个多情男子,他的词大多数内容都是谈情说爱,而且伤感是他这些词的一个主要的格调。

比如说这个纳兰性德有一首词叫《金缕曲》,你听听,我给你念几句,“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有联想了吗?《红楼梦》里有没有葬花词呢?是有的吧,黛玉葬花。

那么早在康熙朝的纳兰性德就写下过“葬花天气”这样四个字。所以难怪乾隆皇帝一翻这个书就想起纳兰性德,可能就想到了曾经在写“葬花天气”这样一些词句,就说这不是明珠家的故事吗?这个纳兰性德死得很早,父亲没死,他先死了,没活多久。那么这个明珠府现在都还在北京,有什刹海知道吗?什刹海后海的北岸,现在还有一个可以去参观的地方叫做宋庆龄故居。

这个宋庆龄故居就是用康熙朝的明珠府改造而成的。你现在去参观,你可以进入后来新造的一个小洋楼里去参观关于宋庆龄的种种事情。那么你在院子里游览,它的花园和一些亭台楼阁还在保持着明珠府地当年的一些面貌,特别是其中的海棠花,有很古老的海棠花树,每到春天海棠盛开,是一个观景的最好时光。

所以你看《红楼梦》这个书,最早他的读者之一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虽然是搞文字狱,但是放了它一马,就觉得它不是什么大问题,它就是写我爷爷那朝明珠他们家的故事。

乾隆皇帝当时还做了一件事,什么事呢?就是他主持编订了《四库全书》,他对中国进行统治有武功,他平定了很多叛乱,拓展了中国的疆土,他当然也发展经济,同时他还搞文化建设,他要求各地把自古以来传到他那个时候的书全搜集上来,集中到京城,然后组织一个庞大的班子来检索这些书。

看起来他当时是一个建设性的作为,但实际上里面有很大的破坏性。他就要求凡是查出来这个书不利于他统治的就销毁,有的呢整体还行,但是有些地方不合适,他就要求删改,那是一个浩大工程。这个工程当时最早是指定一个叫纪昀的人来主持。纪昀就是纪晓岚了,看过一些电视连续剧吧?虽然电视连续剧有随意编造的素质,但是他对于你知道有这么一个历史人物还是有帮助的,就是那个时候有一个人叫纪晓岚。乾隆皇帝就让他来主持《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

《四库全书》怎么叫四库呢?分四大部分经、史、子、集。经就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十三经那种经书,像孔子、孟子他们那些著作当然都收在里面。史就是历史类的图书。子就是诸子百家,那就包罗万象了,不光哲学方面的,还包括天文地理的、算命的、建筑园林的,各方面的都收,它也收小说。然后就是集,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有集子,有成套的文集、诗集,那么把它又合在一起,分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

那《四库全书》就要用很多人来参与工作了,就把京城的很多知识分子文人都搜罗来,几千人来参与这项工作。那么编来编去编了很多年,最后一任的总纂官是谁呢?一说名字,你应该是知道的,就是和珅。你可能也是从电视连续剧里知道的,虽然电视连续剧有很多虚构的,乃至于我们不客气地说瞎编的这样一些成分,但是和珅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是乾隆最宠爱的一个臣子。

那么和珅他在审美方面眼光还是很高的,他看到《红楼梦》的手抄本,他也觉得这个书,要把它销毁了怪可惜的,完全禁止它也不好禁,因为当时在社会上已经开始流传了。他就有一个主意,他觉得八十回以前的内容还马马虎虎,可以容忍,八十回后太悲惨,是一个大悲剧,这不好,不能容忍这样的文本存在。所以根据周汝昌先生的考据,周汝昌先生写了很长的文章来讲120回《红楼梦》产生的过程。他就找了很多的资料,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逻辑链,就是和珅就在《四库全书》的工作班子里面发现了一个能写小说的人,就是高鹗。于是最后就由高鹗和程伟元合作,把程伟元所得到的那部手抄的《红楼梦》,改造成了一部现在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120回的《红楼梦》。

那么有趣的是哪里呢?高鹗这个人他在他老家很早就考中了举人。然后他就到京城想考进士,考了好几次,他都考不中,都落榜。那么等他和程伟元在1791年把他们整理补充的这部书稿,120回《红楼梦》活字板印出来之后,高鹗再去考进士,他就考中了。

那么这一届的主考管是谁呢?就是和珅。难道这是偶然的吗?显然和珅对高鹗把一部后面原来不符合当时规范的书,改造成一部能够容忍下,让它流传的书,认为是有功的,予以了他表彰。

所以你看多有意思啊?120回的《红楼梦》就是这么产生的。1791年印刷了以后,人们争相购买,书就流传开了。所以程伟元就在第二年,1792年就又印了一次,那么这次印刷,他就对头年那个版本做了一些新的改动,不但修饰了后四十回,把前八十回,他也做了一些改动。

那么在红学领域,版本学领域,就把1791年,就是乾隆五十七年印的那一版称作程甲本,把第二年179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印的那一版称作程乙本。现在流传到今天的程甲本已经非常稀罕了,程乙本比较多。

而且当时因为没有版权法,也没有著作权意识,他这个书印出来以后很好卖。其他的书店作坊就纷纷地盗版翻印。那么一本《红楼梦》由于后来卖得特别好,就以程乙本的面目流传到今天的为最多,历经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一直到民国到今天,它就成为一部畅销书,一部人们所喜爱的书,所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那么问题就来了,120回《红楼梦》流传这么久了,也是一本古书了,你今天为什么还要来讲108回《红楼梦》呢?你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呦?请听我下一讲。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Amped Studio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音乐交易平台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客服热线:9516329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4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1] 1186-05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