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那么前面写贾政他学差的任务完成了返京,皇帝又下圣旨说因为沿海一带有海啸,出现了自然灾害,让他顺路参与赈灾再回京,原来估计是要到冬天才回来,但是到第七十回就交代,他还是提前回来了。比最早说的那个六七月要晚一点,比后来所预计的冬天要早一些,他就大约在八月前回到了京...
介绍: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那么前面写贾政他学差的任务完成了返京,皇帝又下圣旨说因为沿海一带有海啸,出现了自然灾害,让他顺路参与赈灾再回京,原来估计是要到冬天才回来,但是到第七十回就交代,他还是提前回来了。比最早说的那个六七月要晚一点,比后来所预计的冬天要早一些,他就大约在八月前回到了京城。回到京城以后,皇帝就赐假一个月,在家里休息。当然他很高兴,全家也很高兴。
那么就写到了八月初一,正好是贾母的八旬之庆,书里就浓墨重彩写贾母过八十大寿。像这样的贵族老太太过生日,当然不是一天完事,从七月二十八号起到八月初五都要开宴席,而且她不仅是荣国府的老太太,也是整个贾氏宗族那个时候硕果仅存的一位老前辈,所以宁国府也要参与她的寿宴。
那么两府就议定,宁国府中单请官客,就是男宾,荣国府中单请堂客,就是女宾。而且因为来祝寿的人很多,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七月二十八日就请皇亲附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这就说明贾母她很有面子了,她作为荣国公的遗孀,真是很有面子。七月二十八就有来自这些方面的贵客,二十九日便是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诰命就是那个时代,贵族或者是重要的官员他的夫人也被皇家赐于了一种荣誉的封号,就叫诰命。那么到初一日是贾赦的家宴,初二日是贾政,初三日是贾珍贾琏,初四日是贾府中合族长幼大小共凑的家宴。初五日是赖大林之孝等家下管事人等共凑一日。
你看这个八十大寿过的,光是吃宴席就要吃这么多天,当中淡淡的一句交代就引起了一些细心读者的注意,就是根据书里面前面的正文交代,贾母的长子是谁啊?贾赦,而且贾赦还继承了荣国公传下来的贵族的头衔。当然不再是国公级的头衔了,是一等将军,也很不错。那么贾母的生日,正日子是哪天啊?贾母生日的正日子是八月初二,按道理来说,八月初二这天应该是由贾赦来领衔为贾母祝寿,可书里怎么写的呢?是初一是贾赦为贾母庆寿的家宴,初二是贾政。这和前面林黛玉进荣国府的描写倒是一致的,就是没有袭贵族头衔的二儿子,他倒住在荣国府的中轴线的主建筑群的最重要的建筑荣禧堂里面,他和他的母亲贾母合住在荣国府,贾赦根本就不住在荣国府,住在另外一个黑油门的院落里面。
这就再次印证了考据派的一个考据成果,就是在真实生活当中,贾赦这个人物的原形他并不是贾母的原形李氏的亲儿子,而贾政他的原形是生活当中贾母原形李氏过继过来的一个儿子。所以在真实生活当中,如果李氏过八十大寿的话,排家宴正日子应该由哪个人来给她领衔祝寿啊?当然就是她过继的这个儿子,化到书里面就是贾政,贾赦其实跟她并没有那么亲密的关系,虽然书里面,小说文本进行虚构,合并同类项,把贾赦和贾政都说成是她的儿子,而且贾赦还是老大。但是他写贾母过八十大寿,排寿宴的顺序,他却又按照生活当中的真实情况把贾赦安排在一个次要的日子,而贾政却是八月初二的主日组织家宴。
后面有很多描写就不细说了,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那天就来了一些贵客,其中在荣国府所招待的堂客,就是女宾当中,有两位最尊贵的诰命夫人,一位就是南安王太妃,一位就是北静王妃。这都是级别非常高的贵族,从血缘上说,就是皇帝的兄弟的正妻,他们的诰命夫人,地位非常尊贵,所以她们来给贾母祝寿,在席面安排上,贾母虽然是寿星老,都不能够坐正席,要由南北王妃她们来坐正席。
那么其中这个南安太妃,据她自己说是抱病而来的,她本来身上不舒服,她还要来,她来,仅仅是为了给贾母这么一个荣国府的老太太拜寿吗?她来是有目的的,好多读者就看不明白,现在我给你点破。她之所以抱病而来,她是有目的的,她什么目的?第一她要见宝玉,你想明白了吗?都知道荣国府有一个生得特别清俊的贵公子是贾宝玉,人见人爱,那么南安太妃就点名要见宝玉,贾母就跟她解释说,宝玉,今天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他跪经去了。贾母不积极地安排宝玉见南安太妃,老太太之间都不把事情说破,都在打主意。显然南安太妃她家里面应该有适龄的女子,比如说她有孙女需要求配。那么荣国府虽然地位比他们王府要低,但是都听说这个宝玉出落得特别好,所以南安太妃想要见一见,如果确实好,也无妨考虑把自己的某一个孙女配给宝玉。她有这个主意,可是另外她又要见贾府的小姐们,那贾母当然也知道她的用意,这个南安太妃可能还有孙子也到了适婚年龄,需要求取美丽的小姐。她也早听说,荣国府女孩子多,所以她提出来要见一见。她自己身体不合适,她坚持要来给贾母庆寿,其实她庆寿第二,她相亲第一,只是不明说。
那么贾母一听就明白了,贾母也有心眼,贾母就回头命凤姐去把史、薛、林带来,然后说再叫你三妹妹陪着来吧。就是贾家的女孩子挺多的,可是贾母她有心眼,她让把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带过来,不是还有迎春、惜春吗?她就都不提,说只让把三妹妹,就是贾探春叫过来陪着。那么王熙凤就去执行这个命令,那么史湘云她跟南安太妃其实挺熟的,因为史湘云她虽然自己是一个孤女,但是她寄养在这家里面呢?她两个叔叔,通过前后交代,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是保龄侯史鼐,这是她一个叔叔,还有一个忠靖侯史鼎,又是她一个叔叔。
前面有一笔,我现在给你找补一下,史湘云为什么一直留在荣国府啊?就是因为保龄侯史鼐奉旨要外迁,他本来应该把史湘云带走,或者是把史湘云再留在忠靖侯史鼎他们家,贾母疼爱史湘云,就舍不得了,就把史湘云留在贾府了,所以史湘云在后面的故事篇章里面就一直留在贾府。那么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他们都是侯爵,地位也挺高的,因此和南安太妃这一家当然有来往,所以南安太妃对史湘云老早有印象。她见了史湘云就跟史湘云开玩笑说,你听说我在这,你都不出来。还要等我请你呀?说我明儿跟你叔叔算账去。可见她也知道这个史湘云是定了亲了,所以贾母首先叫出去史湘云跟她见,就是面子上的事,南安太妃既然是来相亲的,史湘云就只能是一个陪衬。
然后再看宝钗和黛玉,那么当时的社会规范是这样的,比如说薛宝钗她姓薛,她虽然作为亲戚借助在贾府,贾母也还算喜欢她。但是贾母是不能够做主来安排她的婚事的,她的婚事要由薛家去安排,她是薛家的姑娘。林黛玉呢?姓林,当然贾府的人都知道,这个林黛玉她父母双亡,老家也没有什么亲直嫡派的了,就等于是孤苦伶仃地来投靠她的外祖母贾母。贾母是能够作主她的婚姻的,但是从理论上倒的话,她的婚事也应该由林家来安排,她不姓贾。所以南安太妃对宝钗和黛玉既是有兴趣,她也退一步想,不是她跟贾母之间能够说定的。
那么谁是贾母可以完全作主,而她和贾母之间就可以定下来的呢?就是贾探春。所以几个女孩子出来以后,南安太妃一开始一手拉着探春,一手拉着宝钗,问几岁了,又连声夸赞,然后又松了她两个,又拉着黛玉、宝琴也着实细看。就当时薛家俩姑娘也都请出来了,薛宝琴已经许给梅翰家了,所以她拉着赞叹一回,也就是泛泛的一夸,打不着主意了。
那么她这时所看到的女孩子当中,她重点要看的是谁?就是贾探春,贾母之所以单把贾探春叫出来让她看,干吗呢?往外推荐姑娘呢,贾母可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老太太,她为什么不把贾迎春叫出来呢?第一从书里前头来看的话,她不是那么特别喜欢贾迎春。第二她欣赏贾探春,她愿意早点把贾探春推销出去,这样就推销给了书里所写到的这位南安王太妃,可以简称南安太妃。那么南安太妃见到了贾探春还是很满意,就告辞,说身上也不便强留,今天确实是,恕我先告别了,那么就把她先送走了。
所以这些情节不要当做过场戏看,就说明这些贵族老太太都是很有心眼的,贾母尤其是心细如牛毛。她这次重点要把贾探春推销出去,所以她就单把贾探春请出来,让南安太妃过目。其他几位小姐都是陪衬,因为都不姓贾,南安太妃就懂得贾探春等于是贾府向她推荐的一个女孩。
那么底下的情节就开始越来越有意思了,他就把贾氏宗族的各种矛盾混合交叉在一起写出来,最后形成一个总爆发。就是这个尤氏,因为是贾母的大寿,她是一个晚辈,也得帮着张罗,所以她也到荣国府来帮着张罗这些事。那么招待到一定程度以后,突然就肚子饿了,她就找吃的。先到了王熙凤那,王熙凤那还没开饭,平儿说我先装点点心给你吃。她说,算了,我到园子里去,就是到大观园去,到那找吃的去,她就往大观园去。
结果她往大观园就看见大观园的正门和角门各处都没有关好,因为那天的宴请活动已经结束了,应该熄灯关门了,可是这些地方的仆妇们都很粗心,没有认真地履行职责,她就让她的丫头去传那个管事的女人,这些丫头就到了二门外头的鹿鼎内,二门外头有一个建筑部件叫鹿鼎。那个地方就是管事的女人议事取齐之处,到那样就见两个婆子在那分菜果,就是宴席上吃剩下的那些菜果,有的还是上好的,没怎么动过,她们拿来在那分呢。
然后就跟那两个女人说,哪一位奶奶在这里啊?东府奶奶立等一位奶奶,有话吩咐。就说你们这的管事奶奶在哪?尤氏是东府奶奶,想找一位管事奶奶来分派事情。结果这俩婆子什么反应呢?根本不理睬她,说管事奶奶们才散了。小丫头说,散了,你去到她们家里传她去啊。有的管事奶奶散了无非就是在府第的边缘的一些群房里面居住,是可以叫来的。这俩人哪愿意做这种事啊?就说,我们只管看屋子,不管传人,姑娘啊,你要传人啊,再派传人的去。这小丫头听了以后就生气了,说,嗳呀,这可反了! 怎么你们不传去?你哄那新来了的,怎么哄起我来了!就说我虽然是宁国府的人,但是你们荣国府的规矩,我是知道的。素日你们不传谁传啊?琏二奶奶,你也这么顶撞她吗?这两个婆子就说了很难听的话,说,“扯你娘的臊!我们的事传不传不与你相干,你不用揭挑我们,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边管家爷们跟前比我们还更会溜呢。什么“清水下杂面你吃我也见”的事。各家门,另家户,你有本事排场你们那边人去。我们这边,你们还早些呢!”
这就暴露出了贾氏宗族宁荣两府的矛盾,这两府其实是有矛盾的,这些矛盾平时被表面他们的礼数掩盖了。现在通过大观园,荣国府看门的这个婆子就暴露出来了,叫做各家门另家户,不是一事,管不着,就对尤氏是如此的蔑视。这个时候尤氏当然自己早走到园子里面去了,她就到了怡红院说是饿了,袭人赶紧就先装点心给她吃,因为这个时候柳嫂子做的饭还没有送过来。正在这个时候,小丫头就去跟尤氏汇报了,就把两个婆子说的这种很粗鄙的话,重点就是“各家门另家户”这种话就汇报出来了。
汇报出来以后,当然尤氏就很生气。袭人她们就赶紧来劝,就说这个丫头不该这个时候把这些话拿来说。那么袭人就派一个小丫头说,你到园子外头去找人来见东府的大奶奶。那么这个小丫头出去以后就碰见谁了呢?碰见了一个,你应该已经很熟悉的人,就是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这个角色很重要,贯穿全书,记得前头吗?送宫花的是谁啊?就是周瑞家的,她是王夫人的陪房,因为她从王家来,所以和王熙凤关系也非常好,也经常以王夫人陪房的名义帮着王熙凤操办一些事情。
那么周瑞家的一听就觉得是一个献殷勤的好机会,因为这件事她如果抓到手里的话,她又可以讨好尤氏,又可以讨好王熙凤。所以她就飞跑到怡红院,一边飞走,一边就说,气坏了奶奶了,可了不得了,我们家如今惯得太不看了,偏生我不在跟前,且打她们几个耳刮子,等做过几日跟她们算账。那么到尤氏跟前,尤氏就跟她说,意思就是说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因为现在老太太过生日,办寿宴,都时候园门还大开着,明灯烛火的,出入的人又杂,要是出了什么不妨的事,如何使得?所以我是希望叫管事的人来管一管,好吹灯关门。谁知一个人芽儿也没有。那么周瑞家的当然就立刻表态,意思就是说这事不能放过,必得严查。
那么这种情况下,当然后来就汇报到了王熙凤那,周瑞家的去汇报,周瑞家的就又从旁说了这样的话,说这两个婆子就是管家奶奶,时常我们和她说话都似狠虫一般,奶奶若不戒饬,大奶奶,就是指的尤氏,脸上过不去。那王熙凤就吩咐了,既这么着,记上两个人的名字,等过了这几日,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大嫂子开发。或是打几下子,或是开恩饶了她们,随她去就是了,什么大事。周瑞家听了,就巴不得一声儿,因为她本来跟这几个人就不和,趁这个机会也报一下私仇,就出来命一个小厮到林之孝家的传王熙凤的话,而且要林之孝家的立刻从家里返回荣国府来见尤氏。
林之孝家的本来都下班了,都回家了,那么一听这个传话,就只得再从自己家回到荣国府,再去见尤氏。尤氏一见她来了,反过不去了。就跟她解释怎么回事,那么尤氏就说,大意是我并没有让你下了班以后再返回来,可能是有人把这个当作一件大事告诉了凤丫头,所以惊了你又再次回府。那么林之孝家的,按前面的交代,是一个装聋作哑的妇人,她和她的丈夫林之孝,一个天聋一个地哑,实际上那是他们表面的做派,骨子里还是挺厉害的。
所以这样的话,就一石激起千层浪,首先宁国府和荣国府的矛盾就爆发出来了,然后林之孝家的,因为都回了家为这么件事又重新回到荣国府,心里不愤,就从上到下都掀起了波澜,请听下一讲。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儿童隐私政策| 版权投诉| 投资者关系|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