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 凌越:见证奥斯维辛

知识 一席 第646期 2022-07-27 创建 播放:14215

介绍: 凌越,诗人、评论家。

两次世界大战、种族灭绝、集中营······过去短短一百年时间里,人类经历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灾难性事件。

苦难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在克莱普勒看来,语言是行为的先导,贫瘠的语言产生暴力的行为。幸存者的样貌是怎样的?一位奥斯维辛幸存者告诉我们,所有的幸存者都拥有一个戴罪之身,真正善良正直的人成了集中...

介绍: 凌越,诗人、评论家。

两次世界大战、种族灭绝、集中营······过去短短一百年时间里,人类经历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灾难性事件。

苦难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在克莱普勒看来,语言是行为的先导,贫瘠的语言产生暴力的行为。幸存者的样貌是怎样的?一位奥斯维辛幸存者告诉我们,所有的幸存者都拥有一个戴罪之身,真正善良正直的人成了集中营中第一批死去的人。

如何以书写见证灾难?如何书写灾难的见证?这是诗人、评论家凌越在《见证者之书》里不断的诘问。

所谓的见证文学,是指亲身经历过浩劫性事件的人,他们以幸存者的身份去撰写的日记、小说、回忆录和诗歌等作品。

凌越分享了两位奥斯维辛幸存者作家和他们所书写的见证。

第一位是犹太人普里莫·莱维,在他克制而有力的笔触下,纳粹和集中营的罪恶被一层层地揭开,他对自己在集中营里的忍辱偷生充满负罪感,从幸存之日起就自觉地去承担一个见证者的职责,并且把自己一生的文学创作视为证词。

第二位是博罗夫斯基,一位雅利安人,在集中营里处在“中间阶层”——囚犯在集中营里是有等级的,犹太人是最低等的,中间阶层就是非犹太人。因为在小说里对自身所处的中间阶层毫不隐瞒的描述,战后甚至有人认为应该将博罗夫斯基押上被告席。但是博罗夫斯基的书写里藏着他与时代之恶展开斗争的特殊方式。

苦难并不专属于过去,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苦难都以不同形式存在着。

“文学的最终意义不在于拯救,而是让我们直面整个俗世和心中的恶,它不提供解决方案,最好的时候不过提示了路径的可能,而路依旧漫长。”

【时间轴】
00:43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见证文学
03:08 普里莫·莱维,奥斯威辛第174517号囚犯:“1943年12月13日我被法西斯保安队逮捕了。”
09:33 自己最重要的使命是见证,和这重要的使命相比,眼泪不值一提
10:34那些顽强保存自身人性光芒的人,根本不可能挨过集中营地狱般的生存法则
16:23“莱维的写作中没有怒号——一切情绪都是克制的——但是莱维却通过自己的死发出如此自由的怒吼。”
18:13 塔杜施·博罗夫斯基,奥斯威辛第119198号囚犯:你就在地狱中
21:47集中营里人的道德困境
25:04 复杂性本身是事物真正的原貌,它和堪称伟大的文学在道德上的复杂性相辅相成

【演讲中提到的书籍和电影】
电影:
阿伦·雷乃《夜与雾》
拉斯洛·奈迈施《索尔之子》

书籍:
普里莫·莱维《这是不是个人》
普里莫·莱维《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
塔杜施·博罗夫斯基《这条路,那条路》
塔杜施·博罗夫斯基《在我们奥斯维辛》
凌越《见证者之书》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Amped Studio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音乐交易平台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客服热线:9516329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4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1] 1186-05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