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厨房

受审查影响,文章将改在公众号offTune更新

关注

滚圈前辈的大型人设崩塌现场

2018-01-21 13:56阅读:3901荒腔走板offTune

没想到我也标题党了,大概是爱得越深,黑得越狠吧。

两个礼拜前看到@猪蹄蹄小朋友的一条微博深有感触:

我确实对国内这些事不太上心,但国外也没闲着,Chuck Berry、Jerry Lee都曾爆出过性侵少女(或与幼女结婚)丑闻,转念一想,到这个年纪了,有他们的音乐在,好好活着就行。

另一种弥漫于布鲁斯、早期摇滚、硬摇滚之间的情况,便是抄袭与沿用。评论区常见说法是“这歌好像抄了XXX?” 每到这时我都在心里暗想“这算什么,Chuck Berry疯起来可是连自己都抄的。”

等等,开天辟地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摇滚祖师爷Chuck Berry那条“连自己都抄”的前奏,会万一也是抄的呢?——这就是今天的主题。

什么是Chuck Intro?

↓ 果你还没听过这首歌,务必先点开播放至少15秒 ↓

众所周知Johnny B. Goode有着摇滚史上辨识度极高的前奏之一,当代听对于“他所有歌听起来都是一个调调”总是津津乐道。如果说看某个现场,听到代表作才值回票价,那么Chuck Berry只用一段前奏就能让你乘兴而归。

Chuck Berry究竟有多少首前奏相同的作品?我做了一个小整理:

*网易云音乐缺少San Francisco Dues与Bio两张专辑,只包含一首具有Chuck Intro的单曲《Hello, Little Girl, Goodbye》,已挑选精选集版加入该歌单。这两张正逢6/70年代之交,作品更贴近当时盛行音乐情绪,较少使用Chuck Intro也合情合理。

从上面这份歌单我们可以发现,

  • 前奏相似的单曲共计31首,而Chuck Berry所有录音室单曲共211首,也就是说他有16.7%的作品使用了相似的前奏
  • Chuck Intro直到Chuck Berry的第三张专辑《草莓在上》才正式亮相;
  • Johnny B. Goode是最早诞生成型的Chuck Intro。虽然按曲目顺序,Carol在Johnny B. Goode之前,但它直到1958年5月才开始录制,Johnny B. Goode录制于1957年11月29-30日。
  • Chuck Intro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部分,Part 1 较为平滑,Part 2 使用推弦更加摇摆。单独拆分来看,Part 1那种大量使用的鲁莽单调音符串,在布鲁斯中非常常见,比如下面这首:

Chuck Berry的前三炮

*50年代“发单曲”才是主要形式,但专辑作为阶段性单曲总结,更方便本文描述。

在介绍Chuck Intro诞生之前,有必要先交代下早期Chuck Berry音乐的背景。

个人常听的精选集《Blues》大多取自Chuck Intro诞生前的两张专辑《放学后の录音》和《一打浆果》,意味着尽管有Maybellene等劲爆单曲象征着摇滚乐的登场,早期Chuck Berry音乐整体基调仍较为抒情。

年轻人的心声

第一张《放学后の录音》的专辑名就值得玩味,是像孙八一一样下班后参加个嘻哈比赛一样,下了课顺便录张唱片吗?当然不,1955年时Chuck Berry已经29岁,更像是主动把目标受众瞄准青少年群体,好比周杰伦的《等你下课》而非《等你下班》。专辑包含了大量关注年轻人心理活动的单曲,School Day与第二张的Sweet Lillte Sixteen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看当然大多是口水歌了,可在当时无论音乐形式或歌词内容,都算得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情感三部曲

谈情说爱要有够浪漫的BGM支撑,“Feeling”系列的无人声作品便应运诞生,它们的特点是开头像慢慢荡开的水波的吉他前奏,包括Deep Feeling,Blue Feeling和Low Feeling三首单曲。

囿于当时的技术,我无法从中捕捉到另一位电台主播介绍时所描述的“忧伤”,更像Chuck独家风味吉他的汇报演出,亦或某种自然与超自然的画面,比如我个人产生的画面就是:丛林深处的闷热水塘,低矮植物的枝叶从岸边垂进水面,水蜘蛛一类让人燥热的昆虫,一惊一动在整个池塘荡漾开了浅浅的水波。

舞曲降速

随着技术的成熟,前三张唱片的快歌部分也在逐渐降速。从一炮而红的首支乡村摇滚单曲Maybellene,到《一打浆果》被沙滩男孩儿套用的Rock and Roll Music,再到第三张Chuck Intro的诞生,兜不住的荷尔蒙持续收敛,跳舞的冲动逐渐稳定,但演奏却越来越自信而丰富。

“有Chuck Intro的歌都会火”

Berry Is on Top,之前公众号发过它一语双关的草莓奶油甜点封面。可能因为新写出了前奏得意满满,Chuck Berry在12首的单曲中,兴奋地为一半篇幅的歌曲加入Chuck Intro。要是只主推一两首单曲还好说,偏偏听众还特别吃这套,Carol,Roll Over Beethoven,Little Queenie,前奏一样,居然都成为了代表作。作曲无法束缚住他强大的作词能力,一个个亲切的邻家女生形象跃然而出,Chuck Berry将名垂摇滚史。

Chuck Intro 并非原创

Chuck Intro对于Chuck Berry的地位奠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80年代纪录片Hail!  Hail! Rock n Roll,把Chuck Berry按在椅子上一顿猛夸,对他在吉他演奏和摇滚乐发展上的贡献进行了高度评价。

Chuck Berry则谦虚地回应“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并承认自己受到40年代Swing和BIg Band风格以及Charlie Christian(早期爵士吉他手)等人的影响。

老查头说,他本来只是想玩些更传统更古董的音乐风格,“希望自己有Nat King Cole般的声线,Louis Jordan那样的歌词,Benny Goodman的律动,Charlie Christian的吉他,Carl Horgan的riff,再加上Muddy Waters的灵魂。”

但没想到真这样组合起来,就擦枪走火做出了摇滚乐。

这话可不简单,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模糊的线索。本着“50年代以后大部分布鲁斯都能往前追溯”的惯例,印象中“开天辟地”的Chuck Intro 能往前找到原型吗?

能,因为Chuck Intro的真正作者其实是Marty McFly(大误)。

专辑《一打浆果》里,就偷偷藏着一首Chuck Intro的先兆单曲Guitar Boogie,虽然唱片标注的创作者只有Chuck自己,但历史上Arthur "Guitar Boogie" Smith是Guitar Boogie这支曲子最早的创作者,并且,的确有一段与Chuck Intro高度相似。

1946年,当时的流行歌手,废土常客Louis Jordan与乐团发布了单曲Ain't That Just Like a Woman,其中吉他手Carl Hogan演奏的桥段,被认为是Chuck Intro的直接来源,老查上文的自述,间接承认了这一点。

1949年,德州吉他手Goree Carter的单Rock a While呈现出与Johnny B. Goode相似的吉他段落。

1950年,已在芝加哥发展多年的T-Bone Walker发布Strollin' With Bones,1分14秒起相似处。0分35秒灵光一现,Johnny B. Goode呼之欲出。

至此,Carl Hogan的吉他是最早的原型,还能再往前吗?

——再往前就从吉他回到钢琴了。Boogie-Woogie钢琴家Albert Ammon,在1944年演奏Swanee River Boogie,如今听起来与Chuck Intro相似度仍然很高,但更妥当的解释是:

  • Louis Jordan也受此启发,不应跳过他这一环;
  • 早期摇滚的根源之一是Boogie-Woogie。

顺着Boogie-Woogie的脉络再往前,我们找到了美国Blues/Rag-time吉他手Blind Blake 1929年的作品Too Tight Blues No. 2,0分40秒。

突破20年代大关后,这一时期Blind Lemon Jefferson在1926年作品Got The Blues有类似的演绎,0分35秒开始。

Boogie-Woogie的流行,要归功于早逝的钢琴家Pinetop Smith,前边提到的Albert Ammon曾表示深受其影响。他那首里程碑式的Pine Top's Boogie Woogie与Chuck Intro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它的演奏方式常用于给早期摇滚打底,所以你仍然能听出一些端倪。

沿摇滚乐发展的时间轴一路逆行,听觉相似的最后线索到这里宣告结束。纪录片Hail!  Hail! Rock n Roll中,Chuck Berry承认自己受到了Louis Jordan和T-Bone Walker的启发,所以Chuck Intro的“抄袭”也实锤了。

被欺骗的半壁江山 Johnnie Johnson

接下来要看看具体是怎么“抄”的。

摇滚之父就是不一样,说“抄袭”还得战战兢兢地加个引号……

谈及Chuck Berry的作曲,一定要介绍钢琴家Johnnie Johnson,这位Chuck Berry的早期功臣。

Johnnie Johnson Trio

查老初出茅庐时,曾作为Johnnie的学徒,加入Johnnie Johnson的三重奏乐团担任伴奏乐手。随着Chuck Berry签约Chess唱片,乐团的主导者自然就变成了Chuck Berry。Johnnie 跟着他参与了几乎所有早期大热hits的钢琴录音,包括 Maybellene,Wee Wee Hours,Roll Over Beethoven,Carol 等等。当时两人最常见的创作模式是:Johnnie 负责最原始的作曲,Chuck 再将它从钢琴转化成吉他,演奏进摇滚里。

但意外的是 Johnny B. Goode 的credits中,偏偏没有Johnnie Johnson。

“有天晚上我俩在玩音乐,我记得是在芝加哥,他把新歌Johnny B. Goode演奏给我听,告诉我这是给我的礼物。”Johnnie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他自己就这么做了,但我对这首歌并没有感到完全陌生。这事儿从没被提起过。”

Johnnie 官网则介绍,B. Goode是Chuck Berry在向Johnnie致敬单曲,这位可靠的搭档经常在演出结束后继续演奏至深夜。当时Jonnie表示“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和任何人一起演奏”,Chuck Berry深情地注视着他的眼睛,说“Why can' t you just be good, Johnnie?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对于作曲能力,Johnnie 自我评价:

“听到不错的旋律时,我能将它们记在心里,给我一台钢琴,我就能演奏出曲子。”但2000年Johnnie Johnson 向 Chuck Berry 提出诉讼时,他的经纪人解释到,Johnnie 能将创作的乐曲记在心里,但他不知道如何确凿记录在纸上(即不识谱),所以他并未意识到自己其实正在进行“作曲”行为。Johnnie酒精上瘾多年,直到最近才弄明白了:他对 Chuck Berry 在作曲上有极大的贡献,但歌曲标注的创作者上从未出现过他的名字——大部分单曲,Johnnie作曲比重至少有50%。按创作者结算歌曲费用的规则,Johnnie无法拿到那些热门单曲应有的费用。

可见他被 Chuck 疯狂榨取灵感不是没有原因的,简单说就是酒鬼糊里糊涂的好欺负。

Chuck Berry 与 Johnnie Johnson

因此,我们可以提出一种猜测:Chuck Intro并非Chuck Berry的直接借用,而是Johnnie练习演奏Louis Jordan作品时,被Chuck Berry偶然听到而用在了作品。(Johnnie内心OS:我可就是随便弹弹,不是创作啊,Chuck你抄错答案了吧)

Chuck adapted his guitar riffs and keys from Johnnie Johnson' s piano keys, not Johnnie playing around Chuck' s keys. Guitar keys are played in A, E, D using open strings, and if you listen to the music, it uses piano keys, jazz keys, horn keys, Johnnie Johnson keys. Chuck adapted his guitar around Johnnie' s sound and put those great lyrics behind them.

——Keith Richard

Chuck Berry从未对Johnnie的诉讼有过正面回应,他只“表示遗憾”,并向摇滚名人堂提名Johnnie Johnson以缓解两人的尴尬。

所以“Roll Over Beethoven”,更像是Chuck Berry把Johnnie在钢琴上产生的灵感,沿用到自己的摇滚作品里。真正被摇翻的不是贝多芬,而是Johnnie Johnson

结论水落石出,Chuck Berry原来是个队霸,抄队友的点子还不给署名,粉转黑了,等一个反转!


关于布鲁斯的抄袭、启发、翻唱与演变

借此机会,讲讲挺好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Led Zeppelin抄Willie Dixon就叫抄,但Muddy Waters 使用前人的元素却能理直气说是自己写的?

在我看来,抄袭的关键矛盾,是“借用了而未声明”——关键在“未声明”,而非“借用”,还是创作者署名问题没有妥善解决。

如今Whole Lotta Love条目上,Willie Dixon已经被署名到了第二位。署名可以说是解决争端的最好方式,能将你的行为定义为翻唱,利益分配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再看几个案例:

Mannish Boy的创作者,在Chess 精选这,只有Muddy Waters。

但在维基百科,Mannsih Boy源自I'm A Man,后者作为呼哧哭哧man的应答歌曲,Muddy Waters与Bo Diddley各占一半。

Rolllin' Stone的创作者,Chess 精选同样标上了Muddy Waters。


之前文章讲过,此歌历史久远,维基放弃努力直接标未知,并用 “… cited as the basis for Muddy Waters”描述Muddy的创作过程。

Got My Mojo Workin'的创作者,由于Muddy在原版基础上修改了歌词,Chess只标Muddy,因此“有争议”,引发了原作者不满。

原作者Preston Foster最后败诉,因为“Mojo”一词已经被判属于公共领域,换句话说,在他们那正常人很可能在日常语境中说出“让我的魔咒显灵吧,但千万别在你身上”这样的话,而无需在创作语境中精心雕琢。好比最早在歌曲使用“Good Night”的人,不能阻止所有后来在歌词里用到“Good Night”的都署上他的名字。

Muddy这就不高兴了,我的词也不是白写的,为什么没有我的一份?我看这种情况用“inpsire”或“cite”之类模糊说法,或者共同署名就挺合适的。

所以,早期布鲁斯,其实已经一脚踏入了民歌领域,和民间流传的音乐面临着相同问题。

民间流传的音乐,因为无法查证创作者,便被划入公共领域。民间和个人如何区分?棉花田里的野路子布鲁斯乐手,原本也属于“民间众生”,被唱片公司发掘、为人熟知后,才拥有自己的署名。从“民间”脱胎到“个人”,在历史资料逐渐完备的20世纪初,背后尽是微妙的历史抉择。

但在民歌的魅力也在随着流传而诞生出的诸多版本,夸张地说,19世纪的民歌已经成了一组词曲框架,任何人可以个性化定制自己表达的东西。我想布鲁斯、爵士两种音乐,受到血统的影响,也像民歌一样颇具人情味,翻唱与致敬成为惯例,于是有了可被反复演绎的“标准曲”一说。

不抄怎么能进步?把名字署上,尽管抄吧。

参考资料

不看资料这些事谁是天生就知道的呢?

网页

【重要】http://forums.stevehoffman.tv/threads/roots-of-chuck-berrys-famous-riff.349098/

https://www.voanews.com/a/chuck-berry-rock-n-roll-icon-dies-at-age-90/3772050.html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7/03/26/arts/music/before-and-after-chuck-berry-rock-n-roll.html

http://www.songfacts.com/detail.php?id=701

https://www.rollingstone.com/music/news/johnnie-johnson-sues-chuck-berry-20001201

http://www.johnniejohnsonfestival.com/johnnie5.html

https://www.billboard.com/articles/news/63294/pianist-johnnie-johnson-dies

维基百科词条Johnnie Johnson,Johnny B. Goode,Chuck Berry,及截图对应词条

文献

Guitar Gods: The 25 Players who Made Rock History,p36-37

The Golden Age of Rock 'N' Roll,p169

来我厨房

受审查影响,文章将改在公众号offTune更新

关注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 >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