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人文历史 有趣历史 第272期 2019-02-21 创建 播放:137044

介绍: 为什么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元宵节,其实是古人的狂欢节和情人节。
作者:李思远

看了这标题,你也许会惊讶。
元宵节怎么会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呢?
那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又算什么?
不要着急,其中缘由让我给你慢慢道来。

先讲一个“百度”的故事。
南宋,临安,元宵节夜晚。
到处是盛放的烟花,地上火树银花,天空焰...

介绍: 为什么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元宵节,其实是古人的狂欢节和情人节。
作者:李思远

看了这标题,你也许会惊讶。
元宵节怎么会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呢?
那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又算什么?
不要着急,其中缘由让我给你慢慢道来。

先讲一个“百度”的故事。
南宋,临安,元宵节夜晚。
到处是盛放的烟花,地上火树银花,天空焰火如星如雨。
一轮明月下,大街小巷布满各种彩灯,到处是欢快的人群,歌舞升平,好不繁华热闹。
众美女也都盛装出游,在人群中笑语盈盈而过,留下衣服的暗香。一个青年男子看着这些美女,越来越失望,他在寻找了“千百度”后,突然回头,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零落之处,孤独站着一个清秀冰洁的女子,这不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她”吗?

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猜出来这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其中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千古名句。据说,这也是百度起名的由来。

当然伟大的词人辛弃疾写这首词不是展示他“把妹”的历程,而是借用元宵节情景,来抒发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之风,那冰清玉洁的美人只是他自己的一种写照。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当时青年男女在元宵节寻找爱情的经过。

在“破镜重圆”典故中,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越剧《荔镜记》中江南才子陈伯卿与黄五娘,在元宵夜赏花灯时一见钟情;川剧《春灯谜》,贫寒书生宇文彦与节度使之女韦文凤也在元宵夜猜灯谜中互生爱慕。除此之外,京剧大师荀慧生的《元宵谜》也是讲述男女爱情故事。
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也表现了元宵节的爱情主题。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那么,古人为什么非要把元宵节与爱情结合起来呢?
元宵节的名字是有来历的。
“元”,第一的意思;宵,是圆月之夜。元宵,就是第一个月圆之夜。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对亲人、爱人的思念。古代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在中国神话中,主管婚姻的就是“月老”,现代人也会说“月亮代表我的心”。
此外,想要成为情人节要有三个条件:
1、时间。
春季是孕育的季节,万物复苏,种子萌芽,动物开始寻找配偶,当然作为人也不能例外。
无论是西方的2月14日,还是广西壮族“三月三”,青年男女寻觅对象的“对歌节”,都是在春季。
2、必须有青年男女接触的机会。
在中国古代男权统治下,女人几乎没有什么自由恋爱的权利,甚至连正常接触异性的机会都很少。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一般在出阁之前只能深锁闺房之中,“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便定下终身大事。爱情只是美好的传说和想象。
3、必须是在某个传统节日里。
只有在节日里,人们才能打破平常生活固有习惯,社会中各种禁忌才能相应放松,青年男女才有接触的时机。

如果按照这三个标准来进行筛选,哪一个节日最适合做情人节?
当然,只有元宵佳节了。
古代大多数时候,是实行宵禁的。
月圆花好的傍晚,人们只能宅在家中,除丧事、就医、婚嫁等外,禁止在夜间出行,违反者鞭笞,除了元宵节。
在《隋唐演义》《水浒传》小说中,好汉闹事也只能在元宵佳节的夜晚。
元宵节前后几天,人们可以在夜晚的街道上肆无忌惮地行走,对于朝廷来说,这几天也是展现“太平盛世”“与民同乐”的机会。
这是古代最盛大热闹的节日,没有之一。
唐代是放假3天;宋代是5天;明代更是“放灯十天”;清代为5天。
爱情总是人类最需要的情感,男女青年平时被压抑的对异性的向往,总算可以在几天释放了。被束缚的女子终于踏出闺阁,在年轻男子面前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这几天也就成了青年男女相识、相会的唯一机会。
北宋时期某一年的元宵节,洛阳城内热闹非凡。那个小时候“砸缸”的司马光,见自己的夫人打扮妥当,准备出游了,思想正统的他一丝醋意略过心头,于是问夫人:“家中点灯,何必出看?”他的夫人也是女人呀,也想看看小鲜肉呀,于是回答道:“兼欲看游人。”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元宵节对于古人的意义。
特别对于憋了一年的青年男女来说,赏花灯、猜灯谜、看社火等远不如与异性接触更有吸引力。我们也能明白了“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此句诗中,见情人怎么会隔一年的无奈了,以及见不到的感伤了。
到了民国时,不再实行宵禁,古代元宵节珍贵性不再存在,再者,随着社会开放,青年男女接触也不用集中于在那几天了,所以,元宵节越来越淡化,其情人节色彩退出历史舞台。

有人会提出疑义:那“七夕”到底算不算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其实七月七日在时间上,是不太符合情人节的条件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七月七是古代单身女子的节日,是“女儿节”,我们姑且称之为古代的“妇女节”吧。
《诗经》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每当七月七,天气快要变凉了,人们开始准备秋冬的衣物,这一天,女孩子们“浮针求巧”,乞求自己心灵手巧。
七夕节,在古代也称为“乞巧节”,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每逢这天,女子不仅比赛谁的针线活好,还要拜巧女,吃巧果。在宋元时期,乞巧节也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乞巧市。
当然,哪个少女不怀春,在她们过节献祭的时候,内心一定会祈祷,将来嫁个如意郎君。再者,她们遥望此时夜空的最亮牛郎织女星时,内心也一定充满感慨,对爱情充满着渴望,当然这种女性细腻心理渐渐被文人艺术化的表达出来,所以,这个节日,也就融入爱情的元素,流传至今。
其实,我们知道世上本无“牛郎织女”,那只不过是民间的美好想象,只是被神话赋予在了一个节日中,而不是真的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有了这个节日。
所以,在古代,元宵节的现实爱情色彩远远超过了七夕。
其实,无论中外,在过去的男权社会中,女子追求真正爱情的权利是很少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文化民俗意义上的情人节了。
相对而言,古代元宵节是最富有情人节色彩的。
情人节,只是赋予某个节日以爱情的色彩。即便西方的2月14日,只是纪念公元270年,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的日子,其开始也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宗教节日,不过后来人给予这个节日一个美丽的传说,狱长的女儿与瓦伦丁相爱了,所以“圣瓦伦节'才慢慢转变成了今天西方的情人节。
而今天的情人节,早就发展成非民俗非宗教的节日,完全是为了人们现实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节日,类似于现在的11月11日光棍节,是为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
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讲,究竟哪一天当情人节,没有多少文化意义了。
我们可以把与爱人相识的日子,或者结婚日子当成自己的情人节,你也可以天天过“情人节”,给对方送花、送巧克力。
当然,《世界华人周刊》在元宵佳节也祝愿天下的有情人,相爱一生,每天都是情人节。
不过,春节、元宵节一年只能过一次了。

收起
节目包含歌曲列表(2首歌)
加载中...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Amped Studio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音乐交易平台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客服热线:9516329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4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1] 1186-05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