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洛瓦(下):浪漫主义的完胜

文学出版 慕容引刀的西方美术史 第24期 2018-07-24 创建 播放:2821

介绍: 谁说艺术不能有趣,谁说艺术一定复杂。
来,听我聊聊。

大家好,我是慕容引刀!

【0.命中注定】

1808年,法国人入侵了盟国西班牙。
62岁的西班牙画家戈雅,反而对法国人的到来充满了一丝天真的期待,希望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的思想可以改变腐朽的西班牙。
这一年,德拉克洛瓦10岁。

但是结果如何呢?
法国大革命,一次浪漫的脱轨之...

介绍: 谁说艺术不能有趣,谁说艺术一定复杂。
来,听我聊聊。

大家好,我是慕容引刀!

【0.命中注定】

1808年,法国人入侵了盟国西班牙。
62岁的西班牙画家戈雅,反而对法国人的到来充满了一丝天真的期待,希望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的思想可以改变腐朽的西班牙。
这一年,德拉克洛瓦10岁。

但是结果如何呢?
法国大革命,一次浪漫的脱轨之后,历史又回到老路上。
他们给西班牙带来的依旧是战争和杀戮,自由和平等都成了幻影。天真浪漫的戈雅对整个人类绝望了。于是钻进聋人屋内,跟鬼神做伴。

那么在法国呢?
大革命在法国,到底怎么样了呢?

浪漫的大革命之后,法国皇帝被推翻。之后,各种势力又开始了斗争,你方唱罢我登场。上台,政变,冲突,革命,社会变得越来越恐怖。
于是,人们又希望有强人能够稳定局面,于是能带兵打仗的拿破仑得以上台。 他很快稳定了国内的混乱局面。

拿破仑上台之后怎么样呢?
我们可以用马克思的评论,“拿破仑已经了解到近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明白,资产阶级政权的自由发展和私人利益的自由,都是这些国家的基本体现,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所以,在拿破仑上台后,法国国内的工业、经济、自然科学都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

那么在艺术上,有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我们的主角德拉克洛瓦面对得是怎么样的一种艺术环境呢?

【1.新古典主义,那是什么东西?】

当时的主流是新古典主义,那么什么是新古典主义呢?

在此之前,在宫廷和贵族们喜欢的洛可可是艺术的主流。洛可可艺术呢,我们并没有单独去讲,它是在巴洛克基础上发展出来,更奢华更复杂的一种艺术。就像是普通雕花蛋糕,又装在了一个雕花的盒子里一样。
对于即将掌握话语权的资产阶级来讲,吃这些繁复到令人发指的雕花蛋糕,还不如务实一点,吃个普通蛋糕就好了。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可以多做一些普通蛋糕,卖给其他人。

所以,洛可可这种风格就被淘汰了。那么新的风格是什么呢?

对古代艺术的怀念,一直都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他们不知道艺术走向何处时,他们把眼光就放到了意大利。
就像三四百年前的意大利人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
这次,人们复兴的是意大利。

18世纪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意大利文化遗迹难以抗拒的魅力。
“就是他了,我们也照着意大利的来吧,没错。”
于是,迎合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的“新古典主义”出现了。

所以,当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不知道方向在那里的时候。往回看,应该是寻求突破的一个办法。

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的大宗师。
他从小就开始学习艺术,对古代大师充满崇拜。他最崇拜的偶像是拉斐尔。我们讲拉斐尔的时候提到过,他影响了欧洲画坛四百年,还真不是盖的。

不过,安格尔也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作品,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中。
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
我们可以看一幅安格尔的代表作,《泉》。大家欣赏一下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法】安格尔,《泉》

我们看看这位少女,她身体的曲线,与线形的泉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少女身体的曼妙与美感。
整个画面如同完美的乐章:流水如同音符,从少女光滑的手臂上轻轻流下,在少女身体的曲线中回环往复,再隐入到地面飞溅的水花中。优美、和谐。

这位少女看起来健康、自然、饱满。就以现在的审美来看,这位少女也是非常完美,没有任何缺点。
这是人间不可能有的少女,这其实是画家心中的理想产物。这是安格尔终身追求的“永恒之美”。

古典主义风格呢,简单讲就是:理想化的美。

但是,但是,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产生了。
法国在进行着剧烈的社会变革,这一片岁月静好的新古典主义,怎么看都跟社会不搭啊。
难道是缺什么补什么,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都需要内心的宁静?
现实和苦难,难道我们就无动于衷吗?难道艺术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吗?画画也是为了画画而画画吗?

绝对不是。
德拉克洛瓦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有自己的想法。
上次我们就讲过,浪漫主义,不是罗曼蒂克,恰好是罗曼蒂克的反面。他们描绘的是丑陋的现实,比方说《梅杜莎之筏》,比方说《希奥岛的屠杀》,他们一点都不浪漫。
但是浪漫主义到底是什么新想法呢?

我们先通过德拉克洛瓦最有名的一幅画——《自由引导人民》,来了解一下。

【2.刚“出道”就被封杀】【法】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们》

这幅画的应该比较眼熟吧,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记得我的中学课本中还有它。
这是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画。

拿破仑之后,法国王朝复辟。但是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接受过大革命洗礼的法国人,虽然觉得拿破仑不怎么样,但是回到王朝肯定也不干。
这个七月革命就是人们反对皇帝复辟的起义。

当然,这个阶段起义和政变的事情还挺多的,很多都是小打小闹,巴黎人民也是见怪不怪了。不过这一次起义影响比较大。巴黎街头到处是流血冲突,各个阶层都卷进去了。最后,人们把代表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插在了巴黎圣母院的屋顶。

德拉克洛瓦的好基友大仲马,作为目击者,还把这场起义的见闻写下来。
德拉克洛瓦不甘落后,我没有为国家作战,但至少可以为国家画画。
虽然起义那几天,我都没敢上街。
不过,在我的绘画中,我一定很英勇。你们看,就是画面左边那位,头戴黑色礼帽,身穿黑色礼服,胡须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帅小伙,就是德拉克洛瓦本人。
哈哈哈哈,这个当然是我们现在开得玩笑了,德拉克洛瓦当时肯定上街目睹了这场起义,要不也不可能刻画如此真实,至于穿得是不是还这么光鲜亮丽那就不知道了。说起衣服,你看看,画面中最醒目的这个小姐姐在干嘛?她连衣服都没穿好。不过,没关系,她在这里代表的是自由女神,手中举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将会飘扬在巴黎圣母院的上空。既然是神的衣服风格,我们就不去追究了。但是,旁边的起义者的衣服就有点寒酸了。你看,你看左下角的这个国王的士兵的尸体没有裤子,原来是被我们革命群众扒下来穿在自己身上。右边那位拿手枪的小哥,刚刚夺过来一个敌人的挎包就挂在身上,没来得及调整带子,还在大腿上晃荡呢。

等等,等等,这是人民起义啊,这里可是高大上的巴黎人民啊,革命者的光辉形象怎么变成了一群暴徒?

所以第二年5月,《自由引导人民》亮相巴黎画展,一露面就引发巨大争议。
有没有想起压垮伦勃朗的最后一根稻草,那幅《巴达维亚人之誓》,把国王画成一个独眼龙。【荷】伦勃朗,《巴达维亚人之誓》

跟伦勃朗一样,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一揭幕,所有人看了都不满意,特别是革命者。
你到底是歌颂我们还是讽刺我们?你这个政治不正确啊!难道说我们革命者就是靠着这一群猥琐的老百姓才上台的吗?

这是艺术品,艺术家应该懂吧。
没想到艺术家们也很生气,因为德拉克洛瓦玷污了自由女神。女神应该是美丽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而德拉克洛瓦居然在女神身上安了一对儿带着污垢的肮脏的胸,这是哪门子女神?
说她是市场上卖鱼的商贩泼妇还差不多!
攻击他的艺术家中,应该就有安格尔。我们看看安格尔追求的永恒之美的女性,跟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女神比比,真是两个极端啊。再看看这幅画这种略显粗糙的风格,这么强烈的明暗对比,还有这幅画刻画的丑陋现实。
在新古典主义的眼中,这简直就是对艺术的亵渎,没有一点理想中的美好,我们新古典主义者受不了。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争斗,在这幅画完成之后,变得越来越激烈。

政府要求这幅画不能公开展览。
于是,《自由引导人民》失去了自由。

【3.美,有标准吗?】

其实,一个问题就能把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讲清楚。

“美,有标准吗?”
在新古典主义者的眼中,美是有标准的。
在浪漫主义者的眼中,美没有统一标准。

新古典主义者,就像安格尔,单纯追求艺术形式美。他们讲的是纯艺术,强调理性,忽视情感,强调素描,忽视色彩。
安格尔就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毫无兴趣。甚至怀有敌意称之为“叛逆者的时代”,他主张的纯粹艺术,把自己与社会隔绝开来,不能反映时代的呼吸。

浪漫主义呢?
他们不再追求古典主义的那种统一的标准。而是把现实作为一个载体,赋予他们诗意和热情,借现实描述个人。

新古典主义就像是VR,虚拟现实,是把真实世界归纳总结还原成一个完美的虚拟世界。
浪漫主义就像是AR,增强现实,他们以真实世界为基础,加入一些虚拟元素,让现实更有现实感。

在电影理论中,有“真实”和“真实感”的区别,真实不一定就能带给你真实感。所以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很多时候也无动于衷。而好的电影在真实的基础上做取舍,通过电影手法给你营造出真实感。
浪漫主义就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并不是一味还原“真实”,而是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真实感”。
正如我们看到美杜莎之筏,看到希奥岛屠杀,它也许不是全部的现实,但是你看到他们时,就像是穿过一道门,走进当时的现场。这就是真实感。

而且,他的作品,也具备优秀电影所带有的多义性。
德拉克洛瓦不会像某些公知、大V或者营销大号那样带节奏。
当你站在《自由引导人民》前面,你可以看作是讴歌革命,也可以看作是揭露革命。
他真诚地表达了他眼中的革命,没有撒谎、没有隐瞒、没有歌颂。

这一场艺术的争斗,最后还是浪漫主义获胜了。

还记得德拉克洛瓦的老师盖兰吗?他就是新古典主义风格。
他有两位成名的弟子。籍里柯、德拉克洛瓦,偏偏都皈依了浪漫主义。

自由领导人民后来怎么样了呢?德拉克洛瓦的结局怎么样呢?

十几年后,拿破仑三世上台,德拉克洛瓦给他写了封信,请他支持艺术。在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下,《自由引导人民》才得以公开展览,并在1874年被收入卢浮宫。

德拉克洛瓦在完成《自由引导人民》后,也像鲁本斯一样做起了外交工作。上一讲我们讲他的爸爸就是外交部部长嘛,也算子承父业吧。
我反而觉得,他去非洲搞外交,是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浪漫情怀的绝望。
他看到的大革命,是残暴和残酷。毫无浪漫可言。所以,外交工作,应该是他对法国的逃避吧。

因为对当局失望,从《自由引导人民》开始,他的作品中也越来越少的体现现实的力量,开始变得空虚和贫乏。但是对色彩的运用,还是影响到了后来的印象派。
原本激昂的德拉克洛瓦,后来也变得软绵绵了,画风也唯美起来。
似乎有点遗憾啊!

我们要怎么理解德拉克洛瓦呢?
用德拉克洛瓦的一句话来解释非常合适:我不认为枪炮能打出来自由,自由是和平地行走,包括随心所欲地享受,哪怕是一顿晚餐。

思考题

德拉克洛瓦把握住了时代风向,踩在了风口上。踩得上风口,你就一飞冲天。
但是风口在哪里呢?你能踩得上吗?你是不是被你的同龄人抛弃了呢?还是你抛弃了同龄人。
说到被同龄人抛弃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告诉我吧。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Amped Studio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音乐交易平台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客服热线:9516329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4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1] 1186-05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备案公示:网信算备330109830471102220013号、网信算备330109830471103220019号、网信算备33010983047110422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