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必修一第4章第二节)

知识 乐学生物 第31期 2019-01-05 创建 播放:51

介绍: 生物膜是指一个细胞中所有的膜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都有磷脂和蛋白质,区别在于含量不同。回顾完生物膜的知识后,下面我们来讲一下科学家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于是欧文顿提出...

介绍: 生物膜是指一个细胞中所有的膜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都有磷脂和蛋白质,区别在于含量不同。回顾完生物膜的知识后,下面我们来讲一下科学家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于是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说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于是他俩推测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其中脂质包括磷脂,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所以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会铺展呈单分子层。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他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这一观点也被后来的科学家们质疑,主要是因为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结构,这显然与膜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其次,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病菌等这些现象也无法解释。1970年科学家进行了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利用荧光标记法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属于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最后,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这两个人是本节的重点科学家。下面我们要讲的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1、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2、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3、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4、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中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而有些多糖与磷脂分子还能结合形成糖脂。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