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自述1】哲学家当年——我什么思想都没有

文学出版 名校大师课 第28期 2018-11-16 创建 播放:5954

介绍: “烟不离手,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没错,这是陈嘉映老师。总学馆要说的是,我们早该去掉“最可能接近”,因为陈老师不是“接近”,而就是哲学家!

陈嘉映老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早年在内蒙古塔克吐插队八年,期间,与哥哥陈嘉曜边做农活边讨论哲学,自学俄语、德语和英语。恢复高考,进...

介绍: “烟不离手,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没错,这是陈嘉映老师。总学馆要说的是,我们早该去掉“最可能接近”,因为陈老师不是“接近”,而就是哲学家!

陈嘉映老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早年在内蒙古塔克吐插队八年,期间,与哥哥陈嘉曜边做农活边讨论哲学,自学俄语、德语和英语。恢复高考,进入北京大学外哲所,师从熊伟老先生,研习海德格尔哲学。后,负笈美国,在博士研读期间,对维特根斯坦着迷,而深入到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领域之中。

面对世界,他“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这些思考凝结成了一部部作品,《语言哲学》、《哲学 科学 常识》、《说理》和《何为良好生活》等,所思所论,融合中西,联通古今,不断丰富也深化着他的哲学思想。陈老师翻译的两大西方哲学经典——《存在与时间》和《哲学研究》,更是得到学术界同仁的高度赞赏。

去年冬天,陈嘉映老师亲临总学馆,讲述了他爱智求真迷行的人生岁月,今天所推送的第一段内容,讲述的是他少年时光的读书生活。这段时期,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他也曾怀抱着一点革命的理想涌进了大串联的浪潮之中,不过很快,哥哥嘉曜那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给了他思想的启发,心中的革命念头淡化消退,而借机看山看水看尽世间人情。

一次看贴大字报的经历过后,他决然远离了学校,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从早到晚读书,思考和写作,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只不过,此时的他,更爱文学,翻读着小说、诗歌、杂文和散文等,有时也看看历史书籍,但还没有进入到哲学阅读。而与他一样把“生命的理由奠立在铁一般的学习之上”的哥哥嘉曜,则已经徜徉在哲学的思想密林里了。多年后回望,陈嘉映老师说道:我当时什么思想都没有,基本上嘉曜有什么思想,我就有什么思想。

该节目为付费内容,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最新的安卓或iPhone版本购买后即可畅享。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X StudioAI歌手
  • 用户认证
  • AI 免费写歌
  • 云推歌
  • 赞赏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浙ICP备15006616号-4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5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4] 0900-04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307号 算法服务公示信息